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光日新1269】高大上的理论,在生活中悄“木”声地用(图:实验学校2018届学生军训)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琐事杂记 


我越来越觉得,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乏理论,而是缺乏实践,缺乏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就总结不出理论,认识不到理论的重要性,辨别不出理论是对还是错;
缺乏理论,肯定是个人不注重学习,固步自封、抱残守缺;有理论,没有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就是缺乏执行力、缺乏坚持到底的毅力。
现在不是一个缺乏理论的时代,恰恰相反,这仿佛是一个理论(信息)泛滥的时代。古今中外的各种信息常常可以被人轻而易举的“扒”出来,被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解读,形成“自己的”“坚定的”“颠扑不破”的“理论”,被自己奉行,或者被通过各种媒介向其它人兜售、推广。
此情此景,最重要的就是个人要有判断力,要清楚地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糊涂;然后就是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毕竟信息太多、理论太多,有些适合别人的,并不一定合适自己,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判断力从哪儿来?从实践中来,从学习中来。大多数情况下,或许我们需要的就是埋头苦干,认真实践,当我们抬头看路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我们走过的路都有规律可循,都符合某些特定的理论。
今天早上,突然在脑海中产生了“底线思维”这个概念,原本以为是自己“发明”的新词,上网看了之后才明白,原来也早有人早就提出来了,并且介绍得很高大上,有比较完整、系统的总结,可能是我以前在无意中听说过,只是没有细加研究、关注,经过一些事之后才又重新巩固、认识了这个概念吧!
因为没有实践,当初接触到“底线思维”这个概念、这一理论的时候并没有太深的印象,更别说理论指导实践,在生活中去践行了。有了一定的实践经历,现在再看这个概念,联想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事,对这一理论的理解才更深刻了。
我尝试运用底线思维的情况,一般是接受一项新的任务、需要做出一些决定的时候;或者是面对某种令自己难以接受的不好的状况的时候。
前者是根据当前状况,对未来做出最坏的自己能够接受的谋划,根据这个结局“倒排工期”,分解实施步骤,然后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去落实,最终的结果,必定比预想的最坏的结果要好得多,都是自己能够接受的;
后者就是跟自己和解,原谅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不是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而是以此为底线,稍微用力,就会有改变、有进步,看到自己的潜力,及时激励自己不断努力,最终不断进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