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圈热点——到底谁在炮轰谁?
作为小编——大家一直都这么谦虚的自称——作为从事媒体工作多年的从业者,对这个选题和标题首先要点一个赞:你成功吸引了大众的眼球。
但是看内容,觉得这位大编——某书法APP特邀嘉宾主持人——有失厚道,或者直白地讲,就是故意在挑事。当然,他自己也说了,“想充当坏人”,把以前(2008年)田蕴章在系列书法讲座中提及王镛书法一事,重新翻出来当新鲜事。不过嘉宾书法家的修养就要高得多,“不上当。”
对于夸张的“炮轰”二字,笔者当时就跟朋友们说了,这根本就谈不上,田蕴章教授在讲座中也就对王镛在书法作品中盖太多的章、乱盖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用这样咋唬的字眼,编辑的手法而已,大家不要大惊小怪。
但读者的G点显然被“炮轰”二字撩到,微信、微博就此展开讨论,众多大V参与进来。有人总结,这是书法圈这两天的热门事件。限于篇幅,下面只摘录一条微博进行简单的观察。
职业介绍为“作家、诗人、书法家、摄影家、编剧”的@编剧导演鲁克 7月20日发了一条微博:
王镛的字,被田蕴章之流讥为丑书。田自封当今欧楷第一人,我觉得他漏了几个字,应该是"当今把欧楷写成印刷体美术字第一人"才更客观。王镛的字,田蕴章等媚俗之辈要是能看出好来,那才叫怪。(注:配图为王镛书法作品一幅)
网友质疑,“田蕴章什么时候自封欧楷第一了?”这话问得好。你是再好的编剧,在这种公众讨论中也不能无中生有,当剧本来写。事实上,田蕴章一直在讲座中坦诚,大家不要临学他的字,他写得并不好,而应该临学古人;他只是一座桥梁,帮助苦于无师的学人找到方法,通往古人。
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说田蕴章自封第一,这种扣帽子、打棍子的手法很不地道。
原博主与一名博友的讨论来回也很有意思,特摘录如下:
@aves:王镛是在糟蹋书法,他的字能称书法是对书法的侮辱。
@编剧导演鲁克:作为门外小儿无知稚语,你不是第一人。
@aves:我不知道王镛是否是学的程十发,结体有点像。程老用秃笔腐墨书写的确有一段趣话,但阁下自己去看人家的笔迹。可以说卫夫人抨击的一切败笔全能在王镛先生的字中找到。走笔自由首先要能体现笔法流畅,王有吗?
@编剧导演鲁克:亲,你先临十年帖再说好么?别提程十发,很显然你对程也不懂。
@aves:看到有些人装行家捧臭脚忍不住再吐一下[吐],别装高深玩皇帝的新装了,田先生斥为丑书都是很含蓄了。要说媚俗,恰恰王镛先生这是最大的俗不可耐,以丑为美哗众取宠,和那个什么道士的抽筋体半斤八两。往大里说,王先生这叫利用名人效应将书法往垃圾堆里带,极不严肃且没有尽到一个书画家的社会责任。
@编剧导演鲁克:你在你不懂或者说素养很浅的事物上发言很深。你不觉得吗?
@aves:孙伯翔对北碑造诣颇深的前辈十分反感打着古拙之名逐丑之风。康殷老人家对北碑的研究也实力不俗,在世时最烦的就是王镛这样的人,根基肤浅却要求怪、求野。像高峡先生,可以说是在碑林里成长起来的,人家真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赢得的尊敬,从来不装逼带故作高深。
仅就以上这段交锋,笔者个人觉得,@aves 对于书法的了解,并且就书法而讨论书法的辩论语言,应该要高于@编剧导演鲁克——对人不对书。
更多的“热议”大家可自行搜索参阅。如果以上判断有误,还望原谅视界有限。
但这又引起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前面讨论过的书法的定义。很多人认为这不重要,写字就行了,管它怎么定义。事实说明,非也。
定义不明,则判断无由,所谓“定义”,是对一件事物最本质属性的概括。比如,书法是什么?如果是法则,那么就用法则来判断,如果是艺术,那就用艺术来欣赏。再者,认为是法则,那么就在法则中书写,向法则学习,如果认为是艺术,创新、自我就成为圭臬。
当然,在这样的讨论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言辞是,“你不懂艺术,你没有艺术细胞,你不具备艺术修养,所以别瞎比比。”
艺术真的要成为书法讨论的挡箭牌吗?
如果艺术真的只是某部分人的特权,那么书法从来就不是艺术;如果艺术真的只是书法发展的唯一方向,那么抱歉,书法将会脱离普罗大众,成为井中月、镜中花。
社会公众的讨论,产生所谓的“撕逼”,根子在于标准不一。这些年来对于书法的讨论,甚至形成日益对垒的两大阵营,根源也在于定义不明。
如果写楷书就被所谓的“书法圈”所排斥,被收藏界认为是无价值,那么,到底是楷书的悲哀,还是书法的悲哀?
千百年来,书法就是指导人们书写汉字的法则。直至今日,楷则依然在指导人们硬笔的书写。所以汉字不灭,中文不死。如果真的搞到大众都看不懂、不认识,艺术家们,你觉得有意思吗?
原本并无炮轰,好事者多了才搅起撕逼的浑水。反过来讲,现在到底是炮轰了谁呢?
文/老伍
【歡迎轉載,請联系管理员获取转载授权白名单】
系统讲述,正统书法
“书法入门”(微信号:shufarumen):
独家刊发田蕴章老师系列书法讲座图文版。
書法愛好者
入門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