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棠樾牌坊群——阿尼亚房车伴我走天涯
又是临近傍晚,我们抵达棠樾牌坊景区,这里是理想的房车露宿地,停车场所宽敞平整,用水方便,周边休闲设施比较适宜,重要的是距民居很近,很有安全感。
夜幕里的房车生活
夜幕里的房车生活
棠樾牌坊游客中心
棠樾牌坊游客中心
棠樾牌坊游客中心
房车停在棠樾牌坊游客中心
房车停在棠樾牌坊游客中心
房车停在棠樾牌坊游客中心
房车停在棠樾牌坊游客中心
房车停在棠樾牌坊游客中心
房车停在棠樾牌坊游客中心
第二天吃过早餐,我们验票处刷脸入园,开始游览棠樾牌坊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望碧绿的莲池,在清晨的阳光下,在和熙的微风中,摇曳的莲花显得分外的妖娆。走过莲池,很快就到了棠樾牌坊群了,在牌坊群入口,建有三座古建筑,它们是清懿堂(女祠)、世孝祠、敦本堂(男祠),同样具有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
棠樾牌坊5A标志
棠樾牌坊5A标志
棠樾牌坊检票
景区内荷叶碧绿
景区内荷花一点红
漂亮的荷花
与荷 叶比美
景区内园林美景
棠樾老街由此去
我们按顺序先进入清懿堂(女祠),这座建于清嘉庆初年女祠,是棠樾村大盐商鲍启运修建的,借以纪念为徽商的辉煌同样作出牺牲和贡献的鲍氏妇女。走进祠堂,“清懿堂”巨匾高悬在享堂照壁正中,“贞烈两全”的横匾,则是清代名人曾国藩所书。以“清懿”为名,取的是“清白贞烈、德行美好”之意,是一曲妇女的颂歌。
清懿堂(女祠)
清懿堂(女祠)
清懿堂(女祠)
清懿堂(女祠)
世孝祠在清懿堂的斜对面,是两淮盐务总商鲍志道于清嘉庆七年修建,牌楼式门罩,水磨石砌就,四柱三楼,“世孝祠”门额为清朝著名书法家邓石如所书。
世孝祠
世孝祠
沉稳凝重的敦本堂,,是鲍氏家族的祠堂,俗称“男祠”,明嘉靖年间,兵部左侍郎鲍象贤等为八世支祖庆云公而建。后支祠颓败不堪,由鲍志道与子濑芳捐出私财进行重修扩建。祠堂坐北朝南,三进五开间,门厅为翼角高耸的五凤楼,仪门增加门簪和抱鼓石,门外建起精致的砖雕八字墙。银杏为柱,樟木作梁,砖、木、石雕洗不繁,处处透漏出练儒家的人生哲理,敦本堂气势恢弘,显示着棠樾鲍氏家族的的煊赫,为清代徽州祠堂建筑艺术的典范。最典型的是其“肥梁瘦柱内天井”徽派建筑特征。清乾隆皇帝为鲍氏宗祠题联曰:“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
敦本堂(男祠)
敦本堂(男祠)
敦本堂(男祠)
敦本堂(男祠)
敦本堂(男祠)
敦本堂(男祠)
接下来,就是棠樾的七连座牌坊群,尽管牌坊的样式有卷草纹头脊式,有冲天柱式等,可以说,每一座牌坊就是一座丰碑,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故事,不过,他们是以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标准,也包括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
棠樾景区其核心就是七座牌坊,依次呈弧形排列在村东大道上,另有男祠和女祠两座作为陪衬,比起唐模来更精简,但更有特色。
棠樾牌坊群
棠樾牌坊群
棠樾牌坊群周边美景
棠樾牌坊群
骢步亭
棠樾牌坊群周边美景
现在我们按照空间顺序,一一欣赏每一座牌坊的动人故事吧:
鲍灿孝行坊
为皇帝新批“御制”,鲍灿读书通达,不求仕进。其母两脚病疽,延医多年无效。鲍灿事母,持续吮吸老母双脚血脓,终至痊愈。他的孝行感动了乡里,经请旨建造此坊。又因为他教育子孙有方、被皇帝“荣封三代”,并特地为其祖父立坊。由于鲍灿的曾孙鲍象贤是工部尚书,所以皇帝赠鲍灿“兵部左侍郎衔”。
慈孝里坊
为旌表宋末处士鲍余岩、鲍寿逊父子而建,是皇帝新批“御制”的。史书记载,元代歙县守将李达率部叛乱,烧杀掳掠。棠樾鲍氏父子被乱军所获,并要二人杀一,让他们决定谁死谁生,孰料父子争死,以求他生,感天动地,连乱军也不忍下刀。后来朝廷为了旌表他们,赐建此坊。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听到这个事后,欣然写下了“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的对联,一座牌坊被几朝皇帝加封,这在中国历史上也不多见。
鲍文龄妻江氏节孝坊
江氏为棠樾人,26岁守寡后,“立节完孤”,把儿子集成培养成歙县的名医。寡妇守节,培养后嗣,被宗法社会认为是最大的孝行,因为宗族是依靠血统来维系的。所以在江氏80岁高龄时,族人为她请旌,建起了这座宛如其化身的牌坊。
乐善好施坊
此坊为旌表诺授通奉大夫议叙盐运使司鲍淑芳同子鲍均而建。鲍淑芳为大盐商,洪泽湖决堤时,集议公捐米6万石,淮河、黄河水灾时,捐麦4万石,开六塘河归海,集众输银300万两,疏浚芒稻洞,捐银6万两。助设沙河闸,捐银5000两。在家乡修祠社,办义学,修桥铺路,济困扶贫等等,义举很多。徽州府督抚被鲍淑芳、鲍均父子的诸多义举所感动,请命于朝廷,以乐善好施得旨施表建坊。
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孝坊
因旌表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劲三冬”、“脉存一线”而建。吴氏,嘉定人,22岁嫁入棠樾,时小姑生病,她昼夜护理。29岁时丈夫去世,她立节守志,对前室的孤子元标视如亲生,尽心抚养,直至其成家立业。鲍元标也不负母恩,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年老之后,吴氏又倾其家产,为亡夫修了九世以下的祖墓,并安葬好族属中没有钱安葬的人。吴氏还尽心侍奉患病的婆婆到寿终。吴氏的举动感动了当地的官员,遂打破继妻不准立坊的常规,破例为她建造了一座规模与其他相等的牌坊。
鲍逢昌孝子坊
鲍逢昌孝子坊为旌表孝子鲍逢昌而建。据记载,逢昌的父亲在明末离乱时外出多年,杳无音信。清顺治三年(1646年),才14岁的逢昌便沿路乞讨,千里寻父,最后终于在甘肃的雁门古寺找到了生病的父亲。他为父亲的背疽吮脓疗疮,并扶持父亲回到家中。一进家门又见母病危在床,需要浙江富春山的真乳香医治。母亲服用后果然痊愈,族人便说这是他“天鉴精诚”、“孝愈其亲”。
鲍象贤尚书坊
旌表鲍象贤镇守云南、山东有功。歙县志记载:鲍象贤嘉靖八年进士,初授御史,后任兵部右侍郎。他曾经远赴云南边防,使边境得以安定,当地百姓还为他建了生祠以示感恩。由于秉性亢直,卑视权贵,鲍象贤多次遭到奸臣的中伤,政治生涯几起几落。但他一直抱持“官不择位”的思想,廉智自持,不计个人毁誉得失,一如既往地效忠社稷,在死后才被追赠加封为工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