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辽宁省锦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25分)
1.(2分)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逐梦之旅 有爱同行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抄写。注意用正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
【解答】答案:
逐梦之旅 有爱同行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
2.(2分)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沐浴(yù) 暑名(shǔ) 热忱(shén) 雕梁画栋(liáng)
B.惦记(diàn) 飘逸(yì) 书斋(zhāi) 金戈铁马(gē)
C.蝉蜕(tùi) 屏障(zhàng) 顷刻(qǐng) 郑重其是(shì)
D.统筹(chóu) 垦切(kěn) 夹袄(jiá) 抑扬顿挫(chuò)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有误,“暑名”的“暑”应写作“署”,“热忱”的“忱”应读作“chén”;
B.正确;
C.有误,“蝉蜕”的“蜕”应读作“tuì”,“郑重其是”的“是”应写作“事”;
D.有误,“垦切”的“垦”应写作“恳”,“抑扬顿挫”的“挫”应读作“cuò”。
故选:B。
【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3.(2分)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篷船顺流急驶,有如奔马,直奔屹立在河中的蛮石,那场景真是骇人听闻。
B.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目标已经实现,他是名副其实的“杂交水稻之父”。
C.医术高超的王医生在听到患者由衷夸赞时,谦虚地说:“我只是妙手偶得罢了。”
D.今年春节,很多在异乡工作的人响应国家号召就地过年,和邻里共享天伦之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有误,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不符语境。
B.正确。
C.有误,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对象错误。
D.有误,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快乐。对象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2分)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在脱贫攻坚战中,数百万扶贫干部扎根基层,将最美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
B.为防止青少年不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关部门要求网络游戏必须推出青少年模式。
C.于我而言,一天中最愉悦、最放松的时光,是走向野外,走出门去,走向青山绿水。
D.通过参观学习,使学生丰富了历史知识,树立了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正确;
B.有误,否定不当,应删去“不”;
C.有误,语序不当,应将“走向野外”和“走出门去”换位置;
D.有误,成分残缺,应删去“使”。
故选:A。
【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是否有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5.(2分)选出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 )
①悲伤的时候,即使有太阳也觉得天昏地暗;开心的时候,即使下着大雨也恨不得去狂奔。
②青春是一生中最迷茫,最焦虑,交织着绝望、希望和挑战的时期。
③这种自在随意,或许到了老年又可以了,可我还没经历。
④那是他们在回忆时下的定义。
⑤但为什么所有人都说青春美好呢?
A.①③②⑤④
B.②①⑤③④
C.②⑤④①③
D.①②⑤④③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②是领起句,⑤从反面提问,④分析做出这样的回答的原因,①运用类比进行说明,③“这种”承接①进行总结。即:②⑤④①③。
故选:C。
【点评】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6.(2分)选出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错误的一项( )
A.《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创作的讽刺小说,主要记述了主人公外科医生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驷国的离奇经历。
B.《水浒传》中的宋江,绰号“及时雨”“呼保义”,他精明练达,扶危济困,待人谦和,以仁义团结众好汉,具有浓厚的正统观念和忠君思想。
C.《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遇到风暴流落荒岛,幸存的他为了躲避野兽的袭击,爬上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度过了在荒岛上的第一个夜晚。
D.鲁迅在《琐记》中写了自己在南京求学的艰难,也写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如饥似渴阅读《鉴略》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愿望。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应是阅读《天演论》。
故选:D。
【点评】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
7.(6分)古诗文填空。
(1)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国破山河在, 。(杜甫《春望》)
(4) ,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在《岳阳楼记》中,“ , ”两句写出了“古仁人”与“迁客骚人”观物之情的不同,表现了“古仁人”更为高尚的人格境界。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在河之洲(注意“洲”的书写)
(2)海内存知己
(3)城春草木深
(4)年少万兜鍪
(5)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8.(2分)选出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概写诗人“二十三年”的被贬遭遇,“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弃置身”三个字,点明是被贬逐、被“抛弃”,这一联表达了他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颔联用两个典故,写诗人被贬后归来的感触:当年参加改革的诸多友人多已离世,自己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如隔世,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C.颈联中“沉舟”和“病树”两个意象表现诗人刚健昂扬的精神,“千帆过”和“万木春”两个意象又表现了诗人难以平静的心绪,此联尽显慷慨激昂的气概。
