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百年传承——澳洲首富家族的传奇历史

只要对澳洲生意场略知一二,你就一定听说过Smorgon家族,也一定发现人们总是毫不吝啬地将其冠以“传奇”之名。

的确,这是个在澳大利亚久负盛名的犹太家族,在商界、艺术界和慈善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个在澳洲最具权威的BRW家族财富排行榜上蝉联多年的首富家族,资产超过 27 亿澳元;这是个白手起家、世代传承的家族,由一家小小的肉店发展成了一座涉足多元领域的“商业帝国”。

然而,一个称得上“传奇”的家族故事,一定不仅仅是个“经商致富”的故事。因为传奇,显然远比生意或财富都更有血有肉、底蕴厚重。于是,怀着对传奇家族的好奇心,我追根溯源地实地考察、采访交流,并翻阅一篇又篇相关资料。终于,由Victor Smorgon开创、Peter Edwards承继的Smorgon家族发展历程,如同一卷涵盖了百年光阴的电影胶片,缓缓展开并愈发清晰。通过这卷胶片,你看得见世界格局的更迭,看得见经济商业的演变,看得见文化思潮的进步,也看得见Smorgon家族的奋斗与荣誉:从颠沛流离失无所失,到新土地上赚得第一桶金;从初出茅庐梦想无疆,到时代大潮下一次次转型;从敢与垄断大亨相抗衡,到确立家族生意哲学;从坐稳财富王国,到不忘初心回馈社会……更重要的是,你将借此读懂一个犹太家族如何在世事变迁中,用爱、创新与传承书写出当之无愧的“传奇”。

动荡与生存

“对于任何移民来说,都没有什么‘经济萧条’之感。因为我来的时候一无所有,哪怕每次只赚来一便士,我都已经比昨天更富有了。”

——Victor Smorgon

VSG集团的创立史与Victor Smorgon的个人成长史有着解不开的关系。

1913年,Smorgon先生出生于当时还属于俄国的乌克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当时4岁的Victor在接下来数年时间里,看过了太多战争、杀戮和陈尸街头的士兵,也经历了野蛮与动乱带给家人的伤害。

“小时候总是挨饿,主要因为当时食物紧缺,大家都在挨饿……我的父亲曾卖掉我们的钢琴来买一头牛,这样我们就有牛奶喝,也可以拿牛奶来交换其它物品。牛养在我们房子的浴室里,但它还是被偷走了,不知怎样就消失了,我和父亲追着牛的脚印走了大概一英里,后来发现它被拉上雪橇给拉走了,再无踪迹可寻。我们有的,就只剩下为牛准备的食物——榨完油剩下的葵花籽饼糠——这就是我们未来日子里的早餐、午餐和晚餐。” Victor回忆说,“想到有的吃总比没的吃要好,所以吃葵花籽饼糠也成了一种满足。”

1921年列宁出台了新经济政策,随后经济形势出现暂时好转,糕点铺、香肠店、裁缝铺;针织工、鞋匠、送奶工……Victor生活的村子里各种小生意开始复苏,他家的肉店生意也做得有声有色。四处弥漫的商业氛围中,“求生计就要努力拼搏”的自尊与独立意识在Victor的心里生根发芽。

好景不长,随着1926年斯大林的上台,杀戮卷土重来,惶恐的气息令人窒息。也就是那时,Victor的父亲决定离开乌克兰,奔赴澳大利亚。

“我们到了澳洲以后,当地的犹太人社团接待了我们,还安排了下午茶还是午餐之类的,桌上摆着满满的食物。我从没见过如此丰盛的食物,我来自于一个跟没有食物可以摆上桌的时代。这里的每个人都是那么亲切,在这里,我也第一次搭乘了汽车。”

在犹太人社团和亲戚的帮助下,Smorgon一家终于在墨尔本安定下来,但在1929年后,却又经历了世界经济史上最持久而严重的大萧条。生活举步维艰,但Victor的乐观感恩之心从未动摇。“对于任何移民来说,都没有什么‘经济萧条’之感。因为我来的时候一无所有,哪怕每次只赚来一便士,我都已经比昨天更富有了。”

