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心之所向,素履而往
1
2015年,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
辞职的理由只有十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网友评价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
无独有偶,四百年前的明朝,中国有一个爱好探险的人,也曾向他的时代庄严宣布:“世界那么大,我要去走走!”
他,就是徐霞客。
1587年的1月5日,徐霞客出生于江苏江阴的一个富庶人家。
这家人富庶到什么地步呢?据说徐霞客的太爷爷当时分家产时,光田产就分到了12597亩。这些田产,从南走到北,能走五十余里。
徐家的家业,到了徐霞客的父亲徐有勉手里,虽然有所中落,但依然可以衣食无忧。只是这家人有点奇怪,徐霞客和他的父亲对科举考试皆不感兴趣,而是寄情山水,愿意一生用双脚丈量祖国的河山大地。
原来,徐霞客的某位高祖当年赴京考试时已经考中,却被传提前拿到试题有作弊的嫌疑,因此被当朝皇帝裁决终生不能再考。受这次事件牵连的还有唐伯虎,这就是弘治年间著名的“科场舞弊案”。
徐霞客少时聪慧过人,博览群书,但他读的最多的不是《论语》、《孟子》之类的仕进之书,而是如《山海经》、《水经注》之类的地理书籍。
当读到《晋书 陶渊明》时,徐霞客被陶渊明无意功名,弃官归隐的人生态度深深打动,他当即立下誓言:大丈夫应当走遍天下,朝临烟霞而暮栖苍梧,怎能拘于一地终老一生?!
2
二十二岁那年,徐霞客迈出了他科学探险和地理考察的第一步。
他在《徐霞客游记》的开篇这样写道:“癸丑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徐霞客的出游不是奔向一个又一个热闹的所在,他志在考察祖国的山川形胜,地理概貌,因此他多行在深山巨谷、穷乡僻壤之中。
他“攀悬崖,渡急流,冒严寒,斗酷暑,忍饥渴,避豺狼”,间或遇盗贼劫掠,又遭仆人相弃,更为凄惨的是,他常常日困危崖之上,夜宿霜露之下。
令人钦佩的是,不管这样的行程有多艰苦,不管每时每刻要面临怎样的危险,徐霞客都没有打过退堂鼓,只要那双病足还能走,他就不会停下行进的脚步。因为,他从小立下的志向就是:今生许身山河,用心触摸祖国的每一寸肌肤。
每天晚上,结束一天的行程,徐霞客就会点起油脂,将白天的见闻、发现和收获详细记录下来。从22岁开始,到54岁去世,徐霞客有三十年的时间一直在路上。他每年春天出发,秋天从遥远的地方回来,陪伴老母妻儿,来年重新启程。
在徐霞客游历的三十多年里,在几乎没有外界资助的情况下,他先后到过江苏、浙江、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16个省、市、自治区,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说他是“明朝第一驴友”毫不夸张。
徐霞客的游历不是走马观花似地寻奇访胜,而是通过亲身跋涉,探索蕴藏于地理山川之中的奥秘。
首先,徐霞客对许多河流的水道进行了探索,其中以长江最为深入。长江的的发源地究竟在哪儿,很长时间都是个谜。
战国时期的《禹贡》一书提出了“岷江导江”的说法,但徐霞客“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断定金沙江才是长江的上源。
1978年,国家派出考察队,正式确认长江的正源是唐古拉山的沱沱河。虽然徐霞客最终没能找到长江的真正源头,但他为此所做的早期探索,仍然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其次,徐霞客还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
我国的西南地区石灰岩分布广泛,徐霞客深入了其中一百多个洞穴,如实记录了他的观测结果。在他去世后100多年,欧洲人才开始考察石灰岩地貌,法国的洞穴联盟专家巴赫巴瑞曾表示:“徐霞客是早期真正的洞穴专家”。
除此,徐霞客还对火山、温泉等地热现象进行了考察研究,对各地的物候变化、手工业、农业以及交通等方面做了生动的描述和记载。
徐霞客曾两次登上黄山,通过目测和攀爬,他发现“莲花峰”要比“天都峰”高一些,“莲花峰”才是黄山的第一高峰。
后经现代科学手段测量,“莲花峰”确实比“天都峰”高出了54米,关键是两者之间相距1.1公里,可见,作为探险家的徐霞客,有着怎样精准的目力。
3
徐霞客去世以后,他的次子和好友季孟良对他的日记进行了编纂整理,最终形成了《徐霞客游记》一书。钱谦益曾称赞此书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徐霞客游记》以实地考察为依据,生动、准确、详实地记录了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景观。它不但纠正了古代一些地理书籍的谬误之处,还有不少新的发现,因而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徐霞客游记》还具很高的文学价值。它不仅篇幅宏大、内容丰富,是以前的任何游记都无法比拟的,而且在写景、抒情等方面皆有独到之处,体现了徐霞客深厚的文学素养。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这样评价:“《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
徐霞客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地理探险事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徐霞客曾这样说:
“张骞凿空,未暏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
与张骞和唐玄奘相比,徐霞客是自豪的,因为前两者的出游,都是官府所派,都有强大的政府作为后盾。而徐霞客是以一己之力,在一个还非常落后的时代进行科学考察。凭着坚定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意志,他成功了。
他一生不受名缰利锁的羁绊,他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之间,无拘无束地放飞灵魂。他没有向生活的苟且妥协,他用多半生的时光,找到了心中的诗和远方。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或是向往自由的梦,或是实现自我的梦。无论你如何选择,只要你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便是无憾了。
心之所向,素履而往。
-作者-
张风莉:笔名雨枫,中学语文教师,甘肃省白银市作协会员,公众号《唐诗宋词古诗词》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