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脾胃论》系列文六———心胃相关

系列文六—————心胃相关

有过脾胃科诊治经验的人都有体会,脾胃科的病人都很焦虑,严重的焦虑甚至要用西药抗焦虑,所以很多脾胃科的病人都吃黛力新。那么为什么脾胃科的病人会如此的焦虑?其他科的病人也有很多焦虑的,但没有这个比例那么高,原因何在?

东垣在写脾胃论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并做了阐述:

《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夫阴火之炽盛,由心生凝滞,七情不安故也。心脉者,神之舍也,心君不宁,化而为火,火者七神之贼也。故曰阴火太盛,经营之气,不能颐养于神,乃脉病也。。。。。若心生凝滞,七神离形,而脉中唯有火矣。善治斯疾者,惟有调和脾胃,使心无凝滞。

注:东垣这里一则写到了“阴火”这个概念,这里指的是心火,《脾胃论》的其他章节也有写到阴火,《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脾胃气虚,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这里也说的阴火为心火。

但是另外一处。《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夫脾胃虚,则湿土之气溜于脐下,肾与膀胱受邪。膀胱主寒,肾为阴火,二者俱弱,润泽之气不行。这里又说阴火为肾火,这一篇的后文也有写到,还是认为肾火为阴火。东垣对于阴火这个概念还是比较含糊的。

可以先不管阴火的概念,东垣上面那段话写的很清楚哦,心神不宁,根源在于心中凝滞,什么凝滞?应该是中医抽象的概念气血,怎么办呢?调和脾胃,前面系列文有写过,脾胃是升降气机的枢纽。

明白了这个点很重要哦,我反复强调,治病的思路远比具体的方药要重要。

怎么治,东垣也说了:“甘温为主,苦寒为使,酸味为 臣”,“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火旺则肺金受 邪,金虚则以酸补之。次以甘温及甘寒之剂,于脾 胃中泻心火之亢盛,是治其本也”。常用黄连、连 翘、麦冬、五味子、甘松等药物。

东垣是一个务实的人,没有多扯理论,多是引用内经和伤寒中的理论阐释一下就完了,重点放在治疗上。

我是喜欢搞明白为什么会这样的人,给大家分享分享我思考的一些结果。我本是针灸推拿学出身,对于经络理论较为熟悉,有段时间我特地细翻经络腧穴学的书,查找心胃相关的理论基础。

《灵枢.经脉》曰:“胃足阳明之脉,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左乳下、乳内廉当为心前区,胃通过经络与心前区相联系。

《灵枢.经别》曰:“足阳明之正,上至骸,入于腹里,属胃……上循咽”。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

《灵枢.经脉第十》云:“心手少阴之脉…络小肠…从心系上夹咽。”二者都通

过咽部。

《灵枢·经筋》曰:“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挟乳里,结于胸中,

循贲,下系于脐。其病内急,心承伏梁。”贲门为胃之上口,少阴之经筋下行

通过此处。

心与胃虽然因膈肌而分处胸腹两地,但是经络他们的经络都通过心前区、贲门、咽等部位,因而其二者通过共同的循行区域而交织在一起。

食管和心脏在外周神经支配是有重叠的。

西医学认为,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都有相同的分支联络到胃和心,从而支配心胃的功能。胃部疼痛刺激常能引发心脏疾患,而心病发作常表

现为咽、齿、胃等部位的不舒服。两者互相影响而相互反应。

西医学的这一观点和古老的中医学经络理论讲的其实是一回事。

看蓝色粗大的迷走神经,主干支就是分布在胃和心。

几年前我研究《金匮要略》时候还颇为疑惑,当今治疗胸痹心痛之冠心病都偏重活血化瘀疗法,而金匮要略中几乎没有一味活血药。在整篇论述中应用最多的反而是调气畅腑化痰之品,用方多是栝楼薤白白酒汤、栝楼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茯苓杏仁甘草汤等,用药多是栝楼、薤白、枳实、厚朴、橘皮、半夏。很明显胸痹的症状描述多为:喘息、咳嗽、短气、心痛、胸满、心中疼等,这些症状多属上焦,然而仲景却多用调节腑气的中焦药物。这两年我才隐约感觉就是这个意思。