第一桶金与成功梦

“梦想越大,你就有越好的机会把它做大。”

——Victor Smorgon

Victor的父亲和叔叔在墨尔本Lygon Street上开了一家肉店,在给店里做“帮手”期间,Victor发现了商机。

当时犹太妇女常会在维多利亚市场买活鸡,再拿给祭祀屠夫按照犹太教的规矩杀好,然后在现场或拿回家拔毛加工。Victor想,如果他能自己给鸡拔毛,再卖给犹太妇女,减少她们的工作量,应该就可以从中赚些钱。于是,他向父亲借了2英镑,在集市上选中了一笼鸡,大声竞标,最后一锤定音,成功用2先令2便士拍下那笼鸡。

Victor杀鸡拔毛处理后,再以进货价三倍左右的高价把鸡全部卖了出去。这以后到那一年结束,Victor都做着这个买卖,一星期能赚3、4英镑;而那时,一个工人一周只赚30先令(1.5英镑)。如此,Victor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赚得了他的第一桶金。

“每次我买了点什么,又卖出去了点什么,我都倍感兴奋,活力十足。做生意让我保持朝气蓬勃,并梦想更多的东西——无关金钱,是憧憬更大的成功;而金钱只是衡量成功的方式之一。” Victor说,“梦想越大,你就有越好的机会把它做大。并不是实现了100% 的梦想才叫大;梦想够大,即便实现一半,也将是小有成就了。”

凭借着Victor的努力,Smorgon家族的生意拓展到批发和出口贸易。

那时,建立私营屠宰厂必须要经过政府的许可。为此,而立之年的Victor勇敢地走进时任澳洲总理班·奇夫利的办公室,动情地为他讲起自己的移民与创业故事,并深深打动了他。在班·奇夫利的竭力帮助下,Victor家屠宰厂的执照很快得到议会批准,得以顺利开工。

“那天碰巧是一个犹太节日,我坐飞机赶回墨尔本,直接飞奔去了犹太教堂,告诉全家人这个好消息。”几十年以后,Victor提起屠宰厂的获批,仍然兴奋不已。

随后,Smorgon家族的事业一路腾飞,发展成澳大利亚最大的肉类出口商和罐头生产商,一度生产了约100万听罐头肉,并出口至英国。然而六、七十年代,英国开始讨论“欧洲共同体”,也就意味着澳大利亚或被排除在“经济圈”之外。变动的经济形势之下,家族生意不得不转行。Victor果断决定化被动为主动,“野心勃勃”地瞄准了垄断行业。

“因为有过和大人物打交道的经验,我相信我也可以在其他行业处理好和大人物的关系。”未知的商业领域并没有让他却步,雄心壮志之下,Smorgon家族生意进一步拓展到造纸、塑料生产和金属回收,最后还加入了和钢铁业垄断寡头BHP的竞争。

与垄断大亨抗衡,Victor的策略就是把对手的薄弱之处做到尽善尽美。当时BHP规定客户预付定金,紧俏的货需提前预定,却常常不能保证按期交货。Victor就反其道而行,“我们告诉客户,会送货到他们指定的地点,不论任何城市,都保证按时交货;我们还会给客户7天的账期。”自然,这种顾客为先、信誉至上的服务吸引了各方订单纷至沓来,Smorgon家族也一度成为澳洲第二大钢铁生产商。

创新与和谐

“生意是比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创造性的东西。”

