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语阳言】字如其人,何不试着改善一下自己书写的习惯!
字如其人,都说是一个人的门面。书写的如何,长期养成的习惯,决定了你写的字,是否漂亮。
硬笔书写,开始日渐疏远,软笔书法,更是无以谈起。现实中,书法普及,慢慢的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
现在,就汉字及习书,这个传统文化问题,作一点初浅的梳理,以供亲朋好友,有缘相遇的人参考。
(一)汉语地位和汉字的产生
地球上,76亿人,6809种语言。使用汉语15亿,占世界人口20%。汉语,为汉藏语系,历史悠久。又称华语,华文,中文,中国话。
中国通用语言,国际通用语言之一,联合国工作语言六种之一。通用于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缅甸、泰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华人社区。
为分析语,有二到十三种声调。汉字为意音文字,表意表音兼备,分口语和书面语两部分。古代文言文,现代白话文,以现代标准汉语为规范。
汉字,世界上最早文字,已有六千年历史。《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吕氏春秋·君守篇》: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
(二)汉字书法历史文化传承
汉字,源于图形。出现在殷商的甲骨文,刀刻在兽骨龟骨上,也朱书墨书,即殷墟文字。甲骨文像形,多为图形,存绘画色彩,留素描写意神志。
小篆,又称秦篆。秦以小篆为书同文,《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三书作为推行典范。周王室史官《大篆》十五篇,造出了大篆。
隶书,又汉隶。佐书、分书、八分。兴于汉,篆圆转婉通变方折,修长变扁方,上下紧,左右舒,运笔缓慢变短速,方便了书写。秦隶,即古隶。
楷书,又正书,真书。宋宣和书谱,汉初王次仲,始以隶作楷,认为楷书,由古隶演变。据传:孔子墓上,子贡植一株楷树,枝干挺直而不屈曲。
初期楷书,锺繇《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乐毅论》《黄庭经》。东晋后南北分裂,书法分北刚南蕴两派。康有为,力推北魏碑体。
唐楷书,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颜真卿,晚唐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典范。
草书,行书。隶书草写后成为章草,章草又进化为今草。汉末,三国时期,楷书雏形已备。晋代在此基础上出楷书,行书。
行书,分行楷(或真行、行真、楷行),行草(草行、半草行书)。张怀璀《书议》云: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王献之首创行草。
(三)重视汉字的书写和书法
书写是实用。书法是艺术。
半坡村,新石器彩窑刻画,文字萌芽,经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到春秋战国,历漫长演变。象形文字到秦小篆,为古文字,隶书到楷书,为今文字。
近世纪,考古发掘出,春秋战国至汉代,木牍、竹简、帛书,大量墨书真迹,为目睹古人笔法,提供了条件;为研究古人法度,学习古人书艺,提供了第一手素材。
古代习书,先楷法,先大字,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后敛小楷,以锺王为法。现研究表明,初习字,不先学太大,宜中楷。
初唐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三大书家,宜作中楷范本。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源出古隶,二王体为基,参六朝北派书风。
虞世南《夫子庙堂碑》,婉雅秀逸,上承智永,王派嫡系,源出魏晋,外柔内刚,沉厚安详之韵,一扫魏晋书风之怯懦。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疏瘦劲练,祖右军,得其媚趣。字体结构看似奔放,却巧妙的调和着静谧的风格,开创了前人未到境地。
(四)改善自己汉字书写习惯
小孩子,送去学书法,谓其兴趣班,成为家长谈资。假如,家长率先垂范,自己先动手学起来,能给孩子,带来示范效应。
习字,首先解决兴趣问题。把练字作为一种爱好,常习之,日进之,日积月累。业余时间,得到充分利用,业余生活,也会日益丰富。
习书,最重要的是解决,用笔和运笔的习惯问题。用笔好的习惯,就是章法,章法成为习惯,写出来的字就漂亮。否则,自己都看不下去。
学习方法,可以不拘一格。用纸笔,也可以用手指,在空中比划。一定基础后,甚至可以在脑子里,用意念思考某个字,直到有章法为止。
经常练字,习惯成自然。把习字变成爱好,变成生活习惯。把写不好字的坏习惯,变成得心应手的好习惯。尽力去改善,就会有效果。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快节奏,非常讲究效率。忙天忙地,闲下来了,也是捧个手机,成为低头族。
信息世界,文字数字化,录入键盘化,传递无纸化。汉字书写,与人们渐行渐远,不敲键盘写不出字。
笔者认为,谁都有能力,把字写得漂亮一点。只要拿出恒心,以管教孩子一半的要求,用在自己身上,经常临帖记章法,就可以了。
让习字,成为日常习惯,一手漂亮的字,就离你不远了!
俗夫 2020年12月20日随笔
以文会友 以笔理学 以德行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