D.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示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
【分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解答】本题考查对诗歌句意的赏析,解答时需要明确句意以及作者在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ABD.正确;
C.有误,“沉舟”和“病树”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难以平静的心绪;而“千帆过”“万木春”等意象又表现出诗人刚健昂扬的精神。
故选:C。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9.(5分)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如今的博物馆不仅收藏与展示文物,而且还积极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博物馆用一次次创意给大众带来了惊喜。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紫禁城里过大年”“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掀起了“博物馆里过节”的新风尚;博物馆还进军“综艺界”,如《国家宝藏》等节目,为观众打开了一扇历史文化之门。
[材料二]
科技赋能增加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亲密接触”也有了更多花样。AI(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智能体感互动、3D模型等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成了大部分博物馆的标配。通过在三维空间中立体成像,观众可以“穿越”回古代,感受古人生活,了解古代文化,此类的沉浸感带给参观者很多乐趣。
[材料三]
疫情之后,社交媒体、直播十分活跃,博物馆从线下走到线上,以前沿技术结合当下热点,主动寻求与人们的互动交流。“云展览”“云游博物馆”成为常态,“云游敦煌”等线上产品通过数字技术走入千家万户。公众不管身处何方,只要动动指尖,就可以游览博物馆,也可以进行互动交流,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1)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得出你的探究结论。
(2)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仿照此句式,结合材料填空。
博物馆的现在:
传统与智能
(3)某博物馆将举办齐白石作品展。就如何与公众之间建立连接的问题,请你依据材料,给该博物馆提出两条建议。
分析】(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认真阅读材料,抓住材料主要内容分析。材料一讲的是“博物馆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材料二讲的是“科技手段的运用,让人们与'博物馆’的接触形式更多”;材料三讲的是“利用网络技术,'博物馆’线上、线下结合,主动寻求与人们的互动交流”,由此可得出结论:博物馆的发展,要与时俱进。
(2)本题考查仿句。仿照例句结构样式,围绕博物馆“传统与现代”这个主题来写,内容要相互关联。
(3)本题考查提建议。建议要有针对性,要中肯,便于落实,易于让人接受。本题可从“线上、线下”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解答】答案:
(1)示例:博物馆的发展,要与时俱进。
(2)示例:传统与智能
(3)示例:①线上,开展齐白石作品“云展出”;②线下,与各大学校联系,组织师生参观。
【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阅读(满分45分)
10.(12分)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黾①之阻,当秦、陇之襟喉②,而赵、魏之走集③,盖四方之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④之候⑤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⑥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蹴⑦,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余处矣。予故尝曰:“园囿⑧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褒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已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唐之末路是已!
(宋·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注]①淆(xiáo):山名。黾(miǎn):古隘道名。②襟喉:喻要害之地。③走集:出入必经的要地。④治乱:即太平和动乱。后文的“治忽”同“治乱”。⑤候:征兆。⑥五季:指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⑦蹂蹴:蹂躏。⑧囿(yòu):饲养动物的园地。
(1)解释文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人恒过 ②衡于虑
③予故尝曰 ④化而为灰烬
(2)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国恒亡/去国怀乡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皆以美于徐公
C.欲退享此/欲报之于陛下也
D.盖四方之必争之地也/何陋之有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
(4)乙文第二段“园囿之兴废”的事例印证了甲文中
(5)谈谈乙文给你的启示。
【分析】译文:
【甲】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高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
洛阳地处全国的中部,拥有崤山、渑池的险阻,算是秦川、陇地的咽喉,又是赵、魏争着向往的地方,是四方诸侯一定会争抢的地方。天下如果经常太平无事也就罢了,一旦有战事,那么洛阳总是首先遭遇战事。为此我曾说过:“洛阳的兴盛和衰败,是天下太平或者动乱的征兆啊。”
正当唐太宗贞观、唐玄宗开元盛世时,公卿贵族、皇亲国戚在东都洛阳营建公馆府第的,号称有一千多家。等到后期遭受动乱而流离失所,接着是五代的惨痛破坏,那些池塘、竹林、树木,被兵车践踏,变成一片废墟。高高的亭阁、宽大的楼台,被战火焚烧,化成灰烬,跟唐朝一起灰飞烟灭,没有留下一处。我因此曾说:“馆第园林的繁盛或毁灭,就是洛阳兴旺或衰败的征兆啊。”
况且天下的太平或动乱,从洛阳的兴衰就可以看到征兆;洛阳的兴衰,又可以从馆第园林的兴废看到征兆,那么《洛阳名园记》这作品,我难道是徒劳无益、白费笔墨的吗?
