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升米贺礼背后的故事
关于老家的人和事引出的话题,总是缠缠绵绵,总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感觉。只要有一丁点的情感碰撞,就能唤醒沉睡的记忆,让这些陈年往事浮现在眼前。对于故去的亲人,总有一种情难报恩难谢的愧疚感。
那天上午在与崇新堂弟的唠嗑中,回忆起我们的阿太(即婆太)。婆太的臂弯留下我幼年的记忆,童年时光跟在婆太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我八虚那年,婆太离我们而去,两袖清风不辞而别,最伤心的莫过于我的老爸;后来老爸曾对我说:自己稍有能力回馈祖母时,却要面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残酷事实。
记得婆太的忌辰是1956年的夏秋之间,堂弟的诞辰正好是那年的春季。他回忆说:因为自己的诞生,让大家族中又添新丁,添丁添福喜讯临门;作为最高辈分的婆太,自然是喜不自禁,为了对曾孙的降生表示祝贺,八十多岁的婆太尽自己所能,用“一升米”作为礼品,赠给添新丁的家庭,以表示祝贺和关心。
婆太膝下有六个儿子,可是,其中四个儿子均不幸先后夭折或半道而归,那时有能力为她养老尽孝的只有两个家庭,即我家和堂弟家。婆太喜欢自主生活,她选择一个人过日子,生活所需,均由我家和堂弟家供给。对于老阿太送来“一升米”的贺礼而言,堂弟的祖父母自然没有收下的道理,老阿太的善意用心领取,把贺礼原封不动地奉还给老祖宗。
也许是因为没有收下贺礼,老阿太心里不够高兴,于是便传出“送去一升米,送回来就少了二甲”的传言。(升和甲都是旧时量米的容器,是竹子制的,现在已不复存在了)。这样站不住脚的传言,局外人虽然不一定相信,但是,婆媳关系平白无故地又多了一条裂痕(堂弟的祖母与我们的阿太是婆媳关系)。
平心而论,我的阿太在处理陈三嫂与谢五嫂,两家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时,是有偏袒的(我祖母陈三嫂,堂弟祖母谢五嫂),感情天平倾向于陈三嫂一边,这是不争的事实。或许是因为我老爸与祖母之间的情感纽带,产生爱屋及乌的效应吧。在婆太看来,我老爸是她用六个儿子换来唯一的孙子(在当时),人同此心,能不心疼吗。
我老爸是在他祖母臂弯中长大的。炎热的夏天,依偎在祖母的葵扇下纳凉;寒冷的冬日,围在祖母的火炉钵旁取暖;竖起小耳朵,好奇地听着奶奶讲述那没有营养的故事,在奶奶的催眠曲中渡过那段灰色的童年;磜背村双田小学出大事故时,全家人中是奶奶第一个冲到学校门前,抱着死里逃生的孙子嚎啕大哭。我老爸说儿时的他不喜欢吃肥猪肉,奶奶却千方百计地要让我吃,每当来到饭桌旁,奶奶都会说“阿振,我有好吃的,但要先闭上眼睛”,于是,随即往我嘴里塞进肥猪肉。如是者再三,故伎重演了几回,此法不管用后,再出新招。
老爸回忆,在江西大桥头的那段岁月,他与奶奶还有六叔,婆孙三人相依为命(其时他的父母在平远热柘经营小本生意)。那时老爸仍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学校离家有好一段距离,午饭必须带去学校吃。朝去暮归,每天跟着当地人“水石古”一快往返。据说水石古比他大好多,且生性贪玩。他说与贪玩的人为伍,他自己也跟着虚度时光,虽然荒废了学业,但那段童年时光对他来说还是非常快乐的,他感恩水石古以大哥哥的身份对他的关照。
老爸说,奶奶为了给孙儿增加营养,家里特地养了两只会下蛋的母鸭(水鸭)。离住家不远处有一口好大的水塘,到水塘边赶水鸭是他每天傍晚的必修课,鸭蛋是回馈他的最好礼物。每天中午,老爸都有香喷喷的煎鸭蛋下饭。奶奶也不担心孙儿吃了鸭蛋,考试得“蛋蛋”! 江西大桥头,给老爸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