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反应及常见反应(R-S)

Ramberg-Backlund重排

1940年,L. Ramberg和B. Backlund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反应,在此反应中用沸腾的氢氧化钾水溶液处理1-溴-1-乙烷磺酰基乙烷(α-溴砜)可以得到(Z)-2-丁烯。直到上世纪50年代,F.G. Bordwell及其团队通过大量的实验论证,终于阐明了此反应的机理。通过碱引发α-卤代砜经由一个三元环砜中间体重排为烯的反应称为Ramberg-Backlund重排。

Reformatsky反应

由α-卤代酯和锌粉制备得到的有机锌试剂对羰基化合物(醛、酮、酯)进行亲核加成生成β-羟基酯的反应。

不同的α-卤代酯的活性次序为:碘代酸酯>溴代酸酯>氯代酸酯>氟代酸酯,因氟和氯代酯不活泼,而碘代酯较难制备,故常用溴代酸酯。反应溶剂常用绝对无水有机溶剂,最常用的有乙醚、苯、甲苯、二甲苯等。

α-卤代酯不能与镁反应生成格氏试剂,但易与锌形成有机锌化合物。这是制备β-羟基酯的一个很好的方法。β-羟基酯可以用于制备β-羟基酸和α,β-不饱和酯。

有机锌试剂的活性比格氏试剂低,因此此反应的官能团兼容性高,但反应较慢。近年来,也有发现除锌以外的金属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特别是Sm(II)、Cr(II)、Ti(II),B(III)等。

Regitz重氮化合物合成

利用磺酰基叠氮与1,3-二羰基化合物或3-酮基酯反应得到 2-重氮基-1,3-二羰基化合物或2-重氮基-3-酮基酯的反应。

Reimer–Tiemann反应


碱性条件下苯酚和氯仿反应生成邻甲酰基苯酚的反应。

Reissert反应

喹啉或异喹啉在酰卤和氰基源存在下进行三组分缩合得到Reissert化合物,而后水解得到醛,喹啉羧酸和氨气的反应。

该反应中使改用N-氧化物的变体形式被称为Reissert-Henze反应。

Reissert吲哚合成反应

碱催化下邻硝基甲苯类似物和草酸乙酯缩合,进而还原,关环得到吲哚-2-甲酸类似物的反应。

Riley氧化

1932年,H.L. Riley等首次报道了使用二氧化硒氧化醛酮的反应。在此反应中,各种具有α-亚甲基的醛酮在很缓和的条件下被氧化物相应的1,2-二羰基化合物得到很高的产率。在这之后,使用SeO2的反应迅速发展,除了应用于羰基化合物,还用于氧化烯烃得到相应的烯丙醇或烯酮。使用二氧化硒氧化羰基α位亚甲基或烯烃的烯丙位的反应都被称为Riley氧化反应。二氧化硒氧化烯丙基位的C-H得到烯丙醇产物。虽然这试剂是有毒的,但是该反应非它不可,条件也很温和所以经常还是在被使用。如果加入助氧化剂TBHP的话,可以把二氧化硒的使用量减少到催化量。

Ritter反应,  Ritter反应


在强酸环境下醇和腈反应制备酰胺的反应。

Robinson–Gabriel反应

2-酰基胺基酮环化脱水得到2,5-二或2,4,5-三烷基,芳基或杂芳基恶唑的反应

Robinson关环反应

环己酮先对甲基烯基酮进行迈克尔加成,然后进行分子内的羟醛缩合关环得到六元环的α,β-不饱和酮的反应。

Robinson-Schöpf反应

1,4-二醛,3-酮基-1,5-戊二酸和伯胺缩合得到托品酮类化合物的反应。

Rosenmund-von Braun反应

芳基卤化物和过量的氰化亚铜在高沸点极性溶剂(如DMF,硝基苯和吡啶)中回流反应得到芳基腈类化合物的反应。

Rosenmund还原

酰氯在BaSO4,喹啉-S或硫脲钝化的Pd催化剂的催化下氢化还原得到醛的反应。如果不进行钝化,生成的醛会继续还原成醇,因此可能的副产物有醇,酯和烷烃等。反应常用的溶剂有甲苯、二甲苯等等。

