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有伙“爬犁”胡子,他们在冬天抢劫,却被李长鞭打得转身便逃

自古以来,东北地区就出奇人,比如李长鞭就是其中之一。在外人看来,李长鞭或许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但熟悉的人都知道他是爬犁胡子的克星,因此很多爬犁胡子听到李长鞭三个字都倒吸一口凉气……究竟这位李长鞭是何方神圣?爬犁胡子又是什么呢?如果您也感到好奇,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东北的吉林地区,从清末民初时期开始,就有很多土匪恶霸乘势而起,扰得四方百姓生活都不得安宁。或许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殊称呼,东北人把土匪恶霸称之为胡子,表示他们就像历史上凶狠的胡人一样,对抢劫百姓和往来客商都毫不手软。值得一提的是,东北胡子也有分类,比如有一种专门抢劫爬犁的胡子,人们将其称之为爬犁胡子。

所谓爬犁,它是一种北方地区所独有的交通工具,也叫雪橇或者拖床。清代《茶余客话》有记载,利行冰雪中,俗呼扒犁,其实说白了爬犁就是个木架子,然后前面用牛,马或者狗等牲畜牵引的交通工具。在东北地区,一年当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冰天雪地,因此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爬犁就应运而生,为往来的百姓和客商提供有偿的运输服务。
尤其赶上逢年过节,整个松花江上都是各式各样的爬犁,往来运输着进城购物,或者回城返乡的男女老少,就如同现在车水马龙的主干道一样,甚至也会出现堵车的尴尬局面。其实,爬犁和现代交通工具一样,也被分成不同类型,其中最好的是两匹马拉的爬犁,不仅稳当,而且速度还快,但是载重能力却远远比不上老牛拉的爬犁。另外,还有一些比较新奇的,如驯鹿和猎狗等等,它们通常是富家子弟的专用爬犁,拉出来就是为了博人眼球,因此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据老一辈的村民介绍,松花江沿岸驾驶爬犁的少说也有一百多号人,但是其中最著名的是李长贵,不过人们都管他叫李长鞭,因此他驾驶一架两马拉的爬犁,手持一根长约8米的鞭子,每次奔跑在松花江的雪道上都威风凛凛。其实,让李长鞭得意的不是驾驶技巧,而是他敢于和胡子作斗争的态度,并且最凶狠的胡子,都奈何不了他,下面小编给您举个例子就能说明一切。

一年冬天,就快临近春节的时候,李长鞭和往常一样驾驶着爬犁,往返于集市和村庄之间运送乡亲和货物。这一次,李长鞭从集市回来,不仅拉了五六个妇女,还有三四百斤的年货,正当他出了集市大约20里地的时候,突然听到几声清脆的枪响,此时李长鞭意识到爬犁被胡子盯上了。于是,李长鞭回头看了一眼,只见五六个胡子骑着马在追赶他的爬犁。

爬犁上的妇女也慌了神,催促着李长鞭加快速度,但关键这次拉得太多,两匹马已经是极限速度了。眼看着胡子就要逼近了,其中一个胡子一枪打中了梢子马,差点让李长鞭的爬犁翻车,不过还好他眼疾手快,一刀砍断了缰绳。说时迟那时快,李长鞭挥舞着长鞭,狠狠地抽在两个离得近的胡子脸上,瞬间他俩就从马匹上跌落下来,疼得躺在地上嗷嗷叫。

此时,李长鞭还没脱离困境,后面的胡子还在继续追赶,而爬犁的速度已经慢了下来,因为只剩下一匹马了。很快,又有两个胡子追上来,李长鞭凝神屏气,回首又是一个长鞭甩在胡子的马头上,只听见啪的一声,胡子的马便疼得跳了起来,然后一个长鞭将另外一个胡子抽下马。胡子还是没放手,又继续追赶,这时李长鞭灵机一动拐了个方向,朝着一段下坡路冲去,而骑马的几个胡子根本没反应过来,一头扎进了一旁的雪窝中动弹不得,于是李长鞭得以顺利脱险。

引用资料《东北胡子》作者:曹依依 出版:吉林大学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