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音(第十六辑)及诗歌四首
童音(第十六辑)及诗歌四首
本辑的《童音》,我依然选取了两篇优美、纯净且厚重的文章,作者都是十三岁的初一学生,分别叫张梓暄、武涵,此外,我还加入了四首诗歌,三首是我好朋友的,一首是我的。既然叫《童音》,还是以孩子们的文章为主吧。第一篇《又见花开》讲的是作者与花的故事,只是单纯的作者与花,没有第三者,是一篇小说,写的非常好,因为文章的情感是复杂的,艺术是多元的。第二篇《本来我可以考好》,从题目上看是平常的,但从文章内容上看,又是那么新颖而厚重,从艺术上来说,文章也是很值得称道的,在于细节描写尤其是语言描写做的非常细腻而传神。至此,《童音》也到了结集出版的时候了,她是孩子们的生活,也是孩子们的心灵,生活与心灵才是《童音》的作者。
又见花开
张梓暄
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到书上我正在读的地方,温暖了眼睛。突然想起,我有些日子没去小院儿了。于是,我夹好书签,起身向屋外走去。
我沐浴着阳光和微风,想了一会,走向那前几天长了花箭的多肉,那是我养的第一株要开花的,姥爷倒是养过不少,只可惜我没有见过。
等我走到它面前时,我却有些吃惊的看着它,多肉的花箭飞快地伸长,几天就长了足足有五厘米,花苞里含着一抹橘黄,水灵灵地生长着,可那多肉却一片片地枯萎。我从未养过开花的多肉,那么或许是我养它的方法错了。我这么想着,于是,我匆匆走向姥爷生前的书房。
姥爷生前是村里为数不多且小有名气的读书人,收了满满两大柜的书,我想,那里或许有我想要的答案。
我缓缓地抽出一本纸张泛黄却并不卷边的书,一页一页小心翻看着,错了,没有。我把书放回去,又抽出另一本书,也没有,我就这样一次次尝试着,从窗户透进来的那缕阳光也一寸寸挪移着。
华灯已初上,我看着手里的那本书,叹了口气,这是最后一本了。但当我看到最后一页时,惊得全身一抖,原来是这样,我再也顾不上夹书签,冲向屋外,但当我跑到它面前时,我却顿住脚步,蹲了下来。它在月光的洗礼下更加圣洁,可我却一阵头疼。
多肉,开花时为了花箭更好地生长,将自己一生的养分供给花箭,因而,花箭生长迅速,多肉一步步走向衰落,花开结果之时,就是它死去之日。
我盯着那多肉,不知该怎么办,书上写,要把花箭剪下,可我不忍下手。
我注视它良久,不知怎得,记忆忽然苏醒,我想起,这株多肉是我儿时生日姥爷送给我的,可是姥爷递过来的多肉上,花又开得那么刺眼。
它已开过花了吗?
我叹了口气,没有剪下它。
三天后,花开了,橘红色的花瓣如火焰一般绚烂。
又三天后,花凋结果,我把细小的种子撒进土里,回头看,那株多肉逐渐恢复着。
我笑了,走进书房,在那本书的最后一页补上姥爷希望我补的东西:除瓦松、长生草、莲花、龙舌兰、石莲、青锁龙属,花开不死。我想了想,又写下:明年,又见花开。
【江一点评】
梓暄的这篇文章,仔细读了几遍,我感到十分满意,也因为十分满意,我才仔细读了几遍。当初在拟定《又见花开》这个题目时,我有着很好的期待,也对学生的作品有着各式的设想。总体来说,孩子们的文章还是非常令我满意的。尤其是梓暄的这篇文章可以说就是我想象中的作品,梓暄对花的情感和描写深深的吸引了我,既有一种生机澎湃的情感,又有一种力量持久的理性,完美的诉说着生命的故事。从艺术上说,文章的细节做的极好,比如第一句话“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到书上我正在读的地方”,先声夺人,一下子将读者带入了书香的氛围中,从而为全文奠定了优雅、静谧的基调,以下的部分中,梓暄对多肉及从书中查找原因的描写,也是那么的细腻,找到了原因又如何,梓暄也因此陷入了矛盾之中,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也处理的极为恰当。文章最后,梓暄笑了,在爷爷的书上写道“明年,又见花开。”这既巧妙的点题,又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即对爷爷的情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知性、懂事的女孩儿形象,文中的女孩儿,懂得花,也懂得生命。另外,文章中对时间的描写是隐性的,比如从“一缕缕阳光移动着”到“华灯初上”,这是十分巧妙的。
本来我可以考好
武涵
“人生,有太多的‘本来我可以’,但也有太多的错失‘本来我可以’,人们总是找各种借口,实际上他们在借口埋怨时,却荒废了光阴……”夕阳下父亲叼着烟,吞云吐雾地说。
信心满满地走到二调考榜前,在上层找我的名字,“没有”。我心理纳闷了,明明考地挺好的呀。依次往下捋,“30名、40名、50名……”“51名!”。班级倒数前十,这考榜好像给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为什么!明明对答案了只错了几个题而已。”我几乎悲哀的惊呼。
