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2024-04-04 12:06:23 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作者:李广生连续听了几节课,每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都要问学生一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或是这样问:你的收获是什么?学生的回答通常不能令人满意。有的孩子一脸茫然,他们说不清自己到底收获了什么。有的孩子很机灵,把教师出示在投影上的课题重复一遍,如:我学会了分数的加法、我学会了小数除法等,再具体一些就无话可说了。有的孩子则是信马由缰,站起来滔滔不绝,谁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有意思的是教师并不在意,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好像没有报以太多的期待,怎么回答都可以,即便不能回答也无所谓,像是走过场。对此我有点疑惑。课后交流时我和几位教师谈了自己的疑惑。他们的表情告诉我,这个问题还真的不是他们所关注的。一位教师说,看到别人这样问,特别是那些名师总这样问,便觉得有必要在自己的课上也问一问;至于为何问以及如何处理学生可能出现的反应,确实没有认真琢磨过。他的坦诚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可以说,这个问题像一个可有可无的点缀,出现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有时间就说一说,没时间就算了。“你希望听到的回答是什么呢?”我问一位教师。好像是这个问题太突兀了,他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看着我笑了。另一位教师接过话头,他说:“我希望学生能够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深刻的理解。”我想起来了,在他的课上学生就是这样回答的:“我这篇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当时他似乎很满意这个答案,还表扬了那个同学。于是我转过来问他:“怎么证明他们真的收获了深刻的理解呢,他说收获到了就一定收获到了吗?”他也愣住了,估计没有想到我这么较真儿。片刻的沉默后另一位教师说:“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真的不好回答。”“哪个问题?”我问他。“课上老师问学生的关于收获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不好回答?”我又追问。我们几个人再次陷入沉默。沉默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因为真实的学习、深度的学习往往是在静默无声的状态下进行,就像种子发芽一样。但我们常常害怕沉默,宁愿制造出各种嘈杂的声音,让学习显得很充实、很丰富。等待也许会最好的选择。终于,一位教师开口了。他说:“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才能成为学生的真正收获,所以当时他们说不清自己收获了什么,说出来的也都是一些肤浅的东西。”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对于学习的复杂性,一线教师有深刻的体验,也就是说收获可能并不那么明显,是隐形的。知识的学习不同于技能的学习,是认知的变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些看似成为收获的知识,极有可能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又从学生的大脑里溜走,就像徐志摩的诗: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的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说到这里,大家会心一笑,因为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既然如此,是不是没有必要关注学生的收获呢?”我又抛出一个问题。这是一道压力题,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可一旦给出了否定答案立即就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关注学生的收获?于是大家再次陷入沉默。我隐约感觉到他们有些不安,从微微蹙起的眉头看出他们内心的纠结。是呀,当然需要关注学生的收获,但很多收获是内隐的、具有延时性的,怎么关注?我猜想他们在为这件事大伤脑筋。这正是我所追求的教研活动的状态。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学者麦齐罗提出转化学习理论,这是一种特别关注看待事物方式“变化”的学习,强调学习者通过学习,来获得审视他们自身以及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的方式的重大改变。麦齐罗指出:借助大量的经验成人形成自己的参照框架——由一些固定的假设或期待( 心智习惯、意义观点、思维定势) 所构成。这些框架起着过滤器的作用,对人、事、物进行解释、建构其意义、寻求解决方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参照框架,但通常并不被人所察觉,所以多数人未曾以批判的态度来审视、检验自己的参照框架。而有些参照框架并不合理,或者存在扭曲。不合理的参照框架会使个体看待事物的方式缺乏包容性与开放性,限制感知与理解世界的方式,阻碍个体成长。参照框架相当于一个解释系统,当人们发现这个解释系统不足以包容一些生活经验时,通过转化学习原有参照框架被新的参照框架所取代。教研活动的价值就在于让教师意识到自己的参照框架,并发现它可能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从而修复或重建自己参照框架。如果仅仅告诉教师一些新理念和新方法,但不能形成转化学习的话,其实教研活动并没有太大意义。让教师进入迷惘困境,甚至产生不安、焦虑、质疑,从而引发批判性反思,才能让转化学习有机会发生。从课堂上习以为常的现象入手,揭示其背后的悖论,触发反思,重新建构,实现教师自觉的转变。