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道我的主打是奇险艰涩,却不知我的温婉细腻
作者:杜朝辉
唐天宝年间,浙江武康县,朝廷派出的钦差大臣正接受县令的宴请。此时武康县的百姓生活艰难,而宴席上却是山珍海味。正当众人觥筹交错之际,突然从外面闯进来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小叫花子。
县太爷很不高兴,唯恐钦差大人怪罪:“去去去!滚出去!哪里来的小叫花子!”
不料小叫花子一点儿也不惧怕,挺着腰板回了县太爷一句:“家贫人不平,离地三尺有神明!”
县太爷刚要暴怒,钦差大人拉住他:“别急,看我怎么收拾这个家伙”。
钦差阴阳怪气地对小叫花子说:你想在此吃饭,也可!但我要考考你,若答得上,就留你吃饭,若答不上,可别怪我不客气呀!”
看着小叫花子穿着破烂,“小小青蛙穿绿衣”,钦差嘲讽地说出上联。
小叫花脱口而出:“大大螃蟹着红袍”。
当时钦差大人正穿着红袍在吃螃蟹呢,气得不行,又不便发作,只好留下小叫花子吃饭。但心里一直在琢磨怎么对付这个小孩,挽回面子。
三杯酒下肚,见小叫花吃得正香,他便又出上联:“小小猫儿寻食吃”。
小叫花看着正得意的两位官爷,不卑不亢回道:“大大老鼠偷皇粮”。
钦差与县令听罢,吓得浑身冒汗,再也不敢出声了。因为他们吃的饭正是用的救灾皇银呢。
这位机智聪明的小叫花,就是唐代诗人孟郊。
这只是后来流传在德清(武康)民间的一个传说,故事多半为杜撰。但孟郊本人却是真实的存在。他因为那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歌颂母爱的《游子吟》而被人们记住了名字,人们也看到了他情深婉致的一面。然而在当时,这首诗却少有人知,人们推崇孟郊,是因为他创作风格的奇险艰涩。《新唐书》有评曰:“为诗有理致”“然思苦奇涩”,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看一下。
曾经“春风得意”
751年,孟郊出生于湖州武康一个小官吏家庭,其父为昆山县尉,收入不高,家境清贫。小孟郊的童年过得不甚快乐,既不能像大户人家的孩子那样锦衣玉食、逍遥自在,又不能像穷人的小孩那样嬉戏于田间巷陌、无忧无虑。
小小的他在父亲的严厉管教下,整日苦读经书,学问虽日渐长进,但性格孤僻,脑袋里满是奇特的想法,不合群。
青年时的孟郊就突发奇想,欲成高人。于是隐居于嵩山,每日洗心修禅,闲来读书吟诗,高兴时游走于山水间,自得其乐。也许是修道难成,也许是尘心未净,中年时便结束隐居,开始游历生活,从中原大地到江南水乡,都留下过他的足迹。
791年,孟郊在家乡落脚,决定考取功名。同年,在湖州举乡贡进士,获得入京应试进士的资格。
次年,孟郊信心满满,大步踏上进京赶考之路。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孟郊的第一次进京考试失利了。
好在这次京城之旅也有收获,那就是结交了后来的文坛大咖——韩愈。韩愈当时也在寻求仕途之路,同在应试的过程中,结识了孟郊,两人一见如故。《旧唐书》本传这样说“性孤僻寡合,韩愈见以为忘形之”。
韩愈推崇古文,发起古文运动,反对魏晋以来的讲究对仗格律的骈体文,提倡“文以载道”,以古文来振兴儒学。他的诗奇特雄伟、光怪陆离、力求新奇、重气势。
而孟郊的创作态度是“耻与新学游,愿将古农齐”宣扬仁义道德,歌颂尧舜古风。因此,当两人相遇时,共同的文学创作主张便成为两人间交心的纽带。
韩愈在《荐士》中对孟郊诗风进行了高度评价:“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
792年的应试不第,让孟郊十分懊恼,他认为科举都是有钱人的游戏,是愚弄人的玩意儿。此后三年回家休养,拒绝参加考试。
796年,在母亲的强烈要求下,46岁的孟郊再次入京参加了进士科考试。这次,他高中皇榜。对一直郁郁寡欢的孟郊来说,这次中举,大大提高了他的士气,“得意洋洋”,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有诗为证: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而就是他的这一得意,成就了两个成语:春风得意、走马观花。
伤过、痛过、失望过
800年,中进士后一直候任的孟郊终于接到了朝廷的任命:溧阳县尉,这是一个跟他父亲当时一样级别的小官。韩愈得知,在《送孟东野序》中说:“东野之役于江南,有若不释然者”,他看出孟郊对这一任命是不满意的。
事实上也是如此,孟郊在溧阳,对公务消极对待,一有空就跑到城外一处叫“投金濑”的地方自娱自乐,很像学生逃学的样子。他常常一个人坐在那里,看水看景,独自吟咏,思考人生。
这幅懒散的样子,县令怎能容忍,县令向上级打报告,罚扣孟郊的薪水。本来县尉就没多少工资,再被罚扣,日子也没法过了,于是干脆辞职,拍拍屁股走人吧。
此后两年落魄的日子甭说了。好在806年,同样提倡崇尚古风、恪守古道的河南尹郑馀庆看中了他,聘其为水陆转运使,从此孟郊定居于洛阳。生活有了起色,不用再为粮米发愁了。
不幸的是次年,其子突然暴病身亡。这对57岁的孟郊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致其忧郁的性格雪上加霜,他只能寄情于诗歌,在诗歌中寻求精神的安慰。“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这是他用情专注于诗歌的真实自白。
他还把自己的压抑情绪融入到诗歌的意象中。往往用“死、剪、烧、骨、录、折、断、攒”等狠字和一组组险怪、生硬、艰涩的句子,来表达他心中难言的愤懑愁苦。
他在《秋怀十五首》之十二写道:“老虫干铁鸣,惊兽孤玉咆”;
在之十五中写道:“病骨可剸物,酸呻亦成文。瘦攒如此枯,壮落随西曛”;
在之二中写道:“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他的这些诗,让人读后也感觉凄凄焉。因此后人文人对此创作理念多有不屑。
金代才子元好问在其《论诗三十首》中嘲讽道:“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然而在唐代,孟郊的创作风格得到了推崇,因为在那个时代,复古之风盛行,得到赞誉是必然的。
温柔细腻亦是我
在唐代,人们推崇孟郊奇险艰涩的诗风,却忽视了他创作风格的另一面:情深婉致、温柔细腻同样也体现在他大量的作品中。
比如写夫妻之情的《结爱》,婉约细腻,有如出自女家之手,想必宋代才女李清照读之也甘拜下风吧。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
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801年,就在孟郊任溧阳县尉后生活稍有安定之时,他便把母亲接到了溧阳。经历了较多的人情冷漠,感于亲情的温暖,回想母亲对自己的抚养与深爱,他写下这首千年后家喻户晓的小诗《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通过描写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用语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清新流畅,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可谓影响深远。
这不,到了清代,溧阳又有两位诗人吟出了类似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
作者:杜朝辉,山东潍坊人,中学思政课教师,古诗词爱好者。
注:现在新建了粉丝群喔,想入群的朋友,在公众号会话里发送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