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和孩子聊聊这个话题,会激发孩子学习动力

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激情,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即使是懂事的孩子,学习压力也比较大,压力带来的也不全是动力,还有担心达不成家长期待的目标的心情压抑。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在是家长面临的一个不小的难题。今天,我就挑战一下这个难题,和家长们一起探讨,如何让孩子既能获取学习动力,又能让自己增加学习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我们先从关于目标和欲望的话题开始谈起。

先说说目标的问题。

在《延迟满足》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我非常认同。“比起为了自己,在为了他人的时候,我们更有目标感。”

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曾说:“人都倾向于优先考虑自己,其实,很多人在做了对别人有益、让别人高兴的事情后,会获得更大的幸福感。”

设立目标也是如此,能让更多人开心的利他目标是最好的。

能让更多人开心的目标,自然也会得到更多人的帮助。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让别人开心,我就能开心吗?如果这样的话,我自己的利益如何保证?我的欲望怎么满足?

那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关于欲望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欲望会带来行动,但是,人的欲望也是有区别的。

在对腐败分子的描述中,经常会看到这句话—“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他如何如何……”

既然有私欲,那么,相对应的,就应该有“公欲”。私欲指的是满足自己的利益,比如想成为有钱人随意买买买,想住大房子、开豪车,想夜夜笙歌,想尽情吃喝等等。

欲望无疑会让人在竞争中获取动力。但是,人毕竟不同于动物,不会只想着满足个人的一己私利,因为社会本来就是一个互赖互助的群体。

所以,除去私欲之外,人还有“公欲”。公欲就是想为他人做贡献,为社会谋福利,包括让家人开心,让周围的人因为自己变得更好更幸福,让社会更美好,让国家更富强,甚至让世界更和谐等等。私欲和公欲都是人的欲望,可能有人觉得,“有些人没有公欲,只有私欲”,这是不可能的,人类基因中必然具备了利他主义,尽管有时会被私欲掩盖或泯灭,但是也可以随时被唤醒。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公心的大小是个人提高能力的关键素质之一。

很多人都有深刻体会,相比从一己私利出发的目标,从公心出发的目标会让人更有持久而强烈的动力。我知道很多人不同意这句话,因为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很多人为了私欲的满足会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而出于公心的人却没有那么强烈的动力。但是,真的如此吗?我举一个大家熟知的例子,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张桂梅为了自己过上好日子,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去办教育吗?会不顾一切地去为了失学的女孩翻山越岭不辞辛苦吗?会拉下脸面像乞讨一样去募捐办免费女子高中吗?会每天早晨早早起床坚持叫醒学生起来学习吗?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吗?我觉得肯定不会,正是出于公心,出于对无数失学女童的爱,出于改变大山里女孩命运的强烈欲望,她才有了无穷动力。所以,我们说“欲壑难填”这个词的时候,还应该意识到,如果这里的欲望是指的“公欲”,那么欲壑难填就是一个褒义词了,它指的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也许有人说,你说的都不是普通人,有几人能够像张桂梅那样呢?

这个我同意,张桂梅的事迹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这样的人太少了,但是,张桂梅的人生也恰恰说明了,一个充满公心或公欲的人,会焕发出巨大的动力。

一个私欲较重的人,私欲满足后,很容易失去动力。对孩子来说,如果他的目标仅仅是考上好大学,那么,在考上好大学后,他的学习动力就会下降。

如果,他是为了实现自己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的目标,他会不断生发出成长的动力,并且这种目标会不断更新。即使具体的目标实现不了,他朝着目标前行的意识,也会让他不断获取积极向上的动力。

家长也不必担心孩子自身利益能否得到保证的问题,因为,一个为了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多贡献的人,他的人生肯定会很精彩。

况且,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满足私欲,很可能会陷入急功近利的陷阱,或者,很容易会不择手段,甚至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这样的案例也是比比皆是。

所以,家长应该逐步引导孩子在为他人做贡献的体验中感受愉悦,这是孩子成长中很重要的体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捡起路边的垃圾投入垃圾箱开始,让孩子积累这种由于公心或公欲的满足带来的身心舒畅。

在学习中,从帮助同学解答习题开始,体验助人的快乐,进而树立为国为民和为社会的公心。

当孩子发自内心地树立了自己远大的目标,那就真正有了学习的内驱力,不用家长督促,自身就具备进取的发动机。

新的学期,一切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抽空和孩子聊聊关于未来志向的话题,引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这属于磨刀不误砍柴工,可以让孩子获取学习的动力。

各位家长怎么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