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认得钱!
就认得钱!
作者:李广生
《认识人民币》是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前一段时间,我特意走访了几所学校,观摩了几位教师针对这一内容的教学,看到了四种教学设计:
第一种:
1.介绍人民币的分类
2.介绍人民币的面值
3.对照实物认识硬币
4.对照实物认识纸币
5.人民币的秘密
第二种:
1.让孩子对人民币进行分类
2.分享分类的依据
3.人民币的面值
4.按照价签凑钱数
第三种:
1.让孩子对人民币进行分类
2.分享分类的依据及发现
3.按照价签凑钱数
第四种:
1.调查自己喜欢的食品的价格
2.确定支付方案
3.分享方案及发现
在和几十名年轻教师交流时我出示了这四种设计,并请他们选择最优方案。这是一群高学历的年轻人,基本都有海外留学经历,他们在一所国际学校任教高中。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们一致选择第四种。而就我所观察到的课堂实际效果来说,第四种确实是最好的。因为时间关系,没能和他们深入交流,不知道他们选择的依据,但他们的感觉很对、也很棒。做教师是需要有点感觉的。
追随教研员小鲁听了一节《认识人民币》的课。课间,我们在休息室聊天,她说:如果仅仅是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没有任何意义。她的话给我很大触动,我赶紧闭上嘴巴,静听她的进一步阐述。她的下面的这段话,可以说道出了“生命课堂”的真谛。她说:一个人不用接受教育,也能认识人民币;而在未来社会,即使不认识人民币,也不会影响他的生活;但如果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则会影响他的发展。
回来的路上,我一直琢磨她的这几句话。孩子为什么来到学校接受教育,为什么要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给孩子什么?也许是数学课的原因,教师对圆角分之间的进率特别关注,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已经非常清楚并能熟练的换算,还用教师教吗?为什么只有1、2、5三种面值,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教师用很长时间讲解,但对象是一年级的小孩子,他们真的能明白吗?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向对人民币上的数字的关注,数学的味道浓了,但真的有助于深化认识吗?
我想起课堂上的一些场景:
镜头一:教师对着实物投影仪上的钱币讲解面值,一大部分孩子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他们想的和教师讲的不在一个频道;
镜头二:“没有三分钱!”一个孩子在一堆硬币里扒拉来扒拉去,用激动地语气把自己的这一发现告诉同伴,“也没有三角钱!”“也没有三元钱!”其他人也有新发现。“为什么?”几个小家伙把头聚在一起,煞有介事的研究起来;
镜头三:“奥利奥饼干是谁的?”“我的。”“多少钱?”“16块4。”“这么多,怎么办?”“先找出一张10元的。”“没有10元的了。”“两张5元的也行。”“五张2元的也行。”“十张1元的也行。”;
镜头四:“你有钱了想干什么?”一个小男孩问旁边的小女孩。“买一个大别墅。”小女孩回答。就在这时,老师问这个小女孩同样的问题,她站起来回答:“开一家文具店,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文具。”
镜头五:“人民币按照材质分成两种,一种是纸币,一种是硬币。”老师说。“不对,我还知道一种,”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还有手机扫一扫!”“还有支付宝。”又一个孩子说。“还有银行卡。”又一个孩子说。“这些不是人民币。”老师说。“可是能买东西呀。”“还能看电影。”……
这一组组镜头在眼前浮现,让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小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多么丰富,用一个学科或几个公式把他们如此丰富的内心捆绑起来,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而课堂上,这样残忍的事情经常发生,人们在有意或无意之间,把那些偏离教学目标但足可以称之为神奇的发现,消灭在萌芽状态,课堂因此而变得封闭,学习因此而变得狭隘。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之外,课堂还有更加丰富的、深刻的意蕴。寻找课堂的生命意义,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前面提到的那些年轻人,我说他们是有感觉的,就是因为他们能觉察到某种教学设计与生命的关系。
和几位教师一起研讨这节课,大家谈到了课标、教材、数的认识、数的进率、钱的换算、小组讨论、小组展示等等。谁也不能否认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对一节课而言,它们似乎是举足轻重的。“但是,我们为啥不说说孩子呢,这节课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几分钟的安静让我意识到,大家对此准备不足,也让我意识到,《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是为“人民币”上的课,而不是为孩子。我们把“人民币”研究的如此通透,却忽视了对孩子的研究。把一堆花花绿绿大大小小人民币摆在孩子们面前,他们会想到什么?他们能发现什么?出现在课堂上的人民币与出现在生活中的人民币有何不同?孩子从老师手里接过一张人民币与从妈妈手里接过一张人民币有何不同?在作业本上演算人民币的进率与生活中的购物找零有何不同?除了与数学有关的人民币知识,还有哪些值得孩子学习的知识?对孩子而言100元和10元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让孩子知道100元等于10个10元,究竟有何意义?我想,如果我们能够立足发现课堂的生命意义而思考这节课,那些举足轻重的问题可能会变得无足轻重。
第二种教学设计和第三种教学设计唯一的区别是“发现”。教师在孩子分享他们对人民币的分类时,又追问了一句:你们还有什么发现?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竟然会有那么多的发现。遗憾的是教师匆匆结束了这一环节。孩子是伟大的发现者,他们能够发现那些被我们熟视无睹的秘密。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成为发现者呢,发现课堂的生命意义?
课堂上的一个细节让我感触颇深:一个小男孩摆弄一个1元的硬币,前看后看,仔细观察,然后又找出1元的纸币,把纸币与硬币放在一起,不知道在研究什么。旁边的小女孩很好奇,把头凑过来看了一会儿,说:看什么看,都是1元,1元等于10角。小男孩不屑的说:你就认得钱。小女孩悻悻的转过头去。
回来的路上,想到这个细节,五味杂陈,把车停在路边,点上一颗烟,暗自思量:教授《认识人民币》这节课,难道就是为了让孩子认识钱吗?如果不去发现课堂的生命意义,在孩子眼里我们会不会也是这样——就认得钱!
赵科老师为本文提供封面和插图照片,特此致谢。
生命课堂书稿(点击查看原文)
一、焕发师生生命活力
二、寻找课堂的生命价值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