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经典诵读,探索朗读教学

研究经典诵读,探索朗读教学

——记高学雷工作室交流活动

为解决青年教师在小学经典诵读中的困惑,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朗读教学能力,12月6日下午,受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之邀,高学雷工作室成员一行4人来到贵校开展交流活动。

本次交流,首先由来自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的郝秀秀老师带来二年级《夜宿山寺》古诗教学展示课。整节课,通过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开火车朗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朗读古诗的三个层次: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意境。并在学习本课的基础上拓展古诗的击节而诵、吟唱等多种方式方法。

展示课后,郝秀秀老师就此次古诗教学的备课思路进行阐释——在偏重朗读的同时,落实识字写字目标,并通过更多的形式激发孩子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此后,高学雷老师从“缘何学、学什么、怎样学”三个角度进行了小学古诗文教学的讲座。那小学古诗文缘何学呢?高老师立足于语文课程标准,言明经典诵读在小学所占比重逐渐增加。而既然学,当然要学经典。所谓“经典”——经者,常也;典者,高雅而不浅俗。经典即能够流传于后世的经典之作。

知道了缘何学、学什么,高老师对小学古诗文“怎样学”进行了指导与示范——击节而诵。对于“击节而诵”,高老师分别从“击节而诵之定义”、“击节而诵之工具”、“击节而诵之场合”、“击节而诵之技法”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所谓“节”,即古乐器,上和下开,可拍击成声,起表示拍子的作用。“击节而诵”顾名思义,就是打着节拍诵读。因此,手鼓、响铃、沙锤、三角铁,甚至手都可以担当“节”的角色。

对于击节而诵,高老师着重引导孩子在课堂中进行,因此,课堂就成为学生“击节而诵”的“主阵地”;而课余时间,孩子们自己利用多种工具进行强化和拓展,因此,课余是学生“击节而诵”的“游击区”。回到家中,孩子们利用喜马拉雅、荔枝电台等进行击节而诵,故家庭是孩子们击节而诵的“根据地”。

最后,高老师主要为青年教师们指导了“击节而诵”的技法。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只要使用简单的工具、掌握简单的节奏即可。如拍手、拍课桌、小手鼓等。

而中段的孩子,可以掌握稍复杂的节奏,除了低年级可以使用的工具外,还可以增加小军鼓、非洲鼓等乐器。对于高段的学生除了进行节奏的复杂编排,还可以适当进行吟诵的渗透讲解,如平仄长短、依字行腔、顺调而吟等。

高老师的这一讲座赢得了在座老师的热烈掌声,尤其是青年教师,对于小学古诗文的教学有了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之后现场更是进行了答疑环节,高老师对古诗文朗读目标的落实、击节而诵的实施细节进行了阐释说明。

在这样一场讲座中,各位青年教师收获颇丰。虽然活动结束了,但在探索朗读教学的道路上,我们却一直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文字:郝秀秀     图:高学雷工作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