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0.3【2017-3-4】
#每日学论语#10.3【2017-3-4】
【原文】
君召使摈(bìn,通傧(bìn)),色勃如也,足躩(jué)如也。揖所与(yǔ)立,左右手,衣前后,襜(chān)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译文】
鲁君召孔子去接待贵宾,他立刻现出庄矜端肃的神情,脚步也加快了。他向与之站在一起的人作揖道别,向左边的人拱拱手,又向右边的人拱拱手,衣服也随着前后俯仰、上下飘舞。贵宾一到,立刻快步向前,身姿步履轻盈得就象鸟儿舒展翅膀一样。贵宾辞别以后,他一定回报鲁君说:“贵宾已经不回头了。”
【微言微感】
涉外礼节,是国家门面,展示的一个国家的底气、胸襟、品味、素养,来不得半点马虎。
弟子们描写的这一段情景,应该是鲁定公时期,孔子在鲁国做官的情景。
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初见成效,各项惠民政策开展得如火如荼,兴水利,建学堂,定规矩,行教化,老百姓有事可做,有章可循,安居乐业,一派祥和,可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于是,孔子被调到朝廷委以重任,做什么呢?司空。应该是负责土木工作,大概就是建设部那摊子事情吧。
这个职位,鲁昭公时候是“三桓”之一的孟僖子负责的。当时孟僖子被国君器重,随同鲁昭公出访楚国,途径郑国,所到之处,如何以礼处理外交事务,孟僖子不学无术,手足不错,闹了很多笑话。前518年,孟僖子将死,嘱咐二子(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师侍孔子。一定要跟着孔子好好学习礼仪,不能像老爸一样,不知礼,被欺负,让国君跟着丢人,君臣光屁股推磨——转圈丢人。
关于礼仪,孔子是很在行的。他自幼好礼,时时处处都在用心学习,特别重视向贤能学习。他曾经向郯子学习官职,向苌弘学习古乐,向师襄学习弹琴,和弟子南宫敬千里迢迢到洛阳拜访老子学礼。
难能可贵的是,如此知礼、好礼、守礼的孔先生,“入太庙,每事问”,谨慎态度,好学之心,可见一斑。
在这里,孔丘先生完整展示了受命接待宾客的过程。
先是爽快接受命令,马上精神抖擞。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最是重视名正言顺。不是谁都能随随便便接见外宾的,一定要经过领导授权。接待讲究对等接待,宾客方是处级干部,接待方也要安排处级干部才显得重视,宾客方是部长级,接待方如果厅局级带队,就有些失了礼数。
按照工作第一的原则,负责接待是大事,那打起十二分精神,呈现出最佳精神状态。穿戴得体是必不可少的,最好是事先沐浴更衣穿正装,女士最好化化妆。
一个唱戏的,锣鼓家伙只要一响,登上舞台的一刻起,无论刚刚发生了什么烦心事,都必须马上忘得一干二净。
一个教书的,上课铃声响,走入教室的那一刻起,即使昨夜无眠,一直在陪生病的孩子,此刻也要笑容可掬,和学生一起进入学习的情景中去。
孔子接到接待任务,立马“色勃如也,足躩(jué)如也”,神情庄重,脚步加快,那种使命感,责任感,行动力,都在这8个字上全部表现出来了。
接下来,“揖所与(yǔ)立,左右手,衣前后,襜(chān)如也。趋进,翼如也。”站在一起的要行礼,站在了左右两边的要行礼,衣服前后摆动不停,嘴里反复客气着说——拜托大家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大家做到位了没有,要亲力亲为,指导到位,督查到位,做到万无一失,合规中矩。所以,“趋进,翼如也”,步子要快,为了避免被礼服绊倒,要拎着衣服小跑,如飞奔的小鸟。
这就是做事的行动力,这就是工作的负责任态度。
最后,客人走了,还要给国君反馈一下:客人送走了,人家很满意,您放心吧!
善始善终,礼节周到。孔子给我们做了一个表率。
1962 年,周恩来总理到西郊机场,为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送行。
亲王的飞机刚起飞,我国参加欢送的人群便自行散开,各自找车准备返回,而周总理这时却依然笔直地站在原地未动,并要工作 人员立即把那些登车的同志请回来。这次周总理发了脾气,他严厉起来了,狠狠地批评:“你们怎么搞的,没有一点礼貌!各国外交使节还在那里,飞机还没有飞远,客人还没有走,你们倒先走了。 大国这样对小国客人,不是搞大国主义吗?”
当天下午,周总理就 把外交部礼宾司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负责同志找去,要他们 立即在《礼宾工作条例》上加上一条,即今后到机场为贵宾送行, 须等到飞机起飞,绕场一周,双翼摆动三次表示谢意后,送行者方可离开。
迎来送往,表达的是对客人的友好和尊重。“出迎三步,身送七步。”客人初来乍到,可能路途不熟,提前迎接,热情招呼,给人以温暖感。客人离去,客气送行,依依不舍,人走茶不凉,客走情谊在,这是很暖心的行为。礼尚往来,将心比心,理解是相互的,尊重是彼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