回到座位上拿起试卷,仔细一看答题卡,语文这一科竟没有涂学号,不是吧,怎么会这样,考前努力了那么久,就败在了“涂学号”这一个简单的动作上。
带着沮丧、抱怨回到家,我知道无法面对爸妈,只将成绩单放在客厅的桌子上,便一个人出来,坐在楼梯口哭泣,爸妈终于找到了我。爸先让妈妈先走了,只留下我和爸爸,爸爸让我跟着他走,走到河边,示意我坐下,他蹲下来用双眼看着我。
“为什么没有考好?只是忘了涂学号!”一会儿爸爸慢慢的说。
“爸,我本来可以……”我委屈的说。
“那为什么哭?” 我还没有说完,爸就打断我。
“因为本来我可以……。”我变得小声的说。
“不要说本来我可以,先从自我角度反思。”爸爸温和但很有力度的说。
说着,他便叼着一根烟背对着我,面向河,看河流滚滚。
“爸,我知道了,我不应该总是抱怨的。”我突然明白了。
“这才对嘛。”爸爸背对着我说。
“爸告诉你呀,人生有太多的本来我可以……,”他说完吐了一口烟。
“爸,我明白了,我应该抓住当下对吗!”我彻底清醒了。
“对,儿呀,爸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好!”爸爸转过身看着我说。
“嗯。”我自信的点点头。
“咱回家吧!”爸爸笑了。
“不,爸我想看一看夕阳。”我也笑了。
那天的夕阳,很美,很美……
【江一点评】
武涵这篇《本来我可以考好》是非常特别的一篇,看到这个题目,我们会认为这是一个“悲情故事”或者是一个“劝诫故事”,也就是说文章通过讲述自己失败的故事告诉我们如何避免失败,如何做才能成功。倘若是这样,那就太普遍的。而这篇却一反常态,并不是再讲自己的失败故事,而是在反思自己的态度,为失败找借口的态度。从立意上说这是非常新颖的,而且从题目上看,这种立意是完全可以讲的通的。再从文章的艺术上看,我认为本文的很大优点在于细节描写和情节设置。本文的细节描写几乎到了“见字如面”的境界,比如爸爸抽着烟说、爸爸和我的对话、河边的夕阳等,展现这些画面时,文字是舒缓的,是有灵性的,将事物、情绪表达的恰如其分。本文的情节设置也是见功夫的,主要表现在文章的开头,爸爸抽着烟告诉我,这个情节与下文其实是两个不同的画面,但同时又是有联系的,而且从第一段来说,文章已经是成功的了,因为成功的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恩明兄诗三首
其一 聚缘
学林声寂湖映霞,
子夜梦断灯照花。
聚散何以生幽情,
缘起五二即侬家。
恩明
2018年6月4日
其二 清梦
漫漫夏夜聆寂声,
空空长街逐凉风。
宵半枝影惊犬吠,
辗转不得续清梦。
恩明
2018年6月5日
其三 无题
暮下长街灯明明,
人定月夜水清清。
酒酣坐待南风过,
唯闻林间落有声。
恩明
2018年6月6日
【江一点评】
恩明兄这三首诗写的很妙,有古贤之风,清丽典雅,情致中和,但又不失灵动活泼,理趣盎然。纵横观之,诗中有情、有意、有画、有景。我我与恩明兄相识多年,恩明兄待我至厚,虽事繁绪杂,但平日中也对我关心有加。正是这种仁爱、宽厚的品格幻化为如此这般优美淳厚的诗作。
昼如梦断
迟昼如梦断
浮世缥缈
暮下常忆流年
晚风起
浓翠泣肖红
清波映照白莲
灯火拥宵街
树影斑驳
仰望月隐星灿
夜阑平明近
相思难眠
立书斋
窗外朝云飞散
榷山
戊戌麦月
【江一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诗人,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号榷山,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实力派作家、诗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胡业昌先生,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词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湖畔弦歌》、诗集《桃花坞雨》《榷山问樵》、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哲学著作《生活世界与艺术境域》、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童音》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等。曾长期负责全国创新作文大赛的指导工作,并担任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河北省决赛评审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