这是我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思路。也是很多人不喜欢我自己原因。学习是快乐的,但首先要闯过超越自我甚至否定自我这道关,否则将会收获到肤浅的快乐,那也必将是肤浅的学习。最后,我和几位教师探讨课堂上学生的收获从何而来,是教师教的,还是学生学的。这似乎是解开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的钥匙。 赞 (0) 相关推荐 学有所获 || “一课研究”参训,我的收获与思考 经历了为期四天半的杭州一课研究的培训,可以用这样几个关键词来形容我的感受:殿堂级.接地气.敬佩与感动.殿堂级是指一课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一课研究虽然研究的是一节课,但可以是这节课的相关教材分析.学情测查 ... 同样的主题,别样的收获 —东平县沙河站镇中心小学“市创新课送课下乡教研活动”圆满成功 [东原快讯] 三尺讲台催苗绿,一片丹心育花红.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进一步提高课堂实效.10月15日上午,我县90多名教师如期来到沙河站镇中心小学开展了&qu ... 我来上教研课(5):和朋友在一起 课题: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课 中学时代 4.1和朋友在一起教学对象: 七年级课时:第1课时主备人: 王常亮单位:连云港市赣榆区教育局教研室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 ... 投入的一天 当你全心投入到某项工作之中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你全然不会感觉到时间的流逝,你也不可能感觉自己的身体的异样,你反而会感觉乐在其中的滋味是多么美好,多么难得. 这就是你投入一天的最大的收获,也是最美的收获, ... 2021年第17篇:教研随笔∣前置性研讨:论文写作的“研磨改进” 前置性研讨:论文写作的"研磨改进"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中山市教研论文写作研究组的交流研讨进入到第三年,前两年基本上属于"暗中摸索",因为作为一个新的团队,我 ... (754)我们的收获体现在课堂 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最基本单位,校本教研只有真实地发生并扎根在教研组,才能有效地开展.通过几个月的校本教研,我们已经深深地感到了它带给我们的收获. 初上<秋游>--发现问题.去年9月开学初, ... 【云伴学物理教研】物理网师成长之路系列九:收获成长,分享快乐 作者/卫江伟 郑州市第二十九中学 不得不说,这次cctalk报名讲课是一时冲动,没想到能遇到刘焕芝老师专业.耐心.负责地指导,手把手磨课,真的很幸运.通过这次"献丑露脸"让我受益匪 ... 教研课上的收获 pingpu 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0.999无限循环是否等于1?数学危机因此诞生 "数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中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认为"数学是天地万物最根本的东西",也有人认为数学是"科学之王".仔 ... 慢慢变富:在股市,我们究竟赚谁的钱? 在股市中,我们究竟赚谁的钱,这是投资者需要清楚的一个看似简单却... 在股市中,我们究竟赚谁的钱,这是投资者需要清楚的一个看似简单却十分重要的问题. 简而言之,我们在股市中赚两种钱:一种是企业成长的钱,另一种是「市场先生」奖赏的钱.从出发点和落脚点看,我们还是要赚企业成 ... 一个看似简单的发球,想要练好却很难!-乒乓国球汇 业余球友们学球,包括练球,一开始往往是"面面俱到",可练着练着,发现精力跟不上了,一开始注意到需要纠正的几个要点,最后往往就剩下一个,不是脑子跟不上,而是身体反应不过来了.... ... 束角式 | 为什么一个看似简单的体式,你做起来却那么困难呢?? 跟我们学习,带你"涨姿势"!!! Baddha是抓住,限制的意思.Kona是角的意思.Baddha Konasana束角式,这是印度补鞋匠的坐姿. 01 体式益处 可以使肾脏.前列 ... 《喵呜和木勺子》一个看似简单的童年游戏,却充满着神奇的力量 喵呜和小伙伴们来到了厨房.碗柜里有什么?喵呜拿出了绿色的滤碗棕色的木勺子,汪汪找到了橙色的平底锅和黄色的叉子- 咚咚咚.锵锵锵,美妙的音乐响起来!成长的游戏变化,聪明的孩子创意无限! 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模棱两可的话题:『瓣膜性房颤』,到底是指的哪些人群? 本文是孔较瘦发布的第201篇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欢迎留言交流 关注孔较瘦,非常有搞头 一 房颤作为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栓塞风险高低不等,抗凝治疗甚至比节律管理更为重要.在决定其抗凝治疗策略时,总 ... 明星的隐藏神技能!最后一个看似简单却没几个人能做到 想要立足于娱乐圈,没点本事怎么行?有些爱豆不仅仅是颜值在线,更有一些我们普通人难以做到的神技能傍身!看完豆姐介绍的这些神技能,可能也会刷新大家对他们的认知. 在"粉丝有话说"的征集 ... 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科学家束手无策,甚至开始怀疑宇宙 茫茫人海中,我们一眼就能看到在乎或亲近的人.同样的,他们也能够在人海中瞬间分辨出我们,而不会出现任何的错误. 世间千人千面,我们为何总能正确分辨出熟悉的人呢?可能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根据不同的体貌 ... 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运动起来超燃脂,每天坚持五分钟暴瘦腰腹,胳膊细了,肚腩没了,腿也细了,练完肩颈很... 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运动起来超燃脂,每天坚持五分钟暴瘦腰腹,胳膊细了,肚腩没了,腿也细了,练完肩颈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