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下)
就企业管理而言,这个所谓的“痛”是可以感受得到的,在企业这个大躯体里当然也会象一个人那样,各个职能部门、各个员工就象身体里的各种职能系统和器官,都会有着各种各样的痛,这些“痛”有轻有重、有内有外,那么“痛”可怕吗?可怕也烦人!一处有一点点痛,谁也不会放在心上,可是,当身躯的多处都有一点点说不出的“痛”时,虽然一时半会,不会有大的问题,可却一定会把你折腾得晕头转向,所有人的精力和时间就会浪费在这些地方,这就是内耗,就是痛。当这个“痛”发展到让你痛不欲生的时候,那你付出的代价可能就不是金额那么简单了,而是生存问题了。
企业的运作、流程、条例都在正常地按要求执行时,说明绝大多数员工与企业的心是通的,那么企业的工作就会“通而不痛”的有序进行;如果企业的运作、流程、条例在执行的过程中都处在一种无序运动,或者说在一些节点上总出问题时,那么企业的工作就一定会出现“痛则不通”的状态。其实“痛”就是一个信号灯,提示你“痛”的部位出现问题了。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有着对“痛”的强烈敏感及对“痛”所做出的反映。
当脉络不通,已经痛不欲生,或者脉络不通已经造成重要器官不能正常工作了,用药物已经无法医治时,那只有动刀了,用刀切除病灶同样也会痛,但是这种“痛”是积极的、医治性的、短期的痛。
看《三国演义》学企业管理,是很多管理者都知道的。我们只是看这部小说,而不是研究历史,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马谡是跟随刘备入蜀的老将,诸葛亮为什么要斩马谡呢?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挥泪斩马谡的前因后果,诸葛亮为了实现统一大业,决定发动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率领10万大军,而马谡,则作为前锋随行参战,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并具体指示让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
没想到千算万算,还是没算到马谡不按规矩办事,马谡到达街亭后,不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却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地想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当时,副将王平提出:“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蜀军则不战自溃。请主将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马谡不听劝阻。
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之战失败。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痛吗?痛!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临刑前,马谡上书诸葛亮:“丞相待我亲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这次我违背节度,招致兵败,军令难容,丞相将我斩首,以诫后人,我罪有应得,死而无怨,只是恳望丞相以后能照顾好我一家妻儿老小。这样我死后也就放心了。”诸葛亮看罢,百感交集,老泪纵横,要斩掉曾为自己十分器重赏识的将领,心若刀绞;但若违背军法,免他一死,又将失去众人之心,无法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于是,他强忍悲痛将马谡斩首。
那么,街亭之战,马谡为什么输了?为什么会被斩首?马谡如果是一个阵前的勇士,那他是一个英勇能战的勇士。但是,如果马谡做为一个引领千军万马的将军,他是不合格的,因为他不具备做为一个将军应有的领导力,所谓领导力,就是能领导所有人一起同心同行,马谡没有接受诸葛亮“靠山近水安营扎寨”的心,他与诸葛亮没有同心同行,心不通了。他不理解诸葛亮的战略意图。我们要明白的是,不是马谡做什么错了,而是心与心脱离了,心离开了,心不知道回转,这才是真正的错!这才是该死的罪!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学习心灵管理,接受心灵教育,没什么实际作用”等等。那是还没有明白“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的意义。做团队管理,最关健的就是两个力,一是领导力、二是执行力,可是,我们平时到处都能看到的是一直在讲执行力,好象错的总是基层员工,好象错的总是在执行层,那决策层、操作层呢?你对领导力的执行又如何呢?上下同心同行不重要吗?学习心灵管理,不是教你怎么做,而是告诉你怎么改变心。
纪律的执行是一切制度的保证,有效沟通是纪律执行的基础,纪律的执行必须是心与心相通,是由心里接受开始的,组织与团队要能长久存在,其重要的维系力就是团队纪律。要建立团队的纪律最首要的一点是:领导者自己要身先士卒维护纪律。纪律可以促使一个人走上成功之路。“领导者的气势有多大,就看他纪律有多深。”一个好的领导者必定是懂得自律的人,而且也一定是可以坚持及带动团队遵守纪律的人。
判断一个企业或一个团队的前景,不在于它所从事的行业、不在于它所经营的种类、不在于它有多少资金,只要找几个管理人员谈谈心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