唉!公卿大夫们现在正被朝廷提拔任用,放纵一己的私欲,为所欲为,却忘掉了国家的太平或动乱的大事,想以后退隐了再享受这种园林之乐,能办得到吗?唐朝最后覆灭的情形就是前车之鉴啊!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积累,根据句意理解词意。
①译句:人常常犯错。过:犯错误。
②译句: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不顺。
③译句:我因此曾说。尝:曾经。
④译句:化成灰烬。为:成为。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积累,根据句意理解词意,最后将两个词语的意思进行对比作答。
A.国恒亡,译句:国家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国:国家。去国怀乡,译句:离开国都,思念家乡。国:国都。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译句: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于:介词,在。皆以美于徐公,译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于:介词,比。
C.欲退享此,译句:想以后退隐了再享受这种园林之乐。欲:想。欲报之于陛下也,译句: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欲:想。
D.盖四方之必争之地也,译句:是四方诸侯一定会争抢的地方。之:助词,的。何陋之有,译句:有什么简陋的嫩。之:宾语前置句的标志,不译。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①重点词:动心忍性,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曾:增加。句意: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②重点词:已,罢了。受兵,遭遇战事。句意:天下如果经常太平无事也就罢了,一旦有战事,那么洛阳总是首先遭遇战事。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园囿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译为:馆第园林的繁盛或毁灭,就是洛阳兴旺或衰败的征兆啊。与甲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意思相近。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本文论证从洛阳的盛衰可以看出国家的治乱,洛阳园林的兴废可以看出洛阳的盛衰。用一句话来说,洛阳园林是国家治乱兴衰的晴雨表,对朝廷的腐败提出了强烈的忠告,表现了作者对衰微的国势的清醒认识和深刻忧虑。联系我们的生活,乙文启示我们要有忧患意识,不要贪图享乐。
答案:
(1)①犯错误;②同“横”,梗塞,不顺;③曾经;④成为。
(2)C。
(3)①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②天下如果经常太平无事也就罢了,一旦有战事,那么洛阳总是首先遭遇战事。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乙文启示我们要有忧患意识,不要贪图享乐。只有心怀一定的危机感和忧虑感才能使我们在当今社会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寻求立足之地。
【点评】“之”的意义与用法:
1.用作代词,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马说》)
2.用作助词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3)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四)音节助词。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3.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例: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11.(2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爹娘树
张金刚
①我的老家在一个山坳里,树木连绵遍野。那里的树与村里的人一样,绵延了不知多少代,其中与我相伴的那些树,令我永远牵念。一些树贴上了“老张家”的标签,是属于父母的,我亲切地唤作“爹娘树”。
②“爹娘树”品类不一,凡土生土长的树种都有些,大大小小有百余棵,遍布我家田间地头、屋前屋后。它们有分田地时带的,有老家院儿里祖传的,还有父母亲手培植的。父母把它们视若儿女,精心呵护并时常念叨:“说不定哪天就能沾上它们的光!”
③父亲个头不高,但身形灵活。过去,每年冬季,他都会腰别镰刀,蹭蹭爬上树干,修理那些疯长的枝丫。经过父亲的精心护理后,钻天杨开始“钻天”,洋槐树不再乖张,一株株如刚理过发的小伙儿般精神、帅气。父亲一边砍枝一边逗我:“小子呀,你也像这树一样,不修理就成不了材!”我叉腰抬头朝树上喊:“那你下来修理我呀!”说完,我俩都笑了。
④冬去春来,修剪过的树木冒出新芽,父亲又会剪些杨树枝,扦插在自家河埂上、沟渠边、农田里。他说:“每年栽一些,以后又是一片树林!”还真是这样,如今几十年过去,我老家的那几片杨树林已郁郁葱葱。
⑤记得哥哥结婚那年,父亲伐了几株高大的杨树和槐树,请了村里盖房把式最好的木匠,在山脚下盖起了5间土木新房,让哥哥风风光光将媳妇娶进了家。那些父亲一手培育成材的树木,即使不再撒下荫凉,也换了种方式继续帮着老张家遮风挡雨,开枝散叶。
