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6.2【2017-9-9】

#每日学论语#16.2

【原文】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yuè)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yuè)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稀)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译文】孔子说:“天下有道,那么礼乐征伐这样的内外大事就会出自天子的决定;天下无道,那么礼乐征伐这样的内外大事就会由诸侯来决定。如果是出自诸侯的决定,大概很少有历经十代而不亡国的;如果是出自大夫的决定,极少有历经五代而不亡国的;卿与大夫的家臣篡权越位执掌国家大权的,那就极少有历经三代而不亡国的喽。如果天下有道,那么国家政权就不会落到大夫手中。如果天下有道,那么老百姓就不会私下里纷纷议论朝政了。”

【微言微感】

“十世希不失矣”“五世希不失矣”“三世希不失矣……

“希”,稀少。“世”有两个既意思:一是30年;二是子承父业,一代。十代很少不亡国的,五代很少不亡国的,三代很少不亡国的。这是预言,还是历史教训?

周建国初期,中央集权力量强大,天子统帅和号令诸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周天子实施封建制度,建立了宗法制和井田制,制定了严格的礼乐制度。不听话,是要被征讨的,而且天子号令一声,诸侯群起攻之。即便到了后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诸侯还依然能够闻令而行。要不,如何会烽火点燃,诸侯惶惶?

就这样,“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没有乱,秩序没有乱,周王朝还是出现了和谐共处,稳定发展局面。

但是再后来,权力逐渐转移到诸侯手中——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你方登罢我出场,先是齐桓公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实则是称霸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是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甚至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也都各领风骚,称霸一时。

乱套了,全乱套了,礼崩乐坏,人心不古,诸侯纷争,战乱不止,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社会不断重新洗牌。

更麻烦的是,各诸侯国内也出现了君臣逆位的现象-——“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更甚至于一个诸侯国的大夫可以左右周王室的动向-——“陪臣执国命”。

结果怎么样呢?

率先称霸的齐桓公,经过孝公、昭公、懿公、惠公、顷公、灵公、庄公、景公、悼公、简公,刚刚好十世,齐简公被陈恒所杀,齐国从此名存实亡,被田氏代替。

晋文公称霸后,经过了襄公、灵公、成公、景公、厉公、平公、昭公、顷公九代,到了后来,出现“六卿专权”,到了晋顷公,王室更加衰微,赵、魏、燕三家日益坐大,成了实际的控制着,“三家分晋”,晋文公创下的霸主地位,仅仅九代就敲了辫子。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样学样。

诸侯可以欺负天子,权臣也可以欺负诸侯。弱肉强食的欲望一旦被点燃,人心乱了,规矩坏了,世道就混乱了。

鲁国的“三桓”,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封地不断扩大,军队不断增加,财富不断集中,成功架空国君,以至于外敌来侵,国君都无兵可调。“斗鸡事件”,季氏和国君发生矛盾,干脆把国君都赶出国,客死异乡。

鲁国由强变弱,和政令被权臣把持,形不成合力,有很大关系。

鲁国从季友专政,然后是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季桓子。权臣当政,欲望无穷,沟壑难平。以至于“八佾舞于庭”超规格享受,“季氏旅于泰山”妄想以陪臣身份超规格泰山封禅……种种迹象,表明了季氏的不臣之心。但是,阳虎有样学样,拥兵自重,曾经拘禁了家主季桓子。

大概这就是孔子说的“五世希不失”。

至于季氏家臣公山不狃、阳虎叛乱,其猖狂到什么程度,衰败的速度就有多快,何曾超过三氏,必然兵败被灭族抄家。

很多人有这样的毛病:对儿女无微不至,对父母熟视无睹。这是在是很糊涂的做法。不孝敬父母,嫌弃老人,这一切孩子是不是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如果不认可你的做法,难免对你的行为不耻,从心底不尊重你;他如果认可你的做法,你不是要现世报了?

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孝敬父母,不仅是感恩,是我们情感的需要,更是不知不觉为自己铺路。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的孝心孝行孝道,孩子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潜移默化,如法炮制。

一个妈妈虐待婆婆,常常像喂狗一样给老人吃残羹剩饭,碗都懒得洗刷。八岁的小孙子看不过去,心疼奶奶,但是苦于没有办法。终于有一天,他想出了办法。把奶奶脏兮兮的碗打烂一个豁口。妈妈看碗烂了,就埋怨奶奶糟蹋东西,准备扔掉。孙子突然出现,冲过去说:“不要扔,不要扔!”

“为什么啊?”妈妈很吃惊。

小孩子一本正经说:“碗留着吧!将来你老了,我给你用!”

然后,搀起奶奶,说:“奶奶,走!咱回家吃饭!”

这个故事的版本很多,但大概意思差不多: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将来也可能这样对待你。

当然,本章孔子更多的是在强调中央集权的必要性,礼的必要性,秩序的必要性。不是孔子要做封建秩序的卫道士,而是打破秩序,最终的受害者还是老百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混乱和战乱,无家可归的都是老百姓。战争无论正义非正义,伤亡的都是老百姓的孩子。

天下无事。人人守秩序。忠君爱民,各司其职。老百姓只用干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不必担心谁把谁打败,明天收税收租的人换成了谁。

如果老百姓根本不用担心谁当政,除非谁当政都勤政爱民,都不骚扰老百姓。

(0)

相关推荐

  • 论语注解,第一六.二章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原文]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1):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2)十世希(3)不失(4)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5)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 ...

  • 天下有道循仁德——《论语》悟读【412】

    天下有道循仁德,以民为本亲百姓. <论语>第十六篇第二章: [原文]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 ...

  • 《原著连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72)

    原著连载(72) 第七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体现在社会历史观上,主要是围绕人与社会的关系展开的. [天下一统] 在<诗经·小雅·北山>中,有&qu ...

  • 论语日课424丨忠是相互的,上级忠于下级,下级忠于上级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 ...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4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八佾第三 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 ...

  • 素说论语:八佾篇(02)

    一原文八佾第三3.0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试解]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在举行家祭时,祭礼结束撤席的时候却让乐师们唱起了<雍> ...

  • 素说《论语》:季氏篇(二)

    一.原 文  季氏第十六 16.0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 ...

  • #每日学论语#16.1【2017-9-8】

    #每日学论语#16.1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zhuān yǔ).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

  • #每日学论语#16.3【2017-9-10】

    #每日学论语#16.3 [原文]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fú)三桓之子孙微矣." [译文] 孔子说:"鲁君失去对国家政权的控制已经五代了啊, ...

  • #每日学论语#16.4【2017-9-11】

    #每日学论语#16.4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liànɡ),友多闻,益矣.友便(pián)辟(pì),友善柔,友便(pián)佞,损矣." [译文]  ...

  • #每日学论语#16.5【2017-9-12】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乐(lè),损者三乐(lè).乐(lè)节礼乐(yuè),乐(lè,下同)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译文] 孔子说:& ...

  • #每日学论语#16.7【2017-9-14】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shào)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shuāi),戒之在得①." [译文] 孔子说:" ...

  • #每日学论语#16.8【2017-9-15】

    #每日学论语#16.8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zhī)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 ...

  • #每日学论语#16.9[2017-9-16]

    #每日学论语#16.9 [原文] 孔子曰:"生而知(zhī)之者,上也:学而知(zhī)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 孔子说:"天生 ...

  • #每日学论语#16.10【2017-9-17】

    #每天学论语#16.10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nàn),见得思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 ...

  • #每日学论语#16.11【2017-9-18】

    #每日学论语#16.11 [原文]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译文] 孔子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