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传说】导语·久远的曾经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闇闇,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屈原《天问》

译文:

请问远古开始之时,谁将此态流传导引?

天地尚未成形之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

明暗不分浑沌一片,谁能探究根本原因?

迷迷蒙蒙这种现象,怎么识别将它认清?

白天光明夜晚黑暗,究竟它是为何而然?

阴阳参合而生宇宙,哪是本体哪是演变?

天的体制传为九重。有谁曾去环绕量度?

这是多么大的工程。是谁开始把它建筑?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最是喜欢坐在爸爸身边,央他给我讲故事,说白雪公主、海的女儿,谈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还有那盘古开天、女娲造人。那时的我最是天真浪漫,对世界充满好奇也充满疑惑,我曾经很是奇怪为何公主们总是要王子来救,那些善良而又强大的妖怪们都去了哪里?海的女儿也住在龙宫之中吗,她是否认识那位被哪吒打死的龙三太子?小红帽遭遇的大灰狼为何不化作人形,偏要留着狼头装作外婆,又如何不会被识破?

再长大一些之后,同学们疯狂的迷恋《圣斗士星矢》、《美少女战士》……那时候的男生们总是喜欢一边摆着各种奇怪的动作,一边大喊“看我的庐山百龙霸!”、“接我一招天马流星拳!”女生们则偷偷攒下零花钱一点一点收集着美少女战士们的卡片和贴纸,幻想着留上月野兔的包包头,哪一天也能够邂逅奇迹、成为月亮公主。

文化的多元与繁杂让我们在乱花中迷了眼,在日本动漫陪伴下长大的我们懂得希腊神话(圣斗士星矢系列)、印度神话(天空战记)、北欧神话(魔侦探洛基),乃至于埃及神话(游戏王、天是红河岸、尼罗河女儿),却遗憾地对中国神话知之甚少。当然,我们从动漫作品中了解到的神话故事也只是皮毛,甚至与真实版本相去甚远,然而它们毕竟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倘若当时有着如今这般发达的信息网络条件,想必有不少狂热粉丝们已经将作为原始背景故事的神话典故好好研究一番了。

真正让我开始了解中国神话体系的是90年代末左右放映的《西游记》(包括六小龄童主演的真人版电视剧,以及一部《西游记》动画片),以及让很多人至今都念念不忘的90版《封神榜》。这两部巨作是我们如今对于中国仙家体系的主要认识来源,然而遗憾地是它们也并不能完全解答屈原在《天问》中所发出的疑问——亦即上古神话传说的内容。

《西游记》电视剧

《西游记》动画片

《封神演义》群像

当然,宇宙是如何形成这个问题,早有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等在进行研究和解答,我在这里要探讨的也并不是物质层面的东西,而是从民族性角度出发,我们中华民族的起源究竟是什么,我们凭什么自称为“炎黄子孙”。盘古是谁、女娲是谁,伏羲是谁、三皇五帝又是谁,他们源于何,归于何,他们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

这是我一直想要弄清楚,却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能弄懂的问题。由己及人,我决定开立一个专门讲解中国神话传说的专题系列,之后或许也会穿插介绍其他国家的神话典故,当然,读者们若对某个神话感兴趣,也可以留言告知我,我将视情况提前编辑整理。

那么在真正开始之前,我还是想先从以下四个问题和大家聊聊神话传说:1、什么是神话传说;2、神话传说与历史有何关系;3、神话传说是封建迷信吗;4、我为什么要谈神话传说。

1、什么是神话传说?

我国古来其实并没有“神话”一词,这个概念是近世纪从国外输入进来的,在今日学科体制中归属于“民间文学”。高尔基曾在《苏联的文学》一书中对“什么是神话”这个问题进行过解答:“一般说来,神话乃是自然现象,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即神话并非无中生有、凭空捏造,而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托,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影射,或是愿景。

19世纪中期,由德国学者麦克斯·缪勒开创的比较神话学,第一次将西方历史的由来同东方印度文明相联系,开启了西方人对印欧语系、印欧人种和印欧文化的新认识。“伴随着20世纪的后现代思想潮流,'神话’概念发挥着引导学术变革的重要转向作用。神话如今早已不是仅仅局限在民间文学课堂上的早期文学体裁了,它真正成为引领人们重新进入所有文明传统之本源和根脉的一个有效门径。研究实践表明,神话作为跨文化和跨学科的一种概念工具,它具有贯通文史哲宗教道德法律诸学科的多边际整合性视野。从这种整合性视野看,神话是作为文化基因而存在的,它必然对特定文化的宇宙观、价值观和行为礼仪等发挥基本的建构和编码作用。因而,不光是学习文学要从神话开始;要进入历史,首先面对的就是神话历史;要进入哲学史,首先就要熟悉神话哲学和神话思维。(叶舒宪《中国的神话历史——从“中国神话”到“神话中国”》)”

神话的作用究竟是否会像上文叶舒宪老师所认为的那样,我暂时不敢妄下定论,但我对于其“神话作为初民智慧的表述,代表着文化的基因。”这一判断却十分认同。由于历史年代久远,远古的历史资料难以获取,而且当时并没有关于历史学的严格定义,所以很多历史故事其实会以神话的形式口口相传,流传至今。而神话作为最早的文化典籍,其中蕴含的精神、哲理和表达方式都从根本上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思想,真真可被称作文化基因。

2、神话传说与历史有何关系?

