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别人,也要原谅自己
01
床头放几本小书,睡前翻上两页,品味古人隽语良言,感悟人生变幻。
古人云开卷有益,阅读就会有所受益,滋养精神,修炼身心。
临睡前,热水泡脚,驱寒身暖。坐在床头,身倚靠背,将床头柜上的《呻吟语》拿起,随意翻看两页,读到“人情篇”,见其中有“恕人六况”,感觉吕坤分析得至为透彻,实乃金玉良言。
02
儒家思想中,“恕”字至关重要,想要做到恕,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是需要长期修炼的。
恕就是宽恕、原谅。很多时候,我们不但不容易原谅别人,甚至连原谅自己都很艰难。
吕坤认为要惩罚或责备别人,需要先看看别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来这些事情的。他写道:
“恕人有六:或彼识见有不到处,或彼听闻有未真处,或彼力量有不及处,或彼心事有所苦处,或彼精神有所忽处,或彼微意有所在处。”
用白话文解释就是有以下六种情况应该宽恕原谅别人。
第一种情况是“或彼识见有不到处。”就是别人的见识达不到你的高度,如果没有做好,应该原谅他。
比如四五岁的小孩子见到路上小水坑,他不是绕着走,而是径直走到水中。你喊着让他离开,他不但不愿意走出水坑,还笑哈哈地用脚踩踏,把水溅得满身都是。
看到他满身泥水,你气愤万分,但你需要宽恕原谅他,因为他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危害和给你带来的忙碌。
第二种情况是“或彼听闻有未真处。”就是别人没有听到真实的消息而做的错误行为。
比如“曾母投杼”的故事,曾子母亲在织布的时候,有人来告诉她说曾子杀人了。她坚信儿子的品德美好,不可能杀人,神情安定地继续织布。第二个人来说的时候,她依然坚信自己儿子不会杀人,照旧坐在原地织布。但第三个人来说曾子杀人时,曾母害怕了,扔掉了织布梭,翻墙逃跑了。
后来知道,曾子并未杀人,只是一个和他同名的人杀人了。曾子不能因为母亲不相信自己而埋怨母亲。同样,曾母也不能因为邻人告诉他曾子杀人而怪罪他们,因为他们都是听闻不真。
第三种情况是“或彼力量有不到处。”就是他的力量不足而没有做好事情。
比如现在很多幼儿学习奥数,不论家长投入了多少精力和金钱,孩子学不好都不能责备他,因为幼儿的抽象思维发展得还不够好,你非要拔苗助长,如果需要责备,应该责备自己。
当然了,作为父母,如果你不能给孩子买昂贵的学区房,你也不应该自责,要原谅自己,因为自己的力量有限,能把孩子养育大就足够好了。
第四种情况是“或彼心事有所苦处。”就是他心中有难言之苦,做了些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知道后应该要宽恕原谅他。
比如说前两天热传的一个视频,一个长相凶恶的年轻人在大客车上故意刁难一对长相和善的“夫妇”,说他们的孩子哭闹影响了他,并阻挠他们下车,受到一车乘客的指责。
等警察抓住了那对“夫妇”后,大家才明白他是为了救下被拐卖的孩子而做出那些让人气愤的事情。他发现了那“夫妇”是人贩子,但又不清楚车上是否有其他同伙,为了救下孩子,又能保护自己,故意找茬,引来警察。
第五种是“或彼精神有所忽处。”就是一个人做事时精神有所疏忽而造成的失误,应该有所原谅。
比如,有一个工人家里遇到变故,连续多天休息不好、精神恍惚,但仍然坚持上班,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领导就应该原谅他,并且要及时关怀他。
第六种情况是“或彼微意有所在处。”就是他所做出的错误是为了其他目的而故意为之。
比如有个故事说左宗棠在出征途中,遇到一个号称天下第一棋手的老人,就和他对弈,结果连赢三局,左宗棠趾高气昂地走了。老人的弟子心生埋怨,认为老人明明可以赢,为什么要自砸“天下第一棋”的招牌。
老人笑着告诉弟子,左将军出征杀敌,不能挫其锐气。等左宗棠得胜归来时,老人就连赢他三局。老人先前不是不能赢左宗棠,只是他另有微妙用意。
03
读了这几句话,反思醒悟,受益匪浅。
我们在与人相处时,如果要责怪惩罚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情况,了解别人在什么情况下做出了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情,然后再做评判和行动。
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应该多想想,不要以自己的立场来看待孩子的行为和处理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有如此六种情况,需要予以宽恕原谅,然后再进行教育。如果不听教育,才可以责备和惩罚。
对自己也是如此,不能因为自己做不好事情就一味自责,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恕人也恕己。
公众号
安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