Roskamp-Feng反应

1989年,Roskamp首先报道了利用氯化亚锡催化乙基重氮乙酸乙酯和醛反应制备β-酮酯的反应【J. Org. Chem., 1989, 54, 3258】。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各种路易斯酸(Sc(OTf)3,BF3, GeCl2)都可用于此反应。2011年,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冯小明教授,以手性氮氧–Sc(OTf)3络合物催化剂实现了首例催化不对称Roskamp反应。

Rubottom氧化反应


烯醇基硅烷用mCPBA氧化,水解得到α -羟基化产物的反应。

Rupe重排


酸催化下α-炔基叔醇重排生成α,β-不饱和酮的反应。此反应机理和Meyer-􀀐Schuster重排类似,但α-乙炔基叔醇则得到α,β-不饱和醛而不酮。Meyer-􀀐Schuster重排的反应条件比较温和,而Rupe重排一般是在回流状态下反应。

史氏不对称环氧化反应


反式二取代的烯烃或三取代的烯烃在果糖衍生的手性酮催化下利用Oxone作为氧化剂进行不对称环氧化的反应。此反应的一大特点就是利用了有机催化剂。

Saegusa氧化反应

钯催化下将烯醇基硅烷转化为α,β-不饱和酮的反应。此反应也被称为Saegusa–Ito氧化反应。由于反应需要摩尔当量的醋酸钯催化剂这一不足点,为了减少催化剂用量,反应被进行各种改良。例如,DMSO溶剂中,用氧气将钯再次氧化从而达到催化循环(拉洛克改良法),或用二价铜代替氧气做氧化剂,还有一种方法是以碳酸二丙烯基酯做氧化剂。

Sakurai allylation reaction

Lewis酸催化下烯丙基硅烷作为碳亲核试剂进行烯丙基化的反应。此反应也被称为 Hosomi–Sakurai反应。底物如果是单纯的羰基化合物,则产物为醇。

Sandmeyer反应

1858 年,Peter Griess首次发现了芳香重氮化合物。1884 年,德国化学家T.Sandmeyer在用乙炔铜和苯胺的重氮盐(PhN2Cl)合成苯乙炔时,得到的主产物却是氯苯,经过仔细研究,发现原来是由于反应中产生的CuCl催化使重氮基被氯取代。随后,Sandmeyer发现用CuBr和CuCN也能得到相应的溴苯和苯甲腈,因此我们把这一类反应称为Sandmeyer反应。1890 年,L.Gatterman发现直接用铜粉和盐酸或氢溴酸也能从苯胺得到相应的氯苯或溴苯,这种类型的反应称为Gatterman反应。1927 年,同样是德国的化学家G.Balz和G.Schiemann发现直接加热苯胺的硼氟酸重氮盐能得到氟苯,这就是Balz-Schiemann反应。1935 年,F.B.Dains 和 F.Eberly用KI去处理重氮盐,成功合成了碘代苯5。随后重氮化羟基取代和重氮化去胺反应也相继被发现,加上偶氮反应,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芳香重氮化合物反应体系。

Sanford反应


在钯催化下通过导向基团(如吡啶和嘧啶)进行C-H位乙酰氧基化得反应.

Sarett-Collins氧化(Sarett-Collins Oxidation)

1953年、Sarett等人报道了用无水铬酸酐的吡啶溶液进行醇羟基的氧化反应。之后,1968难Collins等人,结晶出了红色的CrO3・2Py晶体,在二氯甲烷中进行同样的氧化反应,作为改良法被推广使用。

该方法对于合成酸不稳定的醛或酮来说十分有应用价值,另外相对于底物,该反应需要大大过量(6当量以上)的氧化剂才能反应完全。同时由于该氧化剂存在吸湿性问题能够导致试剂分解失活,所以需要现配现用。

