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5.22【2017-8-18】
【原文】 子曰:“君子矜(jīn)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 孔子说:“君子庄矜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与人团结而不结党营私。”
【微言微感】
这个世界的混乱,大多来自人心的贪婪。
有小权,想大权;大权在握,想绝对权力;有绝对权力,想永垂不朽。
秦始皇以为:他一统天下,称始皇帝,儿子为二世,孙子为三世,家天下,代代传,永永远远天下都会是嬴氏家的。后来怎么样?短短几十年,大秦帝国二世而亡,轰然倒塌。
和嬴政想法一样的人很多,都想统治别人,逍遥自己。千方百计比别人吃得好、穿的好、住得好、用得好,到哪都是众星捧月,到哪里都被顶礼膜拜。
世界这么大,人又这么多,都想当精英,都想为至尊,于是就出现了竞争。
别人饿得皮包骨头,你有白面馒头吃,感觉很爽。
等到别人也有白面馒头时,你非要有大鱼大肉心里才平衡。
等到大家大鱼大肉管够时候,你又开始追求山珍海味,吃健康,吃文化,吃身份了。
欲望永无止境,人心总是在纠结中,因为人们的追求不是自己的身体需要,而是自己的心理需求。
比别人强,争先恐后,这是永无止境的陷阱。
由此看,“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这并不是能容易做到的事情。
孔子去参加季平子的一次宴请,被季氏家奴阳虎羞辱了一顿,赶了出来。为什么?因为孔子不是高官显贵,没有资格参加这次宴请。
孔子要不要争?
他发愤图强,周游列国,兜售自己治国方略,其实也就是为了争这口气。人活一口气,佛为一炷香。孔子是圣人,恐怕也不能例外。
纵观春秋战国,从齐桓公到晋文公,从郑庄公到宋襄公,“春秋五霸”也好,“战国七雄”也罢,似乎大家都在不择手段地争,争地盘,争人口,争影响力,争做天下霸主。
看来,争是难免的。君子或者小人,谁甘于任人宰割?
人为刀殂,我为鱼肉,如何不争?
《我的前半生》有这样的镜头:罗子君不顾贺函反对,入职晨星,正好在情敌凌玲(或者叫鸠占鹊巢的成功小三)手下工作。
罗子君当天办完入职手续后,去参加部门为她举行的晚宴。席间凌玲授意老员工小童灌罗子君的酒,小董秉承凌玲的授意,在晚宴上极尽手段无理要求罗子君喝三杯酒,第一怀杯酒是向凌玲赔理道歉,第二杯酒感谢凌玲的不计前嫌,第三杯酒是向凌玲表忠心,当罗子君说不胜酒力时,凌玲假意要替她喝酒,见此状罗子君只能屈辱她喝了第一松酒并向凌玲赔理道谦。
人生就是如此,弱肉强食。要么成为强者,欺凌别人或者自保不被欺凌;要么成为弱者,被欺凌,还要忍气吞声。
孔子说的“君子矜而不争”,不是鼓励人做任人宰割的懦夫,也不是鼓励人去不择手段争抢张狂,而是自修武功,不张牙舞爪,别人也不敢欺凌。
“矜”,是没有开刃的兵器,用作仪仗,不怒自威,谁敢欺凌?
原来,君子不争,是不用争。他足够强大,足够威严。他的文治武功,他的德望威严,不容你不敬。
没有人不敬孔子,他的贤德,他的声望,他的实力,不用争,别人闻之而肃立,望风而肃然。
其实,这也是一种实力自信,焉用争?无为而治,不争而争,焉用争?
而且,不仅不用争,“群而不党”足矣!圣人不欺负别人,也不被别人欺负,四海之内皆兄弟,群而不党,愿意和谁友好,别人抢着友好,何用党?
我先后在五所学校做校长,都是单枪匹马一个人去,不带自己人,不培植小团体,人人都是好同志,个个都是亲兄弟,这样反倒开展工作更顺利。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其实是一种管理大智慧。如果是超强磁铁,自然可以把志同道合者吸引在周围,磁化同化,自然众志成城。
焉用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