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作协】赵庆海︱罕达罕河上那些桥
罕达罕河上那些桥
文/赵庆海
在祖国的东北边陲黑龙江省龙江县南部的景星镇,有一条罕达罕河。它发源于内蒙古扎兰屯市火龙山南麓,全长162公里,在黑龙江省龙江县景星镇互助村东南汇入雅鲁河。无论是昔日的景星分防治所、景星设治局、景星县,还是如今的景星镇,尽管其所辖区域增减变化,但罕达罕河都可以称得上是景星的母亲河!
景星地域,历史悠久,早在万年之前,就有古人类活动,虽然他们在历史长河中只是惊鸿一瞥,但却留下了细石器遗址,遍布罕河大桥南岸附近多处。后来这里成为历代少数民族政权的游牧之地。明清两代则是蒙古王爷扎赉特旗辖地。清末民初,移民实边,蒙荒招垦,人烟渐多。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架了桥。
《景星县简史》交通方面关于罕达罕河,有记载的是1921年的景星设治局图,但罕河徒涉处应该是在景营子村左右。而1933年景星县图上,景泰(景星——泰来)公路纵贯县境南部,涉河处在现今桥址附近。据缸窑村年近七旬的王庆,王兴两位老人回忆,其家祖居山东登州,曾祖父那一辈人即闯关东来此。王氏兄弟在这莽莽苍苍的荒原中辗转迁移,在现今罕河大桥南山岗处落脚安家,以摆渡、打鱼为生。而彼时缸窑村里只有几户缸匠在窑场附近居住,别无他人。据此推断应该是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后移民渐多,景星也日益繁华。两位老人的爷爷因懂俄语,也在景星地域非常有名,称作“王通事”(翻译)。而当时的罕河涨水时,从现今桥南高岗处到景星县城南的小山,一片汪洋。彼时罕河水灾之甚,《景星县简史》亦有记载。而王氏兄弟的木船较大,都能摆四挂马的大车(四马拉一车)。罕河的摆渡史,目前已知的是从上个世纪王氏兄弟的木船起,时断时续,最近一次是2005年洪水炸路保桥期间。
由于年代久远,现有资料未能记载罕河上第一座木桥的出现时间。《景星县简史》记载,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伪县长柳赖正官派人烧毁了缸窑附近的罕达罕河木桥。这是有详细文字记述罕河木桥的首次,木桥此前应早己架设通行。而据龙江县作家协会任中恒老师讲述,其外祖父年轻时给日本人的兴农合作社干活儿时就有一座木桥连接罕河两岸,时间应该是1939年左右。
缸窑村现年88岁的张胜本老人的回忆也佐证了这一事实。老人三岁随父闯关东至此,十余岁的他给当时的本村首富——兴东窑业大柜瘦李子打短工放猪,地址就在大桥附近。按老人年龄推算,应该是1943年前后。当时日本人征召民夫,修桥修坝,并让大资本家(老人语)瘦李子出资买料。老人回忆说,修桥所用松木都是从西山里(大兴安岭)用火车发运到朱家坎站,再用马拉大车运回。
景星解放后,人民政府又重新修复了罕达罕河上的木桥。老人回忆说,木桥在现今大桥的北侧,约一人多高,长约二三十米,只能单向通行,一遇洪水即行淹没。政府曾动员河北岸一刘姓富庶人士出资修缮,供民众免费通行。在汛期,由于老人水性较好,熟悉水道,曾带领人畜过河,货主亦给予一定的费用。
1956年,缸窑村北的罕达罕河上建成了一座石拱桥。石拱桥是用天然石料建成的拱形桥梁,是中国四大桥梁基本形式之一(木桥,拱桥,浮桥,索桥)。鲁楠老师《雅鲁河上龙景桥》一文关于罕河大桥如是说:1956年县交通科长于文超带头利用当地岩石在齐乌线罕达罕河上,建成一座跨径10米,4孔54延长米的石拱桥,为黑龙江省高寒地区首创建筑石拱桥记录。1958年又改造该桥85延长米。对于建桥石材,从废弃的老桥看,确实是本地石头。但石质桥栏杆,应该是碾子山石材。仅存的两个桥头栏杆上分别雕刻着“罕达罕石拱桥”和“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二日峻工”,字体娟秀,刻工精美,笔者予以拍照留念。而对于当时大桥建成的盛况,张胜本老夫妇俩回忆道:当时二人刚刚成家,年轻爱看热闹。大桥落成时政府组织人们表演节目,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相当隆重!而本村另一位七十二岁的边长河老人回忆说,当时村里有一王姓老人在建桥工地管伙食,常以做饭所剩锅巴接济本村民众。
