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宇:思考偶得的闲言碎语|随笔
文/刘宏宇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关于生活与存在
麦当劳的咖啡,真心比星巴克的好喝。当然得是“麦咖啡”柜台出售的,而不是快餐柜台负责售卖的可以免费无限续杯的那种。所以说,星巴克受欢迎,跟咖啡没啥硬连接。
别指责说“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骑着自行车笑”的人。因为,大概,骑着自行车笑,对ta来讲,也tm是个黄粱梦!
为了生存而做的挣扎,往往最坚决、最有力、最可怕,能够突破一切壁垒和压迫,继而不由自主地摧毁它们!前提是,别等到真正垂死了,才开始挣扎。
一切光明,都从来是由黑暗中夺取来的。
“瞎说啥实话?!”——这是一句多么充满着悲悯和机警的告诫啊!
关于人性与社会
一说“老师”,会让相当一部分人联想到“臭流氓”和/或“剽窃者”……这样的“不适感”及其产生和“自动传播”,是得倚靠着多么不堪的一个大环境啊!
说“旧社会让人变成鬼”,没毛病。但反过来说“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就似乎有哪里不对……
雄心和野心,是一对孪生兄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别想把谁摘出去!
所有美好、昌盛、平稳,都不是“终极”。花儿会枯萎凋谢,人会衰老死亡;一切生命,都在永不停息地奔走。唯一“恒定”的,只有死亡。追求“永恒”,其实就是追求“死亡”。
既得利益者,永远一面高唱赞歌,一面拼命消费,而不去创造!相比创造,赞颂和消费,安全得多。真挚的、没终结在嘴边而植根灵魂的爱,往往只属于“少数”和“弱势”。他们被高昂的赞歌和消费湮没,直到土崩瓦解的一刻,才被骤然推到最前端!
“故事”的演变
1950’s:人变鬼、鬼变人,新旧社会两重天。
1960’s:铁人式的英雄,实践论 + 矛盾论,啥都敢往太平洋里甩。
1970’s:神化的英雄,学生给老师出考题,聋哑人愣当上了电话兵。
1980’s:武侠爆棚 + 草根美女嫁入豪门。
1990’s:调侃一切 + 灯笼大院,外带天底下最倒霉的善良女人。
2000’s:开局于大胆的新派英雄,收官于摇着双人床潜伏的超级间谍。
2010’s:包括“名义”啥的,基本没了“人”性;非要落回凡尘,就剩碎嘴子了。
2020’s:不知道、不想猜,不敢“讲故事”……
关于历史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谁都难保,那不是一面“哈哈镜”。真要是,就还不如挖个坑撒泡尿照照来得明白!
在真正的“历史”面前,任何“还原”的图谋和做为,都肯定夹杂着想象;而且,多半,这些和那些想象,都有着特别的、现实的目的。所幸,隔的越久,“回归”和“清算”就越渺茫,这些和那些想象及其特别的、现实的目的,也就越容易趋向冷静、单纯和公正……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寄托了美好愿望的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开头——很久、很久,以前……
所谓“历史”,大抵有两项“功能”或者说“使命”:一是让后人知道,曾经发生过什么。再就是,不让后人知道,还曾经发生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