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二十年之上海滩怪现象】上海各地和郊区曾经的“鄙视链”?
前言: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尚未公布;不过大上海近千万外来人口的数据,大致不会有错。另外近一千五百万沪藉人口,分布上海在全市各区。
在二十余年前,外来人口还不是很多的年代;就连上海滩的各区各地存在着一条隐形的“鄙视链”;除了当初的口号:宁要市区一间房,不要浦东一幢房。
突出了当初巨大的贫富差距外,还有户口之别(农民户口和市区户口,享受的市政府待遇不同);沪西市区的青年,不愿意嫁娶到郊区的嘉定、宝山和青浦等地;沪东老浦东沿江的青年,不愿意嫁娶南汇、川沙和奉贤等地;上海县(闵行区)的青年,一般不愿意嫁娶松江、金山等地;除了以上大的地区分别,就连同一区域也有地域“鄙视”;如老浦东沿江几个区的南市、黄浦等区域,一般瞧不上杨思、六里、严桥、洋泾等沿江老镇,而这些老镇一般也瞧不上三林、北蔡、花木、南汇周浦和康桥等地,所以当初的郊区老人都说“嫁女就要靠黄浦”。
一条清晰的沿江“鄙视链”犹如水波纹一样扩散出去,越是外围的东西南北区域,越是感觉落后贫困;
实际上,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和并入大上海的时间长短有关系,越是晚的,归属感越是低,发展也是极其不均衡。1958年12月前划入上海滩的十个郊县尤其突出。所以当初有一句话:走遍天下,比不上黄浦两边!(当然了,这个黄浦指的是当初市区段徐汇到杨浦的黄浦江沿岸)
如今,这一条“鄙视链”已经淡漠了,年轻的一代已经很少在乎距离的远近,各区甚至外地外籍婚姻也是极其普及了大上海海纳百川的精神,已经让约二千五百万人在这里生活和工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