⑥那年我考上师范,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父亲高兴地放了一挂鞭,对着老房山墙外的两株老洋槐念念有词:“老洋槐啊,孩子的学费就靠你了!”说完,摩拳擦掌地砍起树来。靠着卖树木赚取的1000多元,父亲送我走出了大山,我得以进城求学。
⑦母亲虽然瘦弱,却能勤劳持家。母亲总会千方百计地从田野沟谷寻得各种果树苗,有柿树苗、枣树苗、核桃树苗、苹果树苗、石榴树苗……移栽在我家房前屋后和田间地头,费尽心思地侍弄、修剪和嫁接这些果木树。
⑧老房墙角处,有一棵李子树,可心的是竟然还有两枝大黄杏。盛夏,黄杏先熟。我对着黄澄澄的大黄杏,直流口水,“娘呀,这些大黄杏深得我心!”摘下杏来咬一口,酸甜可口,“太解馋了!”母亲喜滋滋地看着我吃,眼中充满了慈爱,说:“小时候带你走亲戚。你吃了人家一瓢大黄杏。我怕你嘴馋,就嫁接了两枝,好几次才成活呢。”我吃着黄杏,想着家里的那些果树,说:“这么多果树,得结多少果子啊,我们也吃不完呀!”母亲说:“吃不完的果子,你爹去集上卖,卖了钱也能贴补家用……”如今,那些树还在,一年年牵动着我回家的脚步。
⑨有一年秋天,我回家帮母亲摘柿子。当年的小树已高大挺拔,硕果满枝。在家的那些天,母亲略显神秘地领我走了几道谷、几块地,让我认认家里的果木树。在母亲的指引下,我知道了村北有三棵核桃树、五棵枣树,村东有两棵杏树、四棵花椒树,村南有两棵柿树、一棵山楂树,老屋附近还有四棵桃树、一棵李子树;也知道了这些果树参差的树龄、挂果的先后以及管理方法、收获时令。
⑩母亲坐在院里的苹果树下喘着气,说:“哪年我都会栽些树。如果真有一天我干不动了,或是不在了,你们照样能吃到应时的果子,摘了送人、卖钱都成。即便顾不上摘,也是个念想不是?”我连连说“是”。母亲满意地笑了,起身做饭,我却坐在原地,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是默默地将那些树又一棵一棵地种在了心田里。
⑪一日,父亲打电话说,村里修路要占地,要砍掉一片杨树林。他虽不舍,却识得大体。几日后,他招呼我回家,将得的4万元补偿款给我,说:“这些钱你帮我收着,等哪天我们有个大事小情,或者突然走了,就用这些吧。菜园地里还有两棵老香椿树,到时砍了给我俩做寿材,够用,挺好……”
⑫时光如梭,“爹娘树”年岁日长,明年将继续发新叶、结新果,可爹娘却会一直枯萎下去,终将滑向生命的冬季,不再回春。
⑬恍惚间,我已然站成了一棵树,与妻女,哥嫂一起成了“爹娘的树”,融在了山坳的密林之中……
(1)选文第②段画线处,写父母念叨“说不定哪天就能沾上它们的光”,阅读选文③~⑧段,概括出“沾光”的几件事。
(2)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钻天杨开始“钻天”,洋槐树不再乖张,一株株如刚理过发的小伙儿般精神、帅气。
(3)品析选文第①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只是默默地将那些树又一棵一棵地种在了心田里。
(4)概括选文中父母的性格特点。
(5)分析选文结尾段的作用。
(6)选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分析】本文以“爹娘树”为线索,写了父母修剪、护理树木,这些树让“我”家“沾光”的往事,母亲领“我”了解树的具体情况,父亲给“我”补偿款等事,表现了父母勤劳能干、深爱子女等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母、对故乡的感恩、眷恋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事件的能力。此题已明确答案所在区域是第③~⑧段。由第⑤段“父亲伐了几株高大的杨树和槐树,请了村里盖房把式最好的木匠,在山脚下盖起了5间土木新房,让哥哥风风光光将媳妇娶进了家”可概括为:伐树盖房。由第⑥段“靠着卖树木赚取的1000多元,父亲送我走出了大山,我得以进城求学”可概括为:赚取学费。由第⑧段“摘下杏来咬一口,酸甜可口”可概括为:提供食物。由第⑧段“吃不完的果子,你爹去集上卖,卖了钱也能贴补家用”可概括为:贴补家用。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此题要求从修辞角度着手,这一句将钻天杨、洋槐树人格化,是拟人手法;“如刚理过发的小伙儿般”将树比作人,是比喻手法;拟人和比喻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结合“一株株如刚理过发的小伙儿般精神、帅气”可知,这一句写出经父亲修剪后的树长势良好,也可见父亲勤劳能干的特点。
(3)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结合“如果真有一天我干不动了,或是不在了,你们照样能吃到应时的果子,摘了送人、卖钱都成。即便顾不上摘,也是个念想不是”“母亲满意地笑了,起身做饭,我却坐在原地,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的语句可知,“我”被母亲对儿女的眷恋和期望感动,把母亲的期望和自己对父母的爱深深记在心里,用“种”表现这一心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的效果。也可见母亲对孩子的爱在“我”这里得到承续。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由“父亲个头不高,但身形灵活。过去,每年冬季,他都会腰别镰刀,蹭蹭爬上树干,修理那些疯长的枝丫”可见,父亲勤劳能干。由“父亲一边砍枝一边逗我:'小子呀,你也像这树一样,不修理就成不了材!’我叉腰抬头朝树上喊:'那你下来修理我呀!’说完,我俩都笑了”可见,父亲慈爱,有教育智慧。由“靠着卖树木赚取的1000多元,父亲送我走出了大山,我得以进城求学”可见,父亲深明大义,支持子女求学。由“母亲喜滋滋地看着我吃,眼中充满了慈爱”可见,母亲慈爱。由“如果真有一天我干不动了,或是不在了,你们照样能吃到应时的果子,摘了送人、卖钱都成。即便顾不上摘,也是个念想不是”可见,母亲深爱、眷恋儿女。由“一日,父亲打电话说,村里修路要占地,要砍掉一片杨树林。他虽不舍,却识得大体”可见,父亲识大体,顾大局。
