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老人张文魁隐瞒身份,瞒了妻女61年,直到女婿用组织诈他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能做到这句话的似乎都是影视剧中行侠仗义的大侠。但在现实世界中,这样的英雄大侠也有很多,张文魁就是其中的一位。
91岁的张文魁看上去和其他的普通老人没什么两样,精神很好,有些耳背,行动上不太利落。在过去的61年间,张文魁的家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直到偶然的机遇下,他们才知道家里有一位大英雄,一位从枪炮声中走出来的大英雄。
战场杀敌
张文魁是家里的第七个出生的孩子,但他同时也是家里的独苗。常年战乱的导致家里生活十分困难,吃不饱穿不暖的环境再加上缺医少药条件,张文魁的哥哥姐姐都不幸去世。
雪上加霜的是,在张文魁出生的第三天,母亲没能在病床上挺过去,离开了人世,家里只剩下了张文魁父子二人。
当时,张文魁的家乡山西长治被日本人占领,张文魁的父亲每天都要在日军的胁迫下做苦工,残暴的日军经常将父亲打得遍体鳞伤。
张文魁亲眼目睹了父亲和乡亲们的惨状,年幼的他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日本人赶出中国,为家乡父老报仇雪恨。
怀揣满腔热血,张文魁在17岁的时候便投身革命,成了当地的抗日民兵队长。他带领着20多名民兵,在枪林弹雨中,从战场上抢救下一位位伤员。
1947年,张文魁的村子组织大家报名参军,张文魁积极响应,还动员了6名村里的年轻人报名。但在他自己报名的时候,考虑到他是家里的独子,上级劝说他留在村子里照顾父亲,同时继续领导民兵。
张文魁的态度却很坚决,他对领导说,“我有打仗的经验,并且村子里的人都是跟着我才报了名,我要是不去,没办法和他们交代”。深明大义的父亲也十分支持他,将他亲手送上了前线。
南征北战
张文魁跟随晋冀鲁豫军区第九纵队投入了解放战争中原战场的战斗。他们曾强渡黄河,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创造战机;攻占八百里伏牛山,打开战场,攻下了15座县城。
1948年,张文魁所在的第九纵队27旅作为主力,向郑州发起了进攻。这场进攻打得十分艰难,战况十分惨烈,但同时也坚定了他奋战的决心。
哪里需要张文魁,他就去到哪里。淮海战役中,张文魁先是被调任至警卫团,做警卫工作。
后来,张文魁被首长选中,选派他到郑州学习修理大炮的技术。学成后,张文魁接手了缴获的不能使用的大炮,光荣地成为了一名炮兵。
不过,炮兵不光要会修理大炮,最重要的是要跟着部队东奔西跑,将笨重的大炮运送到战场前线。因为没有汽车,没有马车,张文魁他们依靠人力,将大炮或扛或抬地走过了一段段崎岖不平的山路和土路。
回想起炮兵生涯,张文魁印象最深刻的不是辛苦,而是那场壮观的渡江战役。在战役打响后,张文魁在长江北岸负责向江面上打烟幕弹,对渡江的部队进行掩护。
这也是张文魁打过的最热血沸腾的一战。在万炮齐发的轰隆声中,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捣蒋介石的总统府,解放了南京城。
解放南京后,张文魁跟随部队又打到江西,之后从福建、广东到云南、四川,大半个中国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在四川剿匪结束后,全国基本上都获得了解放。然而国内的仗打完了,张文魁的部队又接到新的任务,他们要从西南赶赴东北,去支援朝鲜。
战友的牺牲
从重庆坐船出发,他们先是抵武汉,然后一路北上达到鸭绿江边。经过休整,1951年4月,张文魁参加了战前的誓师大会。会议结束的当天晚上,他们就跨过鸭绿江,走向了前线战场。
面对装备精良的美军,志愿军只能拿自己的生命去和敌人战斗。好多次,敌方的炮弹袭来,张文魁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战友当场身亡。炸开的弹片同时划破了张文魁的衣服,死亡之神就在他的身边。
