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怪才,杨少师;五代戏子,杨凝式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在短短六十年的时间里,政权迭代,战乱不断。但就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却有一位奇人,在各个政权中屡就高职,最后活了80多岁才去世,这个人就是杨凝式。
杨凝式,字景度,号虚白,癸己人,希维居士,关西老农,弘农人,陕西华阴人。在唐朝末年担任秘书郎,之后经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官至太子太保,所以世称“杨少师”,掌握乱世存活的基本本领,他经常装疯卖傻,所以也被“杨风子”“杨疯子”。
他喜欢作诗,又擅长书法,其中行草最为擅长。他从欧阳询、颜真卿学起,又钻研王羲之、王献之的用笔,之后破方为圆,削繁就简,加以纵肆,一变唐法,从布白到结体,无不让人耳目一新,拍手称妙,成为“唐尚法”到“宋尚意”过程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的书风直指北宋书坛,“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无不受其影响。
他的代表作有《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和《夏热帖》等。
苏轼评曰:“自颜、柳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
黄庭坚至洛阳遍观僧院壁间墨迹,他说:“杨少师书,无一字不造微入妙,当与吴生(吴道子)画为洛中二绝。”又说:“有晋以来,难得脱然都无风尘气似“二王”者,惟颜鲁公,杨少师仿佛大令尔;鲁公书今人随俗多尊尚之,少师书口称善而腹非也。欲深晓杨氏书,当如九方皋相马,遗其玄黄牝牡乃得之。”
一句话“逼疯”杨凝式
古时但凡书法名家,很少有素人出身,草根逆袭的,像颜真卿、欧阳询等人祖上都是世代为官,杨凝式也不例外。据传闻杨凝式一族是隋朝权臣、诗人杨素的后代,祖辈也都是唐朝的宰相重臣。
越国公杨素(剧照)
杨凝式的老爹是杨涉,唐朝末年一个兢兢业业的宰相。“后梁”第一个皇帝朱温,在天祐四年(907年),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而向朱温送交唐朝的天子印信的这个人正是杨涉。递交玉玺,并不是一件好差事,这跟卖国求荣无异,是会被后人唾骂的。
玉玺
杨凝式当时才二十几岁,年轻气盛,看到父亲揽到这样的活,便直言快语地说:“父亲大人,现在国家到了这步田地,虽有过错而咎由自取,但如果您将玉玺传给他人,做这种卖国求荣的事情,不怕一千年以后遭人唾骂吗?您最好还是推辞为好。”
就这样的一句话,吓得杨涉几天几夜没睡好觉,因为当时处于关键时期,朱温正在唐朝旧臣中安针插线,排除异己。如果这样的话,被他人举报,恐怕杨家就要满门抄斩。
看到父亲大惊失色,杨凝式才知道犯了大错,弄不好一家人得为他这句话搭上性命,所幸装疯卖傻,以防万一。
陶岳《五代史补》载云:“时太祖(朱温)恐唐室大臣不利于己,往往阴使人来探访群议,给绅之士,及祸甚众。(杨)涉常不自保,忽闻凝式言,大骇曰‘汝灭吾族!’于是神色沮丧者数日。凝式恐其泄,即日徉狂,时人谓之杨疯子。”
幸运的是,他们两个的对话没被外人听去,并且朱温还是给杨涉宰相做,老爹得到了好官差,杨凝式也顺理成章走入了官场,也得到了一个称号“杨疯子”。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疯来疯去”是本事。
第一次装疯虽然没派上大用场,但这却成了杨凝式生存在五代的一项基本本领。
杨凝式在他的一生中共经历了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不同时期的君王都是赐予了杨凝式很高的职位。
但往往得到的越多,风险就越高,比如杨凝式在后唐时主管皇帝起草诏书的工作,这是个风险极高的工作,一着不慎,惹恼了皇上,那就是杀身之祸;再就是后唐时封他为兵部侍郎,管军权,五代这样兵荒马乱的时代,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打仗,战败了不是被对方杀就是被自家皇帝砍头,也不是啥好官差。
也就是平日里惹人羡慕的高职,在那时都是高风险的。
所以,杨凝式将“疯疯傻傻”成为了常态,以至于到后来,只要杨凝式即便真说错了话,人们都认为他是疯了,也没人去真正跟他一般见识。