(5)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此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上,“恍惚间,我已然站成了一棵树,与妻女,哥嫂一起成了'爹娘的树’”写出父母的精神品质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融在了山坳的密林之中”表现出“我”对故乡依恋之情;这些内容升华了文章主旨。结构上,“爹娘的树”照应文章标题,“融在了山坳的密林之中”照应文章开头“我的老家在一个山坳里,树木连绵遍野”,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完整。
(6)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由“一些树贴上了'老张家’的标签,是属于父母的,我亲切地唤作'爹娘树’”“它们有分田地时带的,有老家院儿里祖传的,还有父母亲手培植的”可见,其表面含义是通过分田地、祖传、培植等途径,老家属于父母的一些树。结合“我却坐在原地,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是默默地将那些树又一棵一棵地种在了心田里”及父母的形象特点、人物情感可知,“爹娘树”还指父母的精神品质及“我”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结合“恍惚间,我已然站成了一棵树,与妻女,哥嫂一起成了'爹娘的树’,融在了山坳的密林之中”可知,标题还表达了“我”对故乡、父母的依恋和要承续父母精神品质的情感。
答案:
(1)伐树盖房;赚取学费;提供食物;贴补家用。
(2)这一句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树木经父亲修剪后长势良好的样子,表现了父亲勤劳能干的特点。
(3)“种”字生动形象地写出“我”被母亲对儿女的眷恋和期望感动,把母亲的期望和自己对父母的爱深深记在心里的心理活动,也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爱在“我”这里得到承续。
(4)勤劳能干;慈爱,有教育智慧;深明大义,支持子女求学;深爱、眷恋儿女;识大体,顾大局。
(5)内容上,写出父母的精神品质对“我”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我”对故乡、父母的依恋之情,升华文章主旨;结构上,照应文章标题和开头,首尾圆合,完整严谨。
(6)①通过分田地、祖传、培植等途径,老家属于父母的一些树;②指父母的精神品质及“我”对父母的感恩之情;③表达了“我”对故乡、父母的依恋和要承续父母精神品质的情感。
【点评】分析某一句话(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1、结构方面要看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
句子(段落)在开头的作用:(1)开篇点题;(2)设置悬念,引起下文;(3)总领全文。
句子(段落)在文章中间的作用:(1)埋伏笔;(2)承上启下;(3)照应上文;(4)为下文作铺垫。
句子(段落)在结尾的作用:(1)总结全文;(2)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2、句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
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一般分析句子(段落)的作用,要把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
12.(13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揭开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神秘面纱
邱晨辉
①伴随天问一号成功被火星引力捕获,其环绕器结构也揭开了神秘面纱。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这其中,“太空多面手”环绕器“一器分饰多角”,具备三大功能:飞行器、通信器和探测器。在近7个月的飞行过程中,天问一号环绕器首先作为飞行器,将着陆巡视器送至火星着陆轨道。待成功释放着陆巡视器后,环绕器作为通信器,为着陆巡视器建立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链路。通信工作结束后,环绕器作为探测器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
A________
②为了克服地球的强大引力、奔向火星,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重量不能超过5000公斤,但为了到达遥远的火星,它又至少需要携带2500公斤的推进剂,除去着陆巡视器占去的1300公斤重量份额,环绕器自身干重被严格限制在1200公斤以内。
③环绕器的1200公斤包含结构和其他各种设备的重量,还要兼顾2.5米可展开驱动天线、太阳电池阵、高分辨率相机等多种大体积设备的安装要求。如何在重量有限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的承载和设备安装,成为了环绕器结构团队面前的一只“拦路虎”。
④对于航天器来说,质心越低、重量越轻,发射成本就越小。探测器多一克的重量,付出的发射成本将远超一克黄金。为了继续“减重”,环绕器结构团队创新采用了“全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在材料上下功夫,使得环绕器在苛刻限重的条件下实现高效承载。
B_________
⑤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近火星的过程中,如何靠自己找到火星?