我比较喜欢落地的东西

因为理论有创新,部分领域还是突破性的进步,加之很多新的很不错的中药材被进一步挖掘,所以现代中医的处方思路和用药选择,已经发生一些变化。但是我觉得药可以变,一些传统经典的思路还是亘古不变的。

理解了“心胃相关”理论,临床给别人诊治相关疾病时候适当运用,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疗效。在临床上治疗胃肠功能性疾病时,适当选用现代中医常喜欢用的安神药:合欢、郁金、夜交藤、酸枣仁。

在临床治疗心脏疾患的时候,适当配合山楂、麦芽、神曲、鸡内金、白术等中药,而不是一味活血化瘀,临床效果往往意想不到。

(0)

相关推荐

  • 浅析上热下寒体质

    张艳 宏恩简阐中医药 2021-05-13 上热下寒是一种寒热并存的症状,这是一种有点难以理解,却又是现在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在门诊经常可以听到病人描述说,奇怪!总爱上火,但手脚却又怕冷.师父就会说这种 ...

  • 《黄帝外经》心解(五)

    节选:人身五行 五行 火 木 土 金 水 五脏 心 肝 脾 肺 肾 岐伯说:"心肝脾肺肾,配火木土金水,非人身之五行乎. 生克之变者,生中克也,克中生也,生不全生也,克不全克也,生长克而不敢 ...

  • 解读《脾胃论》系列文七———脾与胃

    导读:很久之前就想写这个专题了,但是每次一动笔就畏难了,东西太多,还没完全吃透,但是这么总是搁置,总也成不了文,所以打算不给自己太多压力,带着写写,中医的很多东西看似笼统粗燥,其实局部细节还是分的很细 ...

  • 解读《脾胃论》系列文五———升降气机

    往期回顾:系列文四主要围绕"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展开,为大家讲解大小便问题,尤其是小便问题不要老盯着肾膀胱,很有可能是脾胃问题. 正文: 系列文五----气机升降 接受过中医院校 ...

  • 解读《脾胃论》系列文四———溲便之变

    往期回顾:前面三期内容主要讲了脾胃病的病因--知其所来,脾胃病康复禁忌--从其所去.今天开始讲讲脾胃出现了问题会引起哪些具体的问题.前面几期系列文已经写了部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痔疾.目疾.益气聪 ...

  • 解读《脾胃论》系列文(三)———从其所去

    上期回顾:上一期主要谈了脾胃虚会导致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就是东垣说的:内伤脾胃,百病乃生.因而保护脾胃乃是重中之重,脾胃损伤的常见原因:饮食不节.劳役所伤.还给了部分条文让网友总结.网友总结的很好,主 ...

  • 解读《脾胃论》系列文(二)———知其所来

    往期回顾:在系列一中,我们论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开读脾胃论?关键在于从经典中寻找理论依据,用传统中医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并且举了两个例子:①脾胃乃伤.肠澼为痔,②风胜湿,故诸风药能胜湿邪. 正文 每个人 ...

  • 解读《脾胃论》系列文(一)——接受理论

    <脾胃论>是李东垣晚年经典著作,医家晚年写的著作一般都是思考的比较成熟了.薄薄的一本书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业界有传:外感宗<伤寒>.内伤学<脾胃>.可见<脾胃 ...

  • 解读《脾胃论》系列文九———唯有套路得人心

    导读:  在学术圈混,不管古今,有些游戏规则是要遵守的,比如某不知名学者要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要想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咋办呢?常见的套路有两个①引经据典,依托大家都接受的东西证明自己.②摆事实,举例 ...

  • 推六本清贵男主系列文,男主外表儒雅斯文,实则手段狠辣、城府深

    六本清贵腹黑男主系列古代言情小说推荐,献给喜欢阅读的书友们! 儒雅清贵男主,他端方有礼,进退有度,胸有丘壑,心有乾坤.众人皆道他"君子之相". 唯有女主知道,此人斯文的皮囊下,是有 ...

  • 心电图系列讲座六:张玉萍:心电轴转位

    心电图系列讲座六:张玉萍:心电轴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