——Victor Smorgon

就像每幅油画都各有特色,Victor相信,每桩生意也各有不同,每个生意人都会创造出一些新颖的东西。

“你致力于达到某个目标,并不断为之努力,直到成功——这就是生意人的做事方式,有创造力的做事方式。实现创新性,首先你要在脑海里创造,并和其他人交谈,无论他们理解与否,你都要谈论,他们就会贡献一些想法,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这样你就会开始思考: 是的,那或许是条路。”Victor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不讳:“当然也有一些生意人只是按照要求来做事,做他们做擅长的事,反反复复做同样的事,这是天性使然。但毫无创造力地维持生意并不是我的作风,我是喜欢创造生意的人。创造,是我人生的法则!”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Smorgon家族始终将商海“弄潮儿”的角色驾驭得游刃有余。VSG商业触角的一次次顺利延伸与核心领域的一次次成功转型,除了得益于与时俱进的果敢和突破,还离不开其极强的家族凝聚力。

“Smorgon家族的原则是永远一起共事,所有赚到的钱都要留在生意里面。生意不是一个人的,而是一个团队的。家族里的任何人——上至79岁,下至17岁——对于生意决策都有否决权……我们致力于通过一系列的讨论与妥协,达到最终百分之百的共识;没有共识,就不算尘埃落定。我们生意成功的关键,就是相互信任。”

罗曼蒂克与慈善

“感恩与分享,是一种需要。”

——Victor Smorgon

生意上的成就丝毫没有淡化Smorgon家族里洋溢的“爱意”。或许,正是这小至相濡以沫的伴侣亲情,大到兼济天下的大志情怀,才促成了Smorgon家族经久不衰的卓越。

上世纪30年代,Victor 和太太Loti在犹太人俱乐部组织的一次舞会上相识相恋;1937年,两人结婚,一段延续70多年的罗曼蒂克史就此展开。他们一生携手相伴,令Smorgon家族开枝散叶,共同养育了4个孩子,后有15个孙子(女)和30位曾孙(女)。

Victor在生意场上野心勃勃、所向披靡。回到家里,安静的Loti总能让他平和放松。因为生意的关系,Victor需要四处出差奔波。“谁要和你吵架,我会来帮你的!”一句玩笑话流露的是Loti默默支持的心。此后,两人总是一起出行,相互陪伴每一段旅程。白天Victor在外忙生意,Loti就在美术馆中度过;晚上两人相聚,一起吃饭、看戏、看电影、相拥而眠。Victor 说:“我们都觉得这样的生活妙不可言。”

澳洲生意场上,人们常以为Victor是个富有艺术气息的商人。他自己却说,“其实,那个热爱艺术的人不是我,是我的太太Loti,我对艺术并不精通,懂得的一点皮毛是从Loti那学到的。我爱她所爱所做的一切;我是她的追随者、她的后援、她的支持。”

随着资本的积累,Smorgon夫妇创立了斯摩根夫妇基金(Victor and Loti Smorgon Foundation),并为澳洲社会慷慨捐赠数千万澳元基金,被誉为澳大利亚“最伟大”的慈善家。“慈善,没有什么奥秘,每个人都能身体力行。对于在异国他乡白手起家、安居乐业的我们来说,感恩与分享是一种需要。”Victor说。

Smorgon夫妇做慈善,力求打破种族界限、撕下所有人为“标签”,实现公平有效地回馈社会。

“要怎样帮助他人?你不能只是拿出一点钱给一个人,你可以给10个人,50个人,100个人、500个人,1000个人,但你还是无法给予整个社会。唯一的办法,是慷慨地将更大数额捐献给医院——一旦进了医院,不论你是黑人、白人、犹太人、爱尔兰人,你的宗教信仰是什么,你是什么肤色,讲什么语言……穿上病号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同样的道理,每个进入美术馆的人都从艺术鉴赏中获益,艺术的世界里也是人人平等。”因此,Royal Children’s Hospital、Eye and Ear Hospital、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和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 in Canberra,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等澳洲公共医疗及艺术机构,皆受益于Smorgon夫妇的慷慨捐赠。

“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此后的一切,都不再与金钱本身有关,数量多少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来使用金钱。我们在思考着,在体悟着;在实干着,在创造着;在用商业创造力增加就业,造福他人。”Victor曾在外媒访谈中这样解读他的财富与名望。