⑥天问一号探测器上配置的光学导航敏感器,可以利用拍摄的恒星与火星图像,精确计算出自身的飞行姿态、位置与速度,实现相对火星的自主导航。
⑦光学导航敏感器就好比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自动驾驶过程中的“眼睛”。在飞近火星的过程中,探测器靠这双“眼睛”实时观测火星的距离和方向,让飞控团队可以更直观地确认飞行轨道和姿态,计算图像中火星的几何中心和视半径,天问一号也就可以通过最优估计算法,来自主获取实时的位置和速度信息。
C_________
⑧综合电子分系统负责环绕器全部信息的管控。
⑨天问一号环绕器对火星进行探测的过程中,器上的各科学仪器都会产生大量的科学数据,综合电子分系统负责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储存,并在合适的时机传输回地球。
⑩通常情况下,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都是由地面控制中心根据卫星的实时状态和任务要求进行控制的。但与地球卫星不同,火星环绕器由于器地距离远,通信时间延迟长,往往来不及依靠地面指令对探测器进行实时处理。此外,深空探测器与地面站通信存在独特的“日凌”现象,即当探测器、地球和太阳位置处于同一直线时,太阳辐射会干扰地火之间的射频信号传输,导致通信中断。
⑪针对这些情况,研制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攻关,让环绕器在必要时能“自己照顾好自己”,实现了环绕器在轨自主运行大于60天的能力。
D________
⑫2月12日,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天问一号抵达火星轨道过程中的影像。实施此次拍摄任务的工程测量分系统,就是火星捕获大片背后的“摄影师”。
⑬为做好天问一号在轨工作状态的可视化监视,火星环绕器工程测量团队专门设计了一套由多个“质量小、个头小、能耗小”的“小块头”组成的工程测量分系统,包括固连遥测探头、近距离遥测探头和国旗,而实施此次捕获过程拍照的,便是其中的固连遥测探头的两个固连测量传感器。
⑭在飞向火星的旅程中,固连遥测探头一路监测天问一号的状态,完成了太阳翼展开过程、定向天线展开监测,在定向天线展开到位的同时拍摄到了地球。
(1)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四个小标题的序号分别填入相应的位置。
①最强大脑 ②高清摄影师 ③火眼金睛 ④减肥瘦身
A B C D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如何在重量有限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的承载和设备安装,成为了环绕器结构团队面前的一只“拦路虎”。
(3)选文第⑩段加点词语能否删去?清说明理由。
通常情况下,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都是由地面控制中心根据卫星的实时状态和任务要求进行控制的。
(4)结合语境,理解选文第⑪段画线语句“自己照顾好自己”的意思。
【分析】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文章主要介绍了天问探测器中环绕器的结构、环绕器如何着重、部分工作原理以及火星环器的部分工作原理。
【解答】(1)本题考查层次划分及对说明内容的准确概括。解答本题需要抓住关键词概括层意,由“如何在重量有限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的承载和设备安装,成为了环绕器结构团队面前的一只'拦路虎’”“为了继续'减重’,环绕器结构团队创新采用了'全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在材料上下功夫,使得环绕器在苛刻限重的条件下实现高效承载”可知,A处选④。由“光学导航敏感器就好比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自动驾驶过程中的'眼睛’”可知,B处选③。由“针对这些情况,研制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攻关,让环绕器在必要时能'自己照顾好自己’,实现了环绕器在轨自主运行大于60天的能力”可知,C处选①。由“实施此次拍摄任务的工程测量分系统,就是火星捕获大片背后的'摄影师’”可知,D处选②。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和作用。由“拦路虎”可知,本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重量有限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的承载和设备安装”是目前的难题。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都是由地面控制中心根据卫星的实时状态和任务要求进行控制的”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如此,也有意外情况,如“但与地球卫星不同,火星环绕器由于器地距离远,通信时间延迟长,往往来不及依靠地面指令对探测器进行实时处理”。所以不能删去“通常情况下”,删去过于绝对。
