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韦曲街道崔家营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韦曲街道西南,南倚神禾原和长安八水之一潏河。两个村民小组,210户,827人。

东邻潏河碌碡堰旁,有建于元代延祐年间、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扩建的古刹海莲寺(又名海莲净寺、海神洞),一座早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净土宗寺院,院内的清代六通石碑,内有乡绅崔庆隆(崔家营人)的撰文。每年古历正月十八、十九、二十日,寺内锣鼓喧天,香客如潮,邻近的崔家营村里村外,成为人们歇脚、摆摊和上庙的必经之地。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期,崔家营与温国堡、茅坡三个地畔相连的自然村合为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名称“一心社”,为了方便称呼,分别叫做“一心一社”、“一心二社”和“一心三社”。1962年5月,长安县政府将郭杜公社所辖的崔家营、鲁家湾两个大队划归申店公社管理。

2001年,陕西省和西安市的重点建设项目——西部大学城落户于韦(曲)郭(杜)大道南侧。其间,西北政法大学新校区占去村北的大部分耕地。长安区人民检察院大楼落户本村。

崔家营与村东北侧的崔家庄东、西二村,同在唐代长安城南的天门街上,史称“翠台庄”。清陕西巡抚、历史金石学家毕沅《关中胜迹图志》对此村作了较详尽的记述;“府君庙,在长安城西四十里。县志:祀唐崔珏。武德三年,民怀其德,为之建祠。太宗梦与神遇,遂封号曰‘府君之神’。”北宋时期旅行家张礼和当今历史学家武伯纶、陈方元亦有考证。

(崔珏)

崔珏,字元靖,隋末唐初乐平(今山西省昔阳县)人,贞观进士,曾任长子、滏阳县令,因断案公正严明,名望很高,传说他“昼理阳事,夜断阴府”。也许是因为他独有的威仪气质,历史上有不少关于他在皇帝危难时显灵的典故,有名的“泥马渡康王”就是其中一个。所有受到崔府君庇佑的君王都会虔诚地给他加封号,从唐朝的“灵圣护侯”到北宋的“护国显应公”、“护国显应王”再到南宋的“真君”,崔珏的地位逐级升高,崔府君庙也逐渐遍布全国各地。元代戏剧大师王实甫的杂居《西厢记》,演绎了一出相国崔珏夫人郑氏携女崔莺莺、侍女红娘,扶其夫灵柩路过普救寺的传奇。

据村中老人回忆,今西崔家庄原有10亩地大的一座府君庙,内有五间大殿及耳房,还能看到墙上的多幅彩画。此庙和细柳府君庙供奉的同是崔珏崔府君,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村中古会日)府君爷的生日这天,两庙同时进行祭祀活动。还有人说,从崔家营到西崔家庄府君庙,曾经有一条地下通道,供人们战时上庙进香过往使用。

据《长安县地名志》记述,此村原为崔家庄,后有人建窑烧砖,为与邻村东、西崔家庄区别,曾名崔家窑,后“窑”字雅化为“营”字,遂得名崔家营。

该村有别于东、西崔家庄的另一个缘故,是村中以“崔”姓为主要宗族,约占总户数的95%以上,另外有少数杨姓、雷姓和冉姓等。而东、西崔家庄却无一“崔”姓户,多数为赵、胡、冯、李、孙等宗族。而近在咫尺的西邻温国堡,却有40%以上是崔姓,显然与崔家营有着密切的关系。

村头的古槐,树身直径约1.84米,高15米,树干九股十八杈,冠盖遮荫号称“五亩地”,被列为市级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长安区林业局于2003年出版的《长安林业》一书中称其为“十二神龙槐,树龄1200年”。至于是否是人们传说中的“府君崔珏的手植古槐”,还有待考证。树阴下的一座大照壁,高4米,长7米,宽1.5米。

近年来,全村规划中的10条主干道和支干道全部实现硬化,并进一步绿化、美化,同时新安装路灯36盏,实现亮化;新盖九间两层教学楼,增添教学设施;实施农村电网改造,方便村民生产生活;在韦曲街道行政村中率先安装摄像头16个,实行天网工程。2008年4月,被长安区委、区政府评为“文明生态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投稿、闲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