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高原神草”冬虫夏草
“居然小草宿根存, 蠕动还能返本真。自有真机随变化, 炎凉总不负天恩。” 这是王倍旬笔下的冬虫夏草。在《聊斋志异外集》中也曾这样描述道:“冬虫夏草名符实, 变化生成一气通;一物竞能兼动植, 世间物理信无穹。”冬虫夏草,提起它总是给人一种神秘的地域色彩,独特的生物特性,珍贵的药用价值更是让它在中草药的世界中占据一席之地。
冬虫夏草,别称冬虫草,是冬虫夏草菌和蝙蝠蛾科幼虫的复合体。“夏为草,冬为虫”就是对它最直观的描述,也是上苍眷顾青藏高原,赋予这片土地这种神奇的物种。
人可不为世故改变,心可不被寒冷降温。时逢秋暮露成霜,洽遇浣熊赖秋床。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霜降水反壑,风落木归山。倚槛穷双目,疏林出远村,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露结霜,雾霾降,空净合一来护航。寒霜渐凝,暖意意即达。
冬虫夏草,疗效俱佳,它药性偏温,补精益髓,养肺益肾,诸虚百损。治腰膝间痛楚,有益肾之功,以番红花同藏,则不蛀;与雄鸭同煮食,易老人。一虫一草,一热一寒。一阴一阳,互为其根。
关于它的记载,清朝文学 记述颇多。众所周知清朝的康乾盛世,迎来了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高峰。随着清朝政府对中国西南边陲的着力开发,内陆居民渐渐接触南边新奇的世界,了解风土人情、收藏奇花异草成了当时社会的一股新潮,特别是冬虫夏草因其独特的生理特性,更加激起人们的好奇心,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甚至是文人雅士相聚的重要话题。经此,冬虫夏草成功扬名中国乃至世界,抢得“头条”。
含英纳华、吸收了天地精华的冬虫夏草,是上苍赐予人类的珍宝。千百年来,关于冬虫夏草的美丽传说在苍茫的青藏高原上广为流传。
武皇吃完以后,觉得鸭子炖的汤味道鲜美,此后每天便喝两盅冬虫夏草炖的鸭汤。一个多月后,武则天的气色好转,不再咳嗽了,宫廷上下都为她的健康高兴。从此,冬虫夏草全鸭汤这道既能佐餐,又能治病的名菜身价百倍,成了御膳房的一道名菜,后来传到民间,1000多年来,盛行不衰。
古色古香,中草药就是这样,它不仅因为用途和功效而熠熠生辉,更应它伴有的自然灵气而经久不衰。以中药之史,鉴文化之源。如今的我们,当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厚德载物之气概,去中华文化之糟粕,存华夏文化之精华,使其生生不息,粲然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