Schiemann反应

由芳胺制备四氟硼酸的芳香重氮盐(ArN2+BF4-)热分解得到芳香氟化物的反应。此反应也被称为Balz-Schiemann反应。

Schlittler–Müller反应

苯乙胺和醛基乙缩醛缩合并在酸性条件下关环得到异喹啉的反应,此反应和Pomeranz–Fritsch反应类似,只是反应底物对调。

Schmidt 三氯乙酰亚胺酯糖苷化反应

在路易斯催化下糖的三氯乙酰亚胺酯对醇或酚进行糖苷化的反应。

Schmidt重排

Schmidt反应是指酸催化下叠氮酸或叠氮化合物和亲电试剂(羰基化合物,叔醇和烯烃)反应重排放出氮气得到胺,腈,酰胺或亚胺的反应。

Scholl反应


在Friedel-Crafts反应催化剂催化下消除两个芳基氢形成芳基-芳基键的反应。机理与Friedel-Crafts反应类似。

Schotten-Baumann反应

1884年,C. Schotten报道了在水中氢氧化钠存在下由哌啶和苯甲酰氯反应高效合成N-苯甲酰基哌啶的反应。1886年,E. Baumann发现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醇和苯甲酰氯反应可以得到苯甲酸酯,醇和苯甲酰氯在水中混合,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产物酯可以快速高产率的析出。Baumann还发现多羟基的化合物如葡萄糖和甘油也可以利用此反应进行苯甲酰化。在碱的水溶液催化下,醇或胺与酰卤或酸酐反应制备酯或酰胺的反应被称为Schotten-Baumann反应。

Seyferth-Gilbert增碳反应

Seyferth-Gilbert增碳反应是指在碱催化下重氮甲基膦酸二甲酯与醛或芳基酮在低温下反应得到炔的反应。 Ohira-Bestmann改进法转而使用1-重氮基-2-氧基丙基膦酸二甲酯可以使碱不稳定的易互变异构化的醛发生反应,而在Seyferth-Gilber条件下主要发生羟醛缩合:

Shapiro反应

在丁基锂催化下醛酮的苯磺酰基腙分解并和亲电试剂反应生成烯的反应。Shapiro反应是Bamford-Stevens反应的一个变体。之前常用的碱有烷基锂和格氏试剂,后来也会用 Na, NaOMe, LiH, NaH, NaNH2等碱类。Shapiro反应的产物通常为取代较少的烯烃(动力学产物),而Bamford-Stevens反应则生成取代较多的烯烃(热力学产物)。

Sharpless不对称羟胺化

在很多的生物学上很重要的分子中,立体β-胺基醇结构单元是关键的部分。要合成这样的分子或其衍生物,烯烃与这两种杂原子直接加成为最直接的方法。虽然20多年前就已经知道的锇或钯参与的烯烃氨基羟基化反应,但是为了将这一反应发展成为催化性的不对称过程,仍存在一些问题。小组最近发现的锇参与的不对称氨基羟基化反应(AA反应),可以优异的对映选择性和极好的产率直接将这种官能团引入烯烃。

Sharpless不对称环氧化反应


叔丁基过氧化氢,钛酸四异丙酯和单一构型的酒石酸二乙酯对烯丙醇进行对映选择性的环氧化的反应。

Sharpless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

RL:最大取代基,RM中等取代基,Rs:最小取代基。

含有(DHQ)2-PHAL的催化剂为ADmix-α

(DHQD)2-PHAL

含有(DHQD)2-PHAL的催化剂为ADmix-β

锇催化剂和金鸡纳碱衍生物催化下烯烃对映选择性顺式双羟基化反应。

Sharpless烯合成反应

由邻硝基苯硒氰、Bu3P和醇反应得到的邻硝基苯硒醚经氧化順式消除制备烯烃的反应。此反应底物醇主要是伯醇,利用其他方法制备邻硝基苯硒醚,进而进行氧化消除得到烯烃也归为此反应。

Shiina大环内酯化反应

羟基羧酸利用2-甲基-6-硝基苯甲酸酐(MNBA; Shiina试剂),催化量的缩合剂(DMAP, DMAPO, PPY, etc)和三级胺,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大环内酯化的反应。此反应是东京理科大学的Isamu Shiina教授在1994年率先报道的,当时是用路易斯酸催化反应。后来又在2002年发表了在碱性条件下利用亲核催化剂进行酯化的方法。

