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
古典诗歌常用意象例析
1、秋(秋+心=愁)景
A、表现环境凄苦、心境凄凉、内心忧愁:风雨飘摇、四野荒凉、空山寂寂、万木萧条;
B、由自然万物的凋零而想到人生时光流失。
2、落花 叹年华易逝,光阴不再;渲染愁苦、凄凉之意。
3、江水 喻时光流逝;叹历史变迁;以水喻愁。
4、“捣衣”和“砧声”------A、思念之情B、渲染凄凉悲苦
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表达忧苦、愁思的情感
5、杜鹃
又名杜宇、子规、蜀鸟。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A、因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B、传说杜鹃啼叫时嘴里会流出殷红的血,故杜鹃啼血常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6、鹧鸪
A、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B、鹧鸪的叫声还可用来婉转劝人不要远行,以此表达思念之情。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东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歌者》)
7、雁
A、雁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B、鸿雁作为信使出现;C、以“孤雁”暗示孤独、不得志
8、燕子
A、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成语:劳燕分飞 熟语:双飞燕
B、又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9、寒蝉
晋人陆云在《寒蝉赋序》中称赞蝉有五种美德:头上有蕤,这是文采;只饮露水,这是清高;不食五谷,这是廉洁;不住窠巢,这是俭朴;应气候守季节,这是信用。
蝉常常成为诗人自比清高的载体;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因此,寒蝉又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竭。”(宋·柳永《雨霖铃》)
10、月亮
A、古诗中的月亮往往是思乡的代名词,是相思之情的载体。月圆可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可喻亲朋分离,事情不如人意。“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B、明月还常常蕴涵悲壮雄浑,表现边塞人的悲愁。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 王昌龄《出塞》)
11、舟、船
A、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B、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12、梅 古往今来咏花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咏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高雅,或颂其节操凝重。
13、菊花 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欺霜傲雪,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在诗词中常常是恬然自处、傲然不屈高尚品格的象征。
14、莲花 莲花又名荷花、芙蓉、芙蕖、菡萏等。
A、由于“莲子”即“怜子”谐音,“怜”意为“爱慕”,“子”,第二人称 ,“怜子”即爱慕心上之人,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B、又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故又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15、竹子
A、 竹子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所以,诗词中多为“坚贞”、“高雅”、“气节、高风亮节”的象征。
16、松柏
松柏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古人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子罕))因此常常被看做有刚正节操的象征。
17、梧桐 梧桐,常和“秋雨、夜雨”搭配表现凄凉悲伤。“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18、柳 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谐“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折柳送别
19、亭台楼阁 长亭:送别; 残破的古建筑:时代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
20、另外,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还有: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以“丁香”指愁思或情结;以“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以“杨花”写离情;;以“雨打芭蕉”写离愁别绪;以“乌鸦”表现凄凉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