一次,张文魁在战斗中听见有人喊他的名字,回过头,他发现是自己同村的伙伴杜启富。杜启富当时深受重伤,正在担架上被人抬着去治疗。
因为时间紧迫,张文魁只能匆匆安慰了杜启富几句,本打算战斗结束后再去进行看望,没想到这次就是两个人之间见到的最后一面。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张文魁看着数不清的牺牲发在自己的眼前,上一秒躺在地上休息的战友,下一秒就能被敌人炸得面目全非。经历了无数战斗后,张文魁对自己说,能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这句话也是他之后隐瞒身份61年的主要原因。从战场上下来,张文魁响应国家号召从部队转业,放弃了自己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获得的诸多功勋,任劳任怨地扎根祖国的基层建设。
扎根基层
转业到地方上,张文魁做过工人,当过农民。后来,丹江口大坝开建,他主动报名参与水坝的建设工作,带着妻子岳桂英和8个月的女儿来到建设工地上。
工地附近的环境可以说是荒无人烟,地上连根野草都没有。张文魁一家和工地上的工友都住在芦席棚子里。棚顶上还有大大小小的窟窿,不仅冬冷夏热,一遇到雨天,漏雨是必然的。
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张文魁的女儿经常生病。但张文魁的妻子岳桂英也无从改善孩子的生存条件,她能做到的也就是将从食堂好不容易打回的一点汤专门留给孩子喝。
虽然吃不好、住不好,但张文魁从来没有抱怨过。不仅不抱怨,他还事事冲在前面。在一次基层调研时,张文魁遇上了火灾,作为领导的他仍然坚持要与消防员一起去火灾前线。
结果大火被扑灭后,张文魁受了重伤,头部受到重击,生命垂危,医院接连下了3次病危通知让岳桂英准备后事。好在张文魁挺过来了,但他的大脑严重受损,耳朵几乎失聪。
为了大局着想,张文魁主动提出离开领导岗位,成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单位礼堂管理员。结果,两年后的冬夜里,张文魁又遇到了一次火灾。
着火的地方首先是张文魁家的毛毡棚上。张文魁被惊醒后,第一反应就是安排大儿子去大礼堂打电话报警,以免火灾蔓延到周围邻居的顶棚上。同时,他安排家人在四周大喊提醒邻居撤离。
由于处理得当,这次火灾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后,公安对火灾进行了调查,找不到起火的原因。但因为起火的地点在张文魁家的棚顶上,后期的火灾救济款并没有张文魁一家的名额。
邻居们觉得有些不公平,让张文魁去找组织要这笔救济款,但张文魁心想,不能给组织添麻烦,东西烧了就烧了,人没事情就好。他总是不想给组织上添麻烦。
深藏功名
尽管张文魁有多枚奖章,但他的家人从来都不知道,只知道他曾经当过兵、打过仗。在2018年组织上采集退役军人信息的时候,张文魁的小儿子在立功情况那一栏填写的还是“无”。
张文魁的军功章直到2019年才被家里人知晓。当时,作家高飞知道张文魁是位退役军人后,想要写一下他的事迹,但家里人除了一张很小的老照片,找不到张文魁的任何参军证明。
还是女婿李令君借口组织上要登记荣誉奖章和证书,才让老人把珍藏多年的奖章拿了出来,家里人才知道张文魁曾经的英雄事迹。
张文魁说,奖章只是对他过去的肯定,看到这些奖章,他就会想起曾经牺牲的那些战友,今天的胜利和荣誉都是战友们用鲜血换来的,他没有资格去炫耀。
现如今,张文魁还能唱起那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保和平,卫祖国,张文魁做到了;隐功名,干建设,张文魁同样是英雄。沿着千千万万像张文魁这样的老英雄的足迹,后辈们唯有以行动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