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饲料

单位有食堂,不愿常去吃。口味一成不变倒也罢了,关键是失去了吃饭的乐趣。
同事之间因有利害关联,不以私情论公事,常常是壁垒森严,欲言又止。而我早已是半个江湖中人,对此情形,以前曾习惯,如今却排斥。有人问如何写好文章,我则直言:真诚,良知,清醒,技艺,与唐弢《晦庵书话》所言“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大致同。真诚之人,言必真言,久而久之,若有掩饰,自责虚伪,铺纸而笔滞。遂造访巷子里的小馆子,一菜一面即可,喝酒只二两,半分清醒半分醉,夏天时改喝一瓶啤酒。
一人单独进餐,易下咽,难消化,大致不会健康,日剧《最完美的离婚》里有句令人唏嘘的台词:“两个人吃的才是饭,一个人吃的只能是饲料。”于是每至饭点呼朋唤友,慢食慢酒,边吃边聊,食物让彼此相遇,相识虽浅,似是经年,话到投机处,如见到失散多年的兄弟。没钱也可尊严地谈论美食,美食学是门幸福的学问,健康身体,小康日子,无非如此。
物无定时,适口者珍,遵循胃的法则即是。那个年代过来人,点来点去,无非皮冻、肘花、猪头肉、过油肉、辣子白、土豆丝、炒鸡蛋、大烩菜,手撕包菜、芹菜豆豆、干锅菜花、蒜蓉菠菜、虾酱豆腐、糖醋丸子几样。当年适应食材匮乏,粗粮细作,如今竟成故有口味,红面,荞面,莜面,豆面,二合面,包皮面。日光倾城,未必温暖,一桌馐馔,未必可口,要看吃饭时的心情,心情即胃口。麦克卢汉说:“当一种技术或媒介被较新的媒介所取代时,它虽已过时,却不会消失;相反,它常常会变成一种艺术形式或怀旧之源。”不光媒体,食物更是。口味勾起的怀旧,并非生津四溢,唇齿留香,而是似有似无,稍觉即逝,其中充满感伤。老妈饭菜的口味同样一成不变,为何津津有味,食堂的口味却味同嚼蜡。
久吃而熟稔,对每家的几道拿手菜如数家珍。为此还写过几组千字文,专栏于报端,稿酬虽低,却可支撑好长时间,足见其价格公道。将样报送予老板,之后竟嵌于相框,高挂厅堂,还要免费供应饭菜,真是不好意思,从此再未登门。
小馆子卫生状况或差,其长在口味,营生手艺,就在独到。地方不大,食客云集,就餐者中有贩夫走卒,民工保洁,也有巷口写字楼里的白领,还有被托付于此的在校中小学生。风味属于馆子,嗜好在于个人,两两相合,不是一件易事。然这样的馆子不断被快餐连锁店所取代,卫生条件大为改观,特色风味荡然无存,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质量上不去,价格下不来,生存期反倒没有小馆子持久。
许多时候很没面子,召唤不来人。远的奔波不值,开车而来,不敢喝酒,索然而归;近的反复相聚,新鲜话题难有。即便如此,依旧一人躲到小馆子的一角,吃着嫩脆爽滑、扇动鼻翼的饲料,虽感孤单,不也自在。食物改变世界,可否改变性格,不得而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