(4)本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能力。首先找到相应的句子“针对这些情况,研制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攻关,让环绕器在必要时能'自己照顾好自己’,实现了环绕器在轨自主运行大于60天的能力”,联系上下文可知,“针对这些情况”是指“火星环绕器由于器地距离远,通信时间延迟长,往往来不及依靠地面指令对探测器进行实时处理。此外,深空探测器与地面站通信存在独特的'日凌’现象,即当探测器、地球和太阳位置处于同一直线时,太阳辐射会干扰地火之间的射频信号传输,导致通信中断”,也就是说,“自己照顾好自己”是指环绕器自身可以解决突发情况,不再全部依靠地面控制中心。
答案:
(1)④③①②
(2)本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重量有限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的承载和设备安装难度很大,使深刻、抽象的科学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引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3)不能删去,“通常情况下”是指一般情况下,但也有意外情况,如果去掉,改变了句意,过于绝对,无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4)“自己照顾好自己”是指经过技术攻关,环绕器自身可以解决突发情况,不再全部依靠地面控制中心。
【点评】打比方的作用:可使文章中的事物生动形象具体,也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文章更有感染力。还能够使深刻、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打比方是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三、作文(满分50分)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3.(50分)处方,是医生给病人开的药方。爱,也是处方。
请以“爱是最好的处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爱是最好的处方”,“处方”是医生给病人开的药方,这里是说“爱”就像医生开的药方,它能为我们的心灵疗伤。抓住自己身边的点滴小事,从这些小事中挖掘出“爱”。可以写父母之爱、师生之爱、朋友之爱,只要抓住“爱”这个中心,去写自己感悟最深刻的事,便能扣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问问自己:真正的爱是什么?写好这篇作文,要有具体的、切实的事例作支撑,不能流于空洞。想一想:自己的生活中,哪一件事、哪一次经历中,你感受到了身边的爱?这些“爱”让你有什么样的体验和感悟,给你带来了哪些影响和改变,把这些写出来,就是很好的作文。
【解答】爱是最好的处方
用爱来疗伤,爱是最好的处方。
--题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凋落的花朵,被细雨击打,从花枝上落下,化为一地的春泥,融入母花的生命之中,产生新的萌芽--爱。
爱就象落红,在我们身边呵护……
从孩童起,我便因母亲在上海的缘故,而和奶奶住在山东。我大概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吧,不爱吃饭,爱乱闹。每一次,奶奶总是追在我的身后。一只手托着饭碗,一只手握着勺子,敲得当当作响,呼喊着让我吃饭。我不懂关心与慈爱;不懂奶奶眉宇间的爱怜;更不懂那一条条如松树皮般的皱纹是为我而操的心。她那一声声“吃饭!再不吃打你了!”不是恐吓,而是爱。我只会在奶奶打我时哇哇大哭,仇恨的萌芽在心中蔓延。
少年时期的我如一只初生的牛犊,总爱天不怕地不怕地闯祸。
那曾是一个下午,我放学后回家,因为一件小事和表姐吵起了架。战火越烧越猛,由“唇枪舌战”变成了“真枪实弹”。我狠狠地将手指甲掐入表姐手背上的肉中,殷红色的血从伤口汩汩流出,随后是表姐一阵歇斯底里的哭声。奶奶从厨房冲了出来,见到这个场面,狠狠呵斥了我一顿。为了让我长一个教训,奶奶动手打了我。可是,我看到她眼眶中不忍的泪花了吗?我看到她颤抖的双手了吗?没有,我仍是赌气,无边的憎恨。泪水在眼中打转,心中一遍又一遍骂着:“偏心。”爱,在我的憎恨中溃散。
几年之后,我得知要去一个遥远又陌生的城市--上海。我将要告别我身边的一切。当我的眼瞟过那一簇簇饱含悲伤的银丝时,我的心才剧烈地颤抖;当我的眼掠过那张脸折射出的艰辛与痛苦时,我的泪水才喷涌而出;当我的手拂过那一双如枯木段般的手时,我才明白了什么是爱!但,已经晚了,命运分开了我们,一个在山东,一个在上海。她的寄托,已经用针线缝进密密的针脚;她的思念,已经化作话语藏在我的心中。当一切都失去时,我才明白:爱,就在我身边!
