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湿热型胃炎一一连朴饮

最怕什么?胃炎高发啊!胃炎还有可能演变成胃癌。现代医学认为胃炎胃癌的主要凶手,就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幽门螺杆菌
现在有很多人为幽门螺杆菌而苦恼,而且幽门螺杆菌很狡猾,用了很多抗生素三联四联都杀不死,或者杀死了过一段时间又会卷土重来。
最让人头疼的是幽门螺旋杆菌还会传染给家人朋友。这下可烦人了,那中招的人不就变成了“行走的癌症源头”?
中医妙方
其实,中医在调理幽门螺杆菌导致的胃炎并没有那么难。今天介绍一个中成药叫连朴饮
藿香9克、石菖蒲9克、黄连6克

厚朴6克、法半夏9克、竹茹9克

幽门螺杆菌的成因有很多,脾胃湿热、寒湿、气虚等等,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中招的人,病因是湿热
连朴饮就是调理湿热导致的幽门螺杆菌的,就是胃肠里面有湿热,幽门螺杆菌最喜欢呆在潮湿的地方。
我们知道温暖潮湿的地方最容易发霉,长青苔,那可想而知细菌病毒是多么偏爱这种湿热体质了。
既然知道幽门螺杆菌喜欢湿热,那首先我们就得祛湿。这里就用到藿香石菖蒲祛湿,那这两味药祛湿的原理是什么?
1、芳香化湿。芳香化湿是非常平和安全的化湿方法,它不伤阳气,也不助长内热。
藿香主要走中焦,中焦就是脾胃,以及肠道。藿香进入身体,药性直入胃肠,把胃肠里面的浊气化掉。其次它还可以解表,有点辛温,可以把毛孔打开,让湿气从毛孔散掉。石菖蒲香气袭人,比藿香还要香,所以化湿的力度更强。
水湿困脾,此时的脾胃就像没睡醒一样,懒得动,脾胃的运化功能被减弱。这时候使用芳香的药可以叫醒我们的脾胃,让脾胃振奋起来, 运化水湿。
湿气久了就会化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舌苔从白色厚腻变成黄厚腻。所以我们在去除湿气这个病原根本后,应该清热,方中用到黄连。
2、黄连清热。一说到黄连,我们就想起之前被疯抢的双黄连口服液。虽然双黄连事件确实是“一场误会”,胆这一遭,大家都了解黄连是用来清热的,黄连很苦,也很寒。黄连也是胃热圣药,胃火旺盛可以用黄连。
体内的湿邪和热邪交织在一起,就让脾胃受困,影响气的运行,气滞了,气堵在那里就会造成胃胀腹胀,事实上,很多幽门螺杆菌患者都会有胃口不好,胃胀腹胀的症状。
此时用连朴饮把湿热都逐出境,阻碍胃肠气机的垃圾得以清除,气就能流动起来。
气行则水行,气流动了,更有利于化解胃肠里面的湿邪。但是湿邪在体内久了,运化不畅就很容易生痰,特别是现在很多人爱大鱼大肉,或者喜欢喝冷饮狂吃水果,痰湿问题总是延绵不断。
3、所以,最后可以加入一点竹茹与半夏,用来化痰。
半夏是有毒的,生半夏吃在嘴里会发麻,所以一般要炮制,现在药店卖的都是法半夏或者姜半夏。竹茹利水,还有一点寒性,对祛痰有很好的功效。
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是现代医学名词,但是它和湿热中阻的症状非常相似,有非常明显的症状:
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其他不良症状,如嗳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有些患者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症。
而且这种人特别喜欢喝酒吃肉,吃辛辣,吃麻辣火锅,舌苔非常厚腻偏黄,有口臭,胃火大,食欲好,老想喝凉水,口气很重,甚至口臭,大便非常黏腻臭气熏天,肛门灼热,经常长红肿硕大的痘痘,符合这些特征就是胃肠湿热了。

辩证准确才有效

上面的连朴饮是用来调理脾胃湿热的,但是欠缺的就是温补胃阳,因此它不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寒证可以用小建中口服液或者附子理中丸。
连朴饮更偏于治疗胃阴虚或湿热中阻证。对于由此引起的胃痛、胀满、痞闷、纳呆、嗳气、烧心都有明显的疗效。
现代医学普遍认为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病的根源,只要把这种细菌杀死就可以了。而中医反而认为,这个想法本末倒置——是胃的功能先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了这种细菌有了生存的空间。
而连朴饮并不杀菌,而是调整了胃部环境,恢复了胃的生理功能。当环境清洁时,细菌自然就不能生存了。就好像干燥的木头上,永远不会长菌类植物一样。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很多人自身的正气,也就是免疫力不足,导致了脾胃容易受外敌侵害。如果单纯只是用药杀菌,不改变胃部环境,后面病情还是会反复的。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得通,为何一个家庭里,有人有幽门螺旋杆菌,但一起吃饭多年的家人就没有。说好的传染呢?怎么有的传,有的不传呢?还不是因为正气充足的人”邪不可干“!
艾灸调理脾胃湿热
艾灸法和打八段锦这样的方法也很好,可以彻底改善了体质和心态。我们公号的老灸友肯定明白,这种疗法更治本,长久看来,性价比更高。
艾灸调理脾胃湿热,可以用到上脘、中脘、内庭、足三里
1、上脘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主治胃痛,呃逆,呕吐,反胃,以及急、慢性胃炎等。
2、中脘
为任脉穴,在脐上4寸。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和胃健脾,通降腑气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体质,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等。
3、内庭
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可以调理湿热。
4、足三里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足三里穴既是胃的下合穴又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通过调动胃腹之气,从而达到扶正祛邪、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的功效。
操作方法:
用艾条悬灸,每穴灸15~20分钟;或用艾灸仪艾灸,每穴30-40分钟。治疗期间患者还需调情志、节饮食、忌生冷油腻,2周为1疗程。
这里的调理方法,仅供参考,如果有任何急性不适,应该及时送院,千万不要延误病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