Simmons-Smith环丙烷化反应

1958年,H.E. Simmons和R.D.Smith首次利用二碘甲烷和锌铜偶(Zn-Cu)将无官能团烯烃(如环己烯,苯乙烯)具有立体选择性地转化为环丙烷。这一反应后来得到普遍使用,并且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制备环丙烷的反应,此反应以发现者Howard EnsignSimmons, Jr.和R. D. Smith命名--- Simmons-Smith环丙烷化反应。运用CH2I2-Zn对烯烃的环丙烷化的反应。在天然产物、合成化合物等具有生理活性以及医药品中大多存在环丙烷基团。即使是现在,开发高效的环丙烷化反应也是很有需求的。通常,该反应中使用的是锌与铜或者银做成的合金。有机锌卤化物和烯烃反应,通过游离的卡宾化合物得到环化产物。除了Zn,其他还有Et2Zn, Cu, R3Al, Sm(Hg)也能用于该反应,CH2N2-ZnI2体系的使用也有过报道,同时,相应的生成物的位置选择性,立体选择性也不尽相同。特别是,均一体系CH2I2-Et2Zn条件(古川法)的再现性非常好。一般的话,拥有给电子基团的烯烃的反应活性比较高。加入BF3等Lewis酸可以加速该反应,并且官能团的选择性高,条件温和,基本没有副反应的产生。

Skraup喹啉合成

苯胺,甘油,硫酸和氧化剂 (如PhNO2)反应制备喹啉的反应。

smile重排反应

分子内的芳香亲核重排反应。

反应特点:1、底物的芳环的邻位或对位必须有吸电子基团(EWG)活化反应;2、如果不只一个活化基团(R 2 =EWG)重排速率加快;3、间位的吸电子基团通常不能充分活化反应;4、当没有活化基团时,或者R1和R2为给电子基团时重排很慢或不反应;5、对于底物除了苯环外,像吡啶或嘧啶等杂环也能发生此反应;6、在强碱条件下,当 Y=SO2,XH=CH3,并且没有活化基团时,进行的重排反应被称为Smiles-Truce重排;7、XH基团的亲核性和 Y 基团的离去性两个因素互相作用对重排的速度有显著影响;8、当XH=NH2 时,不加碱,Y不是好的离去基团,反应都能进行;9、Y基团的负离子的稳定性越好反应速率越快(e.g., Y = SO 2 > SO > S);10、当Z基团是芳环的一部分时 (双芳环体系),Z芳环上有吸电子取代基也可以加速反应;11、双芳环体系下,非Z芳基的6-位(Y的邻位)的取代基可以加速反应,在反应构象下,它可以迫使迁移芳环和另一个芳环处在垂直位置,有利于反应进行;12、当Y基团和XH基团具有相似的负离子稳定性时,Smiles重排为可逆反应。

Sommelet–Hauser重排

苄基季铵盐在氨基碱金属化合物的作用下得到铵叶立德中间体,接着进行[2,3]-Wittig重排生成邻甲基苄胺的反应。

Sommelet反应

卤化苄在六甲基四胺(HMTA)的作用下转化为相应的芳基甲醛的反应。反应机理与Delépine胺化反应类似。HMTA有刺鼻的臭鱼味,使用时要注意。

Sonogashira反应

Pd/Cu催化的芳卤或烯基卤代物和端基炔进行偶联的反应。反应机理和Cadiot–Chodkiewicz偶联与Castro-􀀐Stephens反应类似。Castro-􀀐Stephens反应是用化学当量的铜催化,而Sonogashira反应则用催化量的钯和铜催化。

Staudinger还原

叠氮化合物和三级膦 (如, Ph3P)反应得到偶磷氮基化合物(如膦亚胺)中间体,水解得到相应的胺的反应。亚胺基膦可以用作多种化学反应的中间体,也可与羰基反应生成亚胺(aza-Wittig反应)。

Staudinger烯酮环加成反应

烯酮分别和亚胺,烯烃或羰基进行[2 + 2]环加成得到β -内酰胺,环丁酮或β -内酯的反应。

Steglich酯化反应

在DMAP催化下,以DCC为偶联试剂的酯化方法。1978年Steglich首先提出【Angew. Chem. Int. Ed. 1978,17,522】,该方法条件温和,可用于位阻大的或对酸敏感底物的酯化,适用于从叔丁醇制备叔丁酯。而传统的Fischer酯化法(酸催化酯化)会导致叔丁醇消除。该法也可用于硫代酸酯的合成。