爱,如一颗种子,触到土壤便生根,发芽,开花,蔓延在我们的身边。你若采撷,请你珍藏。不要驳论它,思想的杂草会缠络住它;不要伤害它,寒冰烈火会淹没它。对待你爱的人也是这样,爱就会常在你的身边。
用爱来疗伤,爱是最好的处方。
【点评】爱,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就会发现。用爱来疗伤,爱是最好的处方。文章内容真实、具体、生动,条理清晰,用词得当,语句通顺,详略得当,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14.“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成功由点滴积系而来。目积月累,持之以恒,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幸福和成功不会自己出现,它们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
请以“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自拟题目;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
【分析】本题考查话题作文的写作,题目采用了“引导语+写作要求”的形式。引导语阐释了“恒”的深刻内涵,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写作要求给出了本次作文的话题“恒”。恒,恒心、持久。立意的时候要将“恒”具体化,例如:恒久、恒心、持之以恒、永恒等等。选材方面,侧重成长过程中关于“追梦”“恒心”“毅力”等有启迪意义的事例。1.从学习的角度。在学习上做一个有恒心的人。比如学写作文,要坚持不懈地阅读课外书籍,并学会从书本中积累重要字词和优美句子,强化平时的作文训练。期末复习,坚持不懈,做好备考工作,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2.从生活的角度。生活中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恒心。比如自己去爬山,爬到半山腰时已经筋疲力尽,想放弃时突然想起某个励志故事,受到鼓舞,于是继续前行,终于爬上高峰。3.从爱好的角度。要坚持自己的爱好。比如说自己喜欢唱歌,但是父母认为学习最重要,考上好大学才是正道,但自己在课外书中看到一些有恒心的故事时受到鼓舞,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4.从感悟的角度。成功需要有恒心。可以从某植物不停生长说起,从而联想起生活中种种坚持和半途而废的事例,突出恒心对我们的重要性。行文,可以选择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注意对主题“恒”的突出。
【解答】恒
风雨后,我遇见了我的“良师益友”,你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坚持不懈。
--题记
“哗哗哗”,豆大的雨珠似顽皮的孩童,不停地滚落到地面,溅起一层层水花。天空如墨般黑暗,我撑着伞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低落,想着那张被我压在书包底部的试卷,师长的无言,同学们的叹息……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吸了吸鼻子,倔强地不让它流下。
回到家中,我把那张“遍体鳞伤”的试卷找出来,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红叉,感觉到迷雾笼罩般不知所措。
“啊!”客厅传来的惊呼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是妈妈。我冲出房间,看见一脸惋惜的妈妈。“怎么了?”我关心地问。
“你看!”妈妈指向了院子,我转头一看,昔日里妈妈悉心照顾的花草一片狼藉。
妈妈平日里喜爱摆弄一些花花草草,将它们视若珍宝,可那些外表艳丽,实际却脆弱的花骨朵哪经得起风雨这般摧残。
“没事……没事的,以后可以再种。”我赶忙宽慰道。
“唉。”妈妈一脸不甘心地走向院子,我也连忙跟上去帮忙收拾。入眼净是残花败叶,哪有半分平日里娇嫩的姿态?突然,一抹白色闯入眼帘,我回头看,一朵白色的小花在角落里熠熠生辉。花瓣上的露珠已然揭示了它风雨过后的坚强,它在一片废墟中如王者般强大,睥睨着那些不堪一击的花骨朵。它那迎风飘扬是它击败风雨、迎接胜利的骄傲姿态。
白色的小花仿佛一缕清风驱散了我内心的阴霾,小小的花遇见困难都能勇往直前,更何况是我呢!我决定学习小花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打败吹打我的风雨,迎接胜利的曙光。
你就是我的“良师益友”,你教给我永不放弃的信念,只要有恒心,暴风雨总会过去,阳光总会到来。谢谢你,白色的小花。
【点评】本文行文有起伏,读起来有层次感。先写“遍体鳞伤”的试卷和内心的感受,接着写风雨后满地狼藉的院子,最后再写“睥睨风雨的小白花”,层层铺垫,给阅卷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只要处处留心生活,总能悟到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