传承,继往开来

创新,是讲求超越与突破的路径;同时也是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精神。

Smorgon家族的VSG集团,走过了商业发展模式巨变、科学技术颠覆、新社会契约与新政商关系涌现的百余年。如今,Smorgon家族的“商业帝国”在Peter Edwards的领导下,已发展成为一家多元化的综合性商业集团,广泛涉足地产投资、再生资源、生物燃料、绿色农业、海洋渔业、时尚零售、金融投资等诸多领域,并屡次迎来家族商业史上的里程碑:

VSG在南澳大利亚州投资的南方蓝鳍金枪鱼项目,是澳洲第二大的吞拿鱼公司;其斥资1.5亿澳元建成的南半球最大的高科技玻璃温室,占地27公顷,年产有机蔬果10万吨,仅番茄品种就占据澳洲市场份额的40%;VSG还选准了中国中山市和广州市毗邻港澳、辐射珠三角、交通便利、投资环境佳的区位优势,在两市相继成立了中国代表处……

新一代掌门人Peter,无疑是其外公Victor生意哲学的最大吸收者与实践者。

自年少时起,Peter就坐在外公的办公桌对面,跟着他学习叱咤商海的实战韬略;这一坐,就是十七年。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澳自贸全面开放的格局下,Peter正如曾经的Victor那样,顺势而为,另辟蹊径。

几年前,他敏锐地觉察到中国人对高品质牛肉的需求,推出了一个叫“我家的牛养在澳洲”的项目,与他的中国合作伙伴Mark Zhou一起,创造了一种新的牛肉销售模式:他们不是一公斤一公斤卖牛肉,而是以一头牛为单位,把一头牛180多公斤的肉,划成70多个礼盒,在澳洲完成分割包装后,通过冷链物流定期直接配送给在中国的客户,这样就解决了如何让澳洲的一头牛直接进入到中国的家庭中这个问题。在过去几年时间中,他已销售8000多个这样的牛肉礼盒到中国。Peter笑称,如果自己的外公听到这个创新的想法,肯定会从棺材里面爬出来,因为他们卖了那么多年的牛肉,做了那么多年的屠坊,也都只是一公斤一公斤地卖牛肉。

趁着“我家的牛养在澳洲”的良好市场反响,2014年,Peter又全面推出“我家的生活在澳洲”项目和“我家的房子在澳洲”项目。前者邀请中国潜在客户赴澳参观VSG农场、吞拿鱼场、番茄温室大棚等一系列先进农产品生产环境与流程;后者提供令中国人在澳安居乐业的房地产项目。“如此,客户一边度假旅行,一边了解感受澳洲独特的生活方式;当他们回到中国以后,依然可以参与到我们供应链中,做中澳源头生意。”Peter说,过去半年里,已陆续有超过200名中国客人参观访问了VSG的项目。

相比于早先电视采访中80岁高龄的Victor呈现的人事练达,Peter自然更多一分年轻一辈的意气风发。即便时代不同,领袖不同,但“创造力”在Smorgon家族商业里的核心价值却从未动摇——因为创造力,Peter巧妙地将整头牛“无障碍”地卖到中国家庭;因为创造力,Peter将中澳贸易机会拓展到衣食住行全方位;因为创造力,“产品好”已不是VSG的商业极致,倡导优质生活理念与方式正为之锦上添花;因为创造力,这个首富家族为中国未来商业领袖打造的商学教育,一触即发。

不难发现,是突破与超越,让Smorgon家族具有与时俱进的新视野、新思维与新格局;是传承与凝聚,让Smorgon家族深厚的人文底蕴与情怀代代相传。而这些,就足以令这个犹太家族的百年传奇故事,在一个又一个新的篇章里续写。


(0)

相关推荐

  • 15年记者生涯,我采访的那些大企业家们|卢曦新书《时尚永不眠》

    从进报社实习算起,我做媒体已经有15年了.我见过许多企业家,厉害的大企业家. Name-dropping,指那些在社交场合不断提及名人,显得很有资源的人.请不要误会,我与大企业家们没有私交,我感兴趣的 ...

