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一:控涎丹证(中医古籍)
李某,女,30岁,某地区防疫站检验师。右侧颈项长一结核,如黄豆大许,不甚疼痛,口服雷米封等抗结核药治疗,两月后核渐增大,约3cm×4em,疼痛加剧,颈项艰于转侧。因皮色发红,加用抗菌药物,疼痛亦未减轻。之后核顶变软液化,穿刺取标本做细菌培养:结核菌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继续以混合感染治疗。逾月,穿刺口一直不敛,疼痛亦始终未停,改求中医治疗。
视其体质微胖不弱,面色红润,舌淡红,苔白腻。询知不潮热,不盗汗,知饥思食,二便正常。诊其腹,腹壁厚,无压痛。切其脉,沉滑有力。
淋巴结核,中医称瘰疬也,多为肾阴亏损,属虚劳之疾,然本案显非如此。观其脉症,似属痰饮,流窜肌肉,为瘰为疬。《石室秘录》云:“瘰疬之症,多起于痰,而痰块之生,多起于郁,未有不郁而生痰者,未有无痰而成瘰疬者。”此说是矣,以其脉症不虚,宜当峻药缓图。
控涎丹20g,早晚各1g,连服十日。
二诊:服后五日,切口收敛,疼痛得止。药尽未及一月,结核消失,仅局部表皮发硬而已。遂未书方,嘱其晚餐节食,少进肥甘,以免日后痰饮再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