在后晋的时候,做过太子宾客的杨凝式退休后到洛阳一代养生,在那边,就跟一个无事生非的老头一样,对当地的事物,喜欢指责批评,说的好的时候,大家以他德高望重尊他,说的过分时,人们就认为他犯了“疯病”,也没人与其计较。
俨然,杨凝式已经是一位合格的演员。
杨氏性格的“书法小智慧”
历史上对于杨凝式的记载是:“精神颖悟,富有文藻,大为时辈所推。”
自小聪明伶俐的杨凝式,其才华只有在书法世界得以发挥。杨凝式的代表作有《韭花帖》、《夏热帖》和《神仙起居法》等,在闲情逸致之余,杨凝式不止展示了其高超的书法造诣,还赋予了作品无数的“书法小智慧”。
【1】秋后午餐,写一篇五代“小兰亭”《韭花贴》
远观是空灵,近看是厚重,午后一顿韭菜花加羊肉,杨凝式惬意满满,写下了天下第五行书《韭花贴》。
《韭花贴》
《韭花贴》原文如下:
“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状。”
这是一封随手信札,描述了杨凝式午后腹中甚饥,吃到肥羊加韭菜花充腹之后,十分满足,为答谢友人馈赠美味韭花而写下此文。
乾隆题字
《韭花贴》局部
《韭花贴》局部
《韭花帖》对全文进行了大面积布白,在这种衬托下,文字变得空灵秀美、淡雅平和,似乎失去了豪放,用笔精致含婉,平和中又寄以异态,行笔乍行乍楷,纤丝连带自然生动,全然一股”二王“风度,拉近细研,却又有一种江南女子的气息,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雅逸风流,从容自若。散落的布白与平中寓奇的结体,相得益彰,作者萧散闲适的心境跃然纸上。无论是从书法本身,还是文字内容,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这种散淡的意境。
《韭花贴》局部
《韭花贴》局部
【2】夏日炎炎,好火的《夏热帖》
这是同《韭花帖》一样手札,描述的是夏日炎炎,给僧人赠送消暑饮料“酥密水”的事情。
《夏热帖》
内容如下:
凝式启:夏热体履佳宜,长饮酥蜜水,即欲致法席。若口口口乳之供,酥似不如也,(下数字残损)病(下二行残损)。
《夏热帖》草书8行,共32字,也是杨凝式写的一封信札。
《夏热帖》局部
如果说,五代限制了杨凝式的发挥,那么在尺牍之上,尽是杨凝式挥洒的世界。
《夏热帖》局部
在《夏热帖》中,杨凝式侧锋落笔,使得线条劲健、刚硬,具备斩钉截铁之势力;在后半部分,结体却又突然纵逸迸飞,笔势变得雄健纵逸,破笔、渴笔的融入打破了以往《韭花帖》留给世人的温文尔雅之感,取而代之的诗剧烈的线条冲击后所带来的震撼与惊喜,这就是杨凝式,笔随心动的书法大师。
《夏热帖》局部
《夏热帖》局部
《夏热帖》局部
《夏热帖》局部
《夏热帖》局部
宋代书法家李建中曾题诗:“枯杉倒桧霜天老,松烟麝煤阴雨寒。我亦生来有书癖,一回入寺一回看。”
【3】一切都是错觉的《神仙起居法》,老年杨凝式的小顽皮
《神仙起居法》是杨凝式76岁时的草书作品,虽然看起来是一件狂草作品,但是如果仔细看却又是字字可认的行草,该作品既不过于狂放又不过于谨严,相反在和谐自然的中寻求的是别样的趣味。
《神仙起居法》
释文如下:“行住坐卧处,手摩肋与肚;心腹通快时,两手肠下踞;踞之彻膀腰,背拳摩肾部;才觉力倦来,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厌频,昼夜无穷数;岁久积功成,渐入神仙路。”
《神仙起居法》局部
《神仙起居法》创作于948年,墨迹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共8行86字。
《神仙起居法》局部
该作品用笔沉稳、爽劲,富有动感,布白错落有致,字体连绵不断,用行书流畅的笔法,体现高度草化的结构,显得别有一番韵味;它时缓时疾,又显示出其控制节奏韵律的高超技艺,年近古稀的杨凝式仍然满腹对生活的热爱,书风中充满着灵动的韵味,运用他精妙书法的一撇一捺,传授他养生健体之法,尽得天真烂漫之趣。
《神仙起居法》局部
结尾
天资聪慧的杨凝式,被时代逼成了一个戏子,为生计“疯”了一辈子;同时,他又是一位乱世中磨砺崩出的怪才,时势压迫着他的才华,却激发了他笔锋的力量,在只属于杨凝式的尺牍世界里,时而化作温文尔雅的江南女子,抑或成为披头乱服,不衫不履的散僧,再或寻求极乐世界的养生之法。杨凝式的的书法迥出尘表,不染时习,狂放而有法度,创新而又有章可循,他直驱“二王”堂奥,觅得“二王”传统书风的精神与意蕴,突破唐朝“尚法”的束缚,传递“尚意”之音,为宋代挑起尚意书风的大旗,将书法推向了一个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