上文说过,神话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影射,或是愿景,因此可以说神话亦是人话,神史也是人史。

从各族神话传说的发展情况来看,最早出现的古神一般都是自然神,人们尊太阳、月亮、风雷云电、花草树木、凶禽猛兽,甚至于微小动物为神(非洲布须曼人信奉的卡隐神就是一种蚱蜢),这是因为原始人在进化之初十分弱小和脆弱,他们在大自然的优胜劣汰竞争体系中并不具备优势,更准确点说他们其实处于劣势地位,每日朝不保夕、忍饥挨饿,随时随地警惕着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其他生物的侵袭。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先祖们却并未得过且过,反而开始了思考,他们对大自然的景象充满了惊奇却找不到原因,于是选择相信万物有灵,尊其为神,并从这些简单和蒙昧的观念中,产生出了原始神话和原始宗教,开始进入“两手教导头脑,随后聪明一些的头脑教导两手,以及聪明的两手再度有力地促进头脑的发展的时候”(高尔基《苏联的文学》),亦即从蛮荒时代开始进入原始公社制度时代。

然而自然崇拜并非一味遵从、俯首称臣,人类先祖们尊崇强者、追求力量,他们敬畏自然,却从未放弃过战胜自然的念想,于是人神崇拜逐渐取代了自然崇拜。中华民族古老神话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创造人类和以石补天的女娲、钻木取火的燧人、尝遍百草的神农、驯养动物的王亥、教导人们种植庄家的后稷、治理洪水的鲧和禹,他们生而为人,却已经不再惮于自然,甚至反过来利用自然、探索自然、征服自然。于是人们尊其为神,这正是人类逐步摆脱自然桎梏,创造人类文明的里程碑。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神话里见到诸神子孙是怎样使用牛来耕田,怎样发明劳动工具,怎样创造车船武器,怎样创作音乐歌舞……这些传说里的创造和发明,亦是远古时代人们对于智慧和劳动的赞美。

女娲补天

燧人取火

之后人类生产力不断发展,随着原始公社制度的瓦解和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阶级概念。此时的人类终于不再对自然感到恐惧,却陷入了阶级对抗时代,亦即人剥削人的时代。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地位,开始人为地为自己增添神性,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号称自己为古神后裔,并将原本零散或单一的神话传说进行整合与再创作,构建出一个同样阶级森严的天庭,用君权神授来麻痹群众的反抗意识,同时在精神层面起到威吓和镇压的作用。然而文化的魅力正是在于不可控制性,虽然统治阶级一直推行愚民政策,但劳动人民的创造能力却无法被遏制,在日复一日的压迫之下,一批反抗至高神的新神应运而生:例如孙悟空大闹天宫、牛郎织女七七相会、二郎神华山救母、后羿射日等等,乃至于蚩尤、夸父和刑天等也代表着反抗者的不屈精神。

后羿射日

此外,有趣的是,当时的被统治阶级劳动负担极重,于是他们便在神话中寄托了不少能够减轻劳动工作量的设想,例如外国神话中的“飞毯”、“快靴”,又如中国神话里,长臂国的长臂、奇股国的飞车、治水的禹变成熊去打通轩辕山、七仙女一夜织成十疋云锦等,这些奇思妙想时至今日都依然还是具有一定借鉴和指引意味的。

3、神话传说是封建迷信吗?

若要谈神话传说,首先受到的质疑恐怕就是:“这不是封建迷信吗?!”正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怎么好到处散播此类鬼神故事呢。

这也是此前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以至于虽然从小就对中国传说感兴趣,却始终不敢投入精力和时间一探究竟。然而经过研究和了解,我如今可以很肯定地告诉诸位,神话传说和封建迷信,在本质上还是有着明显差异的。

周扬曾经在《改革和发展民族戏曲艺术》一文中对神话传说和封建迷信做过一番详细的分析:“无论是神话或迷信,本来都是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世界的一种幼稚的认识,一种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信仰;但两者的意义却有不同。因为并不是凡涉及超自然的力量的,都是应该唾弃的迷信;许多神话往往对于世界采取积极的态度,往往富于人民性;而迷信则总是消极的,往往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这种区别最突出地表现在对待命运的态度上面。神话往往表现人们不肯屈服于命运。相反地,迷信则恰恰是宣传宿命论,宣传因果报应,让人们相信一切都由命定,只好在命运面前低头。由于对命运的看法不同,因而对作为命运的主宰者的神就采取了不同的态度。神话往往是敢于反抗神的权威的,如孙悟空反抗玉皇大帝,牛郎织女反抗王母;迷信则是宣扬人对神的无力,必须做神的奴隶和牺牲品。因此,神话往往是鼓励人摆脱自己所处的奴隶的地位而追求一种真正的人的生活,迷信则是使人心甘情愿地做奴隶,并把奴隶的锁链加以美化。为什么我们反对迷信而赞成神话,其理由就在这里。”

简单来说,神话传说的宣传基调在于拼搏奋斗,有一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大无畏精神;封建迷信则宣扬宿命论,劝说人们放弃思考和挣扎,安安静静地在所属阶级度过一生即可。因此神话传说是积极的、向上的;封建迷信却是消极的、沉默的。

4、我为什么要谈神话传说?

