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比很多人都优秀,却还自卑?

大学生的思想国

觉得自己颜值平平,身材一般,不敢和喜欢的男生搭话;

还没开始做一件事情,就因为担心失败、害怕出丑尴尬而不敢轻易尝试;

即使曾经做出过一些成绩,也觉得自己处处比不上别人,只是墙角的一棵小草;

做一件事的初衷,从来都不是为了自己开心,而是为了他人的满意。

这,是你吗?

'完美主义患者'

朋友小A是个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参加演讲比赛前一天必须把衬衣熨好,第二天比赛时但凡出现一丝褶子,他就变得异常烦躁不安,觉得自己一切准备都白费了。

演讲时,他也总觉得台下的观众在盯着自己衣服上的那道褶子,原本洪亮的声音逐渐减弱,语气也不再慷慨激昂,原本最有希望夺冠的他最终连十强都没有进入。

赛后,他把比赛失利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自己准备不够充分,在后来的比赛中更加歇斯底里的苛求细节:必须保证八小时睡眠、鞋子是否擦的足够亮……,反而疏忽了自我能力的提升和技巧的展示,导致后续的一连串失败。

在一次次的失落中,他不断给自己扣上失败者的帽子,心态也逐渐崩塌,自卑的阴影开始将他笼罩。

在某些地方精益求精,注重细节有助于我们将事情进行的更加完美,但过度的苛求细节反而会成为累赘,让自己越变越敏感。

很多人只会看到自己失败了多少次,却从未注意自己成功了多少回。即使有许多闪闪发光的特质,但也只看到自己不尽人意的一面,不断谴责自己,进而限制了自身的表现和日后的发展。

“他人的标准”

奥赛一等奖,优秀班干部,最佳辩手……作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家长心目中的乖乖女,小B却觉得自己骨子里还是很自卑。同学眼中的“自信高冷”其实是她掩饰自己内心胆怯的保护色。

“从小到大,我一直承受着父母的'打压式教育’,按照他们期待的路线成长。无论我取得什么荣誉,他们总会说:'这是你应该的’,隔壁的明明舞蹈都过十级了,你怎么才八级?”

“长期否定下,让我很难不自卑,不管结果好坏,都让我十分害怕。做得差了,爸妈觉得我没拼尽全力,不学无术;做得稍微好点,就会和别人家孩子对比,数落我做不好的地方。”

“到了后来,爸妈说好孩子都去学钢琴,我就去学钢琴;老师说这个竞赛好学生都应该参加,我就参加;同学说当班干部看起来很厉害,我就去当班干部……”

“即使自己不想做,即使知道这样会很累,但只要一想到别人觉得这样做很好、这样做是对的,我就想去做,生怕他们看不起我。”小B如是说。

用别人的标准评判自己,其实活的很累。很多人都在教我们如何才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却从没告诉我们做自己最重要。导致我们过分的在意他人的看法,外界的肯定或否定几乎控制了全部的情绪,生活价值严重需要外界认可。

可是,这样的生活,真的是你自己想要的吗?

“卷起来了”

小C本来也是个无忧无虑的乐天派,但进入大学后,看到同学在毕业晚会上弹吉他的潇洒,室友获得奖学金的喜悦,隔壁班女生英俊的男友……她逐渐焦虑了起来,开始觉得是不是因为自己哪里不如别人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一来二去,她也渐渐丧失了自信。

小C的现状也是现在大多数人的通病:身上有很多包袱和顾虑,喜欢和他人比较,总拿自己缺点,和别人优点比较,来证明自己不够优秀,然后在无数对比的内卷中焦虑。

“学会自我接纳”

电影《头文字D》里有这样一句话:“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人生打怪升级的道路上,其他人优秀也好,平庸也罢,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NPC,是我们提升自我的配角,我们真正应该聚焦的个体是自己

我们都是普通人,各有各的长处和缺陷,不完美才是常态。不做父母的影子,不做他人的附庸,根据自己的情况,重新定义“优秀”的标准,选择合适自己的生活节奏,多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建立正反馈,创造出自己满意的成绩,才最重要。

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很重要,更要有勇气接纳真实且不完美的自己,“何妨吟啸且徐行”,不要被他人的评价绑架,也不要过度要求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上慢慢的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信且从容的享受这趟旅程。

-End-

作者 | 田   鸽

编辑 | 田雅馨

审核 | 王龙龙

复核 | 王岑予

本文系青小小(ID:zqwqxx)原创

转载请留言并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