Keck在研究用此方法合成大环内酯时,发现加入DMAP.HCl可以提高质子转移效率,提高酯化收率。【J. Org. Chem. 1985, 50, 2394】

Sternbach苯二氮䓬合成

胺与3-氧喹唑啉反应得到重排产物1,4-苯二氮䓬。

chlordiazepoxide (Librium):氯氮䓬(利眠宁),弱安定药,具有镇静、抗焦虑、抗惊厥及肌肉松驰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焦虑症,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失眠及高血压等。与其他抗癫痫药合用可抑制癫痫大发作或小发作。长期大量服用可成瘾。

Stetter反应

醛和α,β-不饱和酮在噻唑盐的催化下反应制备1,4-二羰基化合物的反应。噻唑盐是氰离子的安全替代试剂。此反应也被称为 Michael-Stetter反应,机理和安息香缩合类似。

与此反应构成竞争的是1,2-加成的安息香缩合反应。但安息香缩合反应是可逆的,而Stetter反应的产物又更稳定,因此主要产物是1,4-加成产物。

Stevens重排

在强碱作用下与氮相连的碳中有一个碳连有吸电子基团的季铵盐重排得到叔胺的反应。

Stille-Kelly反应

钯催化下分子内的二芳基卤代物利用二锡试剂进行交叉偶联的反应。

Stille偶联反应

Stille偶联反应是指有机锡试剂和卤代物或类卤代物在钯催化下进行CC键偶联的反应。此反应对卤代物的R基团限制较少。反应的条件比较多,另外正如下方介绍的卤代物和有机锡试剂种类很多,互相进行偶联,因此此反应可以合成的产物也很多。

反应一般在无水无氧惰性环境中进行,反应条件较温和(接近中性条件),等计量的Cu(I)可以提高反应的专一性及反应速率。氧气会使钯催化剂发生氧化,并导致有机锡化合物发生自身偶联。本反应的缺点就是,有机锡试剂毒性较大,而且其极性较小,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虽然有机锡试剂很稳定,但是由于与Stille偶联几乎相同的Suzuki 反应的发现,Suzuki 反应使用有机硼酸及其衍生物,使用方便并且没有有机锡试剂的那些缺点,因此此反应的重要性迅速降低。

Still–Gennari 反应

1983年W.C.Still 和 C. Gennari第一次应用HWE反应的改进法通过醛制备(Z)-构型烯烃。膦酸二(三氟乙基)酯和醛在强碱条件下制备(Z)-α,β-不饱和酮或酯的反应。

Stobbe缩合反应

丁二酸二乙酯及其衍生物和羰基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缩合的反应。

Stork–Danheiser反应

β 烷氧基烯酮和有机金属化合物(格氏试剂或有机锂)反应接着进行酸处理得到另一种烯酮的反应,新生成的烯酮的羰基的位置是原料中烯醇醚的烯碳的位置。

Stork烯胺烷基化反应

此反应是Robinson关环反应的一个变体,大位阻的胺如吡咯烷与羰基化合物形成烯胺,接着在位阻较小的一侧与甲基乙烯基酮进行共轭加成。

Strecker氨基酸合成反应

氰化钠,醛酮和胺进行缩合得到α -氨基腈,水解得到α -氨基酸的反应。由于氰化钠毒性太大,而且溶解度不好,常用氰基磷酸二乙酯和丙酮氰醇作为氰源。

Stryker试剂(Stryker’sReagent)

三苯基磷亚铜(I)六聚体,通称为Stryker试剂。该试剂对热稳定,可以提供质子源,用于1,4-还原反应。

Suzuki–Miyaura反应

在碱存在下有机硼试剂和芳香或烯基卤代物(或芳香三氟甲磺酸酯)在钯催化下进行交叉偶联的反应。反应中碱的作用主要是促进金属转移。

Suzuki-镍催化Suzuki偶联反应

Swern氧化反应

利用草酰氯,DMSO和三乙胺将醇氧化为相应的羰基化合物的反应。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