文至最后,我想回归本篇导语的最终目的,那就是我为什么要开设这个【神话传说】系列,为什么想要专门和大家说说神话,尤其是中国的神话。

世界上的几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希腊、埃及,在古代都有着丰富的神话,其中希腊和印度的神话更是相当完整地被保存了下来。然而中国的神话,原先虽然不能说不丰富,可惜中间经过散失,如今只剩下一些零星的片段,东一处西一处地分散在古人的著作里,我们如今大多了解到的也是散乱的神话故事,毫无系统条理,完全不能与希腊各民族的神话媲美,个人认为这是十分遗憾的。

中国神话只存零星片段的原因,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列举了三点:

一是因为中国民族的祖先居住在黄河流域,大自然的恩赐不丰,很早便以农耕为业,生活勤苦,所以重实际、轻玄想,不能把往古的传说集合起来熔铸成为鸿文巨制。

二是又兼孔子出世,讲究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用教训,上古荒唐神怪的传说,孔子和他的学生们都决口不谈,因此后来神话在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中国,不但未曾光大,反而又有散亡。

三是神鬼不分的结果。古代的天神、地祇、人鬼,看来虽然有分别,然而实际上人鬼也可以化作神祇,人神混杂,原始的信仰变无从蜕尽。原始的信仰保存,新的传说便经常出现,旧传说受了排挤僵死了,新传说正因为它“新”,也发生不出光彩来,实在是两败俱伤。

私以为鲁迅先生分析的这三点是很有道理的,其中对于第二点,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神话传说之所以流传不广,是因为大部分神话都被“有心人”转化做了历史,他们费尽苦心将神人话,把神话传说加以理性诠释,如此一来神话就变作了历史。而一旦写入简册,神话就立刻面目全非了,人们也就渐渐只相信记载在简册中的历史,传说的神话逐渐消亡。

因此如果要了解历史,首先的确必须先弄清神话,然后有选择性地将某些神话同真实的历史区分开来,否则读史就不可避免地会被神话疑云所笼罩,看不真切。

话说回头,除了传说对于历史的影响之外,我也确实想要对中国神话的系统性梳理略尽微薄之力。中国神话流传至今,虽然记载十分散乱,但也并非无迹可寻。而且就如前文所述,神话乃是一族的文化基因,我希望日后孩子们在问起我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上古神史时,能够得到一个明确且有较为可信的答案。

此外,在信息大爆炸的21世纪,我们收集到的信息将更加鱼龙混杂,网络、影视、动漫等新媒体对于神话传说情有独钟,符号经济对品牌的推崇也必然会想要借助古老神话原型的巨大传播力量。年轻的网络人们将越来越多地从线上世界了解神话故事,然而他们接触到的多是经过改编和艺术加工过后的版本,同一个古神原型恐怕会被打造为许多不同的形象,在增加人们对于神话兴趣的同时也不免会让人们陷入迷茫(中国上古神话对于古神的记载原本就比较混乱,会出现许多同名现象,让后人十分疑惑与迷茫,行至今日这种混乱恐怕会更加严重)。

至少我在接触了多篇网络小说之后,已经对洪荒世界有了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但这些概念中多少是真,多少是网络作家自创的呢?例如现下十分流行的十二祖巫是否真实存在,诸天六圣是否真有其事(古籍中并无“十二祖巫”、“天道圣位”,这原是当代洪荒流小说盛行后诞生出来的虚幻之物)。当然我这里所指的是否“真实”对应的是是否在中国古代神话古籍中有所记载,以此与后生代的文学故事进行区别。

人们对于神,或者说对于非自然现象的崇拜与向往从未间断,这是因为人们受制于所处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必然有许多想做却无法做之事,有许多想看却无法看之景,于是人们将自己的愿望寄托于神,请神帮助自己完成,或是为神创造条件完成这些愿望。然而神灵既然是依托于人类而成,那么身上也必然留有人类的烙印,他们的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他们也要经历孤独(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等)、忍受灾患(女娲补天、鲧禹治水等)、平定战乱(涿鹿之战、封神演义等)、甚至于走向死亡(盘古垂死化身),他们也要为了自由、为了爱情、为了家人而挣扎求存(大闹天宫、牛郎织女、华山救母等),这不正是人类历史上亘古不变的永恒主题么。

涿鹿之战

神话即人话,神史即人史,正所谓:“及及生存起竞争,流传神话使人惊。铜头铁额今安在?始信轩皇苦用兵。(王国维《读史二十首》)”因此我认为人们大可不必对神话敬而远之,又或是敬谢不敏,只有了解了中国神话,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否则恐怕连先贤们的诸多著作多看不太懂,毕竟其中多有引用神话典故),也才能更好地明白中国精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