  • 以西结家族的收藏

    伦敦苏富比于2021年11月3日呈献中国艺术珍品拍卖,领衔此次拍卖为英国Ezekiel(以西结)收藏,由Marcus Ezekiel(1854-1927年)及其子Victor Ezekiel(1905 ...

  • 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

    有人说:人这辈子一共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你的心脏停止跳动,从生物的角度来说,你死了. 第二次是在葬礼上,认识你的人都来祭奠,你在社会上的地位就死了. 第三次是在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后,那你就真的死了 ...

  • 『告别卡戎』48:在你左右,我才学会珍惜爱的天长地久°

    『告别卡戎』48:在你左右,我才学会珍惜爱的天长地久°

  • 股事会之落魄的富三代

    夏逢在一个夏天遇到了一个普普通通的男人严刚,心生爱慕,但朋友们大多规劝她. "这男人好像没啥前途啊" "就开个小破公司,做点搬砖生意,那么多高富帅你不要,为什么偏偏喜欢这 ...

  • Peter

    Peter

  • 再出发!与澳洲首富家族面对面!

    作为澳洲最具传奇色彩的犹太家族,Smorgon家族在澳洲商界.慈善届.艺术届都久负盛名,创始人Victor Smorgon和太太Loti的头像被印制在"澳大利亚传奇"系列邮票上,广 ...

  • 澳洲首富家族教你做生意——做“源头”生意, 掌握全球供应链话语权

    求学-就业-经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下,澳大利亚正成为越来越多有理想的中国年轻人追梦的国度.然而,随着澳洲留学生人数的激增,站在国际竞争舞台上的中国学子发现,这条圆梦之路并不顺遂:若不具备全球化思维 ...

  • 【原创】百年传承 厦大精神

    百年传承 厦大精神 雪巅苍狼     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 谁欤操钥发其藏? 鹭江深且长,致吾知于无央, 吁嗟乎,南方之强! 自强,自强,人生何茫茫! 谁欤普渡驾慈航? 鹭江深且长,充吾爱于无疆. ...

  • 企院·陈凌谈传承 | 解读中国家族企业的现代转型

    编者按:        在当前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哪怕是中小企业也有不少都在静悄悄地进行着制度化与职业化的变革:另一方面,中国家族企业普遍还处于从第一代到第二代的传承进程.根据外国的经验,家族企 ...

  • 八段锦(八百年传承健身功法)

    中医健康平台 中医知识 健康资讯 养生科普 精彩视频 配合呼吸做动作 俯身时吸气,头在前方摆动时呼气,向后摇头时吸气,回收马步时呼气 俯身时吸气,头在前方摆动时呼气,向后摇头时吸气,回收马步时呼气 动 ...

  • 三【技巧】大厨教你最全卤水保存技巧与方法 卤水百年传承的真谛在于保养

    好的卤水百年传承,但卤水如何百年不坏呢?那么就到我们今天的重点啦,卤水百年传承百年不坏一定要细心而且全方位的保存好,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和大家介绍的重点--卤水的保存方法与技巧!卤水的整个制作过程都是非常 ...

  • 百年传承的实战棍法,实战棍法散手

    东莞武术咏春拳教练梁康制作 东莞武术咏春拳教练梁康制作 展开

  • 大钊风骨 百年传承

    百年前,岁月激荡,山河飘摇.他,将国家命运背负于身. 百年前,民族危机,千钧一发.他,将民族安危皆系于心. 百年前,他,点燃了中国青年心中的烈火,救国家于危亡. 追溯近代史长河,中国与世界都不曾预料, ...

  • 红色闽西 百年传承【90】一段残墙的故事

    一段残墙的故事 红色闽西 百年传承 故事 张鼎丞 张鼎丞同志在延安时期多次被毛泽东主席表扬为模范共产党员.张鼎丞的模范,最突出体现就在于他一辈子都在践行庄严的承诺--<永远做人民最好的勤务员&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