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东大街道太平河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东大街办北0.5公里,太平河东岸,又处于太平河和沣河交汇处,新灵公路东西向南拐弯处,东大至草堂公路向西处。2010年,有12个村民小组,703户,2542人,耕地1980亩。主产小麦、玉米、水稻。

村建于唐末。清嘉庆《长安县志》载有太平河村名。因村位于太平河岸而得名。

(武庄公-杨子江墓)

有杨、孙、王、马等大户。杨姓是在明洪武年间从今西安市雁塔区长延堡东三爻村迁来。杨家先祖杨子江在元朝名扬全国,据史料载:元代武庄公杨子江,陕西三原人,后迁至长安城南郊东三爻村。元世祖中统年间由襄阳功封便宜督元帅,元顺帝时晋爵护国进义武庄公,死后葬于长安城南东三爻村西,占

地4900平方米,现有墓和祠。

杨子江以制造军火闻名于世,由于火炮的使用,使元朝军威大增,实现由冷兵器向火炮的过渡。杨武庄公曾率其四子进宫,在朝廷传授制造、使用各种先进火炮军事技术,为改善全国军队武器装备立下汗马功劳。元顺帝时,其四4个儿子皆受封赏,于是全家四名元帅、二公、一名万户府。村里至今还保存着“离天尺五”的元朝石碑,原镶于三爻村东门楼上,是清乾隆拔贡生杨芳灿所书。

(杨继盛)

明朝时,村中杨子江后裔最多,现分布全国各地,主要居住在西安周围,太平河村居住着长门户、二门户、三门户,东三爻村居住着八门户、九门户、十门户,西安市西北方向的三民村居住着六门户、七门户,四门户、五门户返回原籍三原县。因长门户在太平河,可立先祖祠堂,每年清明及逢年过节3个村都到太平河祠堂祭祖。清朝以后,由于三爻村离城近,交通方便,发展优势大,人多势众,将祭祖活动定在三爻村举行。太平河村杨家在明代出了个名人,是杨子江的十五代孙杨继盛(1516—1555),字仲芳,号椒山,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登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后改任乐部员外郞。遭仇鸾陷害,贬为秋狄道典史。后被重新起用,历任诸城知县,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郞,兵部武选司。不久又写成《请诛贼臣疏》弹劾奸相严嵩,历数严嵩“十罪五奸”,被诬陷下狱受酷刑。三年后被杀城西市(时年40岁)。死12年后,穆宗登基,赐为太常寺少卿,谥号为忠贤。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杨寿楠等人访知松筠庵为杨继盛故居(今北京市宣武区达智桥胡同12号校场口3条2号),次年胡季童等人倡议,立椒山祠,曰“忠愍故宅”。正门有石刻匾“杨椒山先生故居”,正堂内有塑像及牌位,起草疏稿的书房,后称为“谏草堂”,仍号松筠。道光二十八年(1848)由僧人心泉募建,其牌匾为全国海盐布衣镌石名手张受之所刻,两篇指陈朝政谏言草稿石刻,祠内有椒山手植榆树一棵及石碑一块。

村子因地势低,又在太平河边,上千年来经常遭遇太平河洪水祸害。从唐末到新中国成立前,村里涌进大水数次,淹没村庄,房屋倒塌,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背井离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投入资金,将河堤加高,疏通河道,8年里太平河水没有进村。1957年,太平河发生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洪水,淹没整个村子,党和政府将村子全部搬到现址。1961年,太平河又涨了一次大水,险些又冲上现在的村子。后政府出巨资,修河筑岸,1961—2013年,虽然河水暴涨数次,但村子安然无恙。

目前,利用本村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等优势,养鱼、种水稻、栽莲藕等,增加村民收入。对全村作规划,村内道路全部进行硬化,街道平坦,绿化美观。

杨付义在清宣统年间就在村中举办私塾学馆,人称八先生(他在兄弟们中排行老八)。民国时村中办起小学,走出秦腔艺人杨艺春,鼓打得很好,秦腔名家郭明霞每次演出,都一定要让他做司鼓,否则就不登台。

投稿、闲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