对于此桥,70后的我们记忆犹新。那时的乡村,尽是土屋院落,而石拱桥也是一道风景,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休闲之地。特别是恋爱中的青年男女,这里也是幽会场所之一。当然,桥上桥下,河里坝内,更是留下了我们这些淘小子童年的影子。让我们引以为傲的是,村北罕河上竟然也横跨着语文课本《赵州桥》一文里所说的石拱桥,虽然没有那几个小桥洞,不过这也足够了。夏日里,趟着浅浅的河水,看着水中鱼儿游来游去,清凉惬意。站在桥洞里,对着洞壁大喊,听那嗡嗡回响。罕河悠悠,流淌了多少难忘的岁月;华山巍巍,见证了多少叶落与花开!而桥的西侧,用于水文测量的铁皮小船静静地泊在岸边,颇有“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而在石拱桥北,大坝南,曾经有一座废弃的松木桥,十余米长,属于滩桥,涨水时这里能行洪。童年的时候我们见过,老人们说是伪满洲国时修建的。由于不能承重,后被拆除填实,凹于正常路基,约在1990年前后硬化成过水路面。
其实,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前的某段时间内,罕达罕河是一条默默无闻地小河,但之后罕河流域时常洪水泛滥:1983年,1988年,1990年,1991年,1993年都是水害较大年份。早年罕河在北华山下的东石砬子处在水浅时尚有一米宽的乱石滩,在河道南侧紧挨悬崖且能够行走。1987年6月我们景星镇中学师生在于长江老师带领下来北华山野游,曾在此处的水打沟处攀岩上山,沟深岩陡,野藤蔓生,到处迷漫着黄瓜香的味道。可惜1993年的大水将其冲毁淹没,河流径直在崖下流过!特别是1998年爆发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老石拱桥在惊涛骇浪中坚持数日,终于不支,轰然倒塌。洪水也将河道南移至山脚下,成了现今的模样,正所谓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九八洪水过后,政府组织人们采伐桥南的杨树,在老石拱桥东侧河道,重新架起了消失四十余年的木桥。木桥高约三米,长约四十余米,和老木桥一样,车辆只能单向通行。我骑摩托车在上面,有些颠跛,咣咣直响。
公元2000年10月1日,在老石拱桥西侧,长105米,投资千万,可并行车辆的新罕达罕钢筋水泥板桥建成通车。新桥虽然经历了2005年的洪水炸路保桥,但有惊无险。当年的齐乌线也变成了S217(查哈阳至扎赉特旗),2007年砂石路硬化成水泥路,而罕河桥头至坝口段则修成过水路面。如今,无论是桥西的水文观测站,还是桥东的沙滩,夏日里时有人们野外聚餐,悠然垂钓……俨然成了一道风景线!
纵观罕河近百年摆渡桥梁史,也是一部景星发展史:当初只是莽莽荒野中几处茅草小屋,如今已发展成高楼林立的全国500个重点建设小城镇之一,变化之大,确系翻天覆地。站在桥头,景山巍巍,六九群山连绵,北华山静卧罕河之南。新建的罕河大桥长虹卧波,飞架南北。道路裁弯取直,车辆川流不息,为景星及周边人民连起一条宽敞平坦的大道,一条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
作者简介
赵庆海,笔名乐在途中。景星人,曾作过教师,农民,现为个体工商户,喜旅游,爱文学,好写作。龙江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多发表于网络平台,代表作《话说缸窑》,《家乡的西河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