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志》| 崔琰传——我天生就长这样,怪我咯!

这是《真.三国志》第 55篇文章

今天来说 崔琰

录制人:幻子儿


崔琰,字季珪,今河北故城县人。

崔琰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欢击剑,崇尚武功。也就是说,前期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小青年。

直到23岁的时候,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崔琰才感慨自己肩上的责任,突然间想起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至此,崔琰发愤图强,开始研读《论语》等著作,有所小成。

29岁的时候,崔琰与公孙方等人结交,拜在大儒郑玄底下学习,然而学了一年不到,黄巾起义爆发。郑玄和其弟子跑到别的地方避难,那时正值社会动乱,大家在一起也经常吃不饱饭,有的时候就算有钱也买不到那么多粮食。因此,郑玄停止授业,辞谢众人,崔琰也只好离去,四处乱转,四年之后回到家乡,在家中以弹琴读书消遣度日。

至少,崔琰家境是不差的。

因为崔琰的家乡在河北,后来袁绍掌管冀州(河北)后,听说了崔琰的名声,于是征召他出来为自己效力。

当时袁绍的士兵专横暴虐,在军中缺乏军纪的情况下,士气低落。崔琰归到袁绍帐下后,就说:昔日荀况曾说,如果对士兵平日不尽兴训练,那么就算是碰上商汤,周武王这样的领导者,也是无法领导这种军队取胜的。如今天下大乱,路有冻死骨,百姓却未看到您的德政,您应该派遣专门的人员,清理街道,把每个遇难者好好埋葬,以表达您对死者的伤痛怜爱之心,追随周文王的仁慈之举。

袁绍听后,觉得很有道理,拜崔琰为骑都尉。

官渡前夕,袁绍在黎阳带兵,将部队屯扎在延津口,此时,崔琰劝说:天子如今被曹操拐去了许昌,百姓都是一些没什么文化的人,容易被忽悠,崇尚权威,他们只顺从朝廷的一方。我们不如谨慎点,稳扎稳打,向天子效忠,以便安定这一地区。

然而袁绍这次不听崔琰的建议,众所周知,官渡之战以袁绍的失败而告终。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又内斗,都想拉拢崔琰。然而崔琰不愿趟这浑水,托病不出,因而获罪,被关进了监狱。

幸得阴夔、陈琳的营救,崔琰才免于一死,由死刑改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生。

当然,这里的政治权利仅仅指的是袁氏集团的政治权利,等到后来曹操彻底消灭袁氏集团,兼任冀州牧的时候,又将崔琰从监狱里面放了出来,赋予了他在曹氏集团的政治权利。

曹操对崔琰说:我刚看了下冀州的人口档案,发现有三十万之多,冀州可真是一个大州啊。

崔琰却不以为然,面露哀色,说:如今汉家天下已分崩离析,九洲分裂,袁氏之间内斗不止,同室操戈。冀州百姓露尸荒野。明公拿下冀州后,却不为百姓干点实事,竟然一上来还感慨冀州人多,这不是一个仁义之师所做的的呀!

崔琰这么一说,旁人都大惊失色,暗暗为崔琰捏了一把汗:大兄弟,刚有了政治权利,不好好珍惜,小心又被剥夺了。

然而,曹操听了后却很满意,向崔琰表示了歉意。

206年,曹操征讨并州,留下崔琰辅佐曹丕守邺城。曹操一走,曹丕从平时的静若处子摇身一变,变成了动若脱兔的小青年,经常出去打猎。

崔琰于是又劝曹丕,应经据典,理论上,搬出《春秋》、《诗经》、《礼记》,实际上,袁氏集团的覆灭还历历在目,说得曹丕只好道歉,发誓从此再也不不务正业了。

213年,魏国刚刚建立,太子未立,理应由长子曹昂为太子,然而不幸的是,曹昂早死,按照顺序,应该轮到曹丕,但曹操却偏爱幼子曹植。

曹操于是发私信给各位官员,信中暗露对曹植的偏爱,崔琰收到信后,立即回信表明立场:我只听说《春秋》有立长而不立幼的说法,五官中郎将曹丕聪慧可爱,应当继承大统,我也将誓死捍卫这条原则。

曹植是崔琰哥哥的女婿,曹操看到崔琰如此为公不为私,大为赞赏。

崔琰在任时,曾推举过杨训,说:此人虽才能欠缺,但清廉贞洁,遵守正道。于是,曹操提拔了杨训,也就是这个人,葬送了崔琰的一生。

当然,关于崔琰的死,想必更大的可能是曹操想让他死,杨训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而已,有他没他,崔琰都得死。

216年,曹操称魏王,杨训上表夸赞曹操的功绩,胡乱吹了一通。当时就有人私下里评价杨训有阿谀奉承的嫌疑,认为崔琰荐人不当。

崔琰听说此事后,看了一遍杨训的表文,写信给他,说: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之。

因为事关生死,所以我贴出原文,有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翻译与理解,可能也就普普通通一句话,因为牵扯到了崔琰的死,因此被后人神圣化,妖魔化了。

看了你的表文,我觉得还可以啊,挺好的,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要知道,时间是流动的,不是静止的。今天大家说你阿谀奉承,也许到了明天,明年,大家又会是另一种看法。

我是这么理解的,一家之言罢了,如有不周到之处,还望海涵。

后来,有人将此事告诉了曹操,说他这封信是傲世不满怨恨咒骂,曹操大怒,罚崔琰为徒隶,但是崔琰的表情毫无变化,不知悔改。

最后,曹操说:崔琰虽然受刑,却不知悔改,与宾客来往,门庭若市,接待宾客时胡须卷曲,双目直视,好像有所怨忿。

于是将崔琰赐死。

崔琰死得真冤:我TM就长这样,怪我咯?!

据说崔琰体态雄伟,声音洪亮,眉目疏朗,须长四尺,很有威重的仪态,朝廷中人很是敬仰。

崔琰早年习武,而后读书,我觉得他的性格是直的,而且关于他的记载,都是劝啊劝,虽然他每次说得都很有道理。

当一个人跟所处的环境相重合的时候,那么他说的话,领导能听进去,因为人和环境的处境,是一致的。但现实并非总是如此,当人跟其所处环境不相重合的时候,那么他的直言会遭人怨恨。

也许,曹操心里是清楚的,崔琰的那封信根本说明不了什么,只不过就是想让他死。至于崔琰是怎么得罪曹操的呢,很有可能,崔琰有的时候不给曹操面子。就包括他之前因为曹植一事写给曹操的信,是信不封口的,而且最后一句提到:我,崔琰将用死来坚守嫡长子制度的这个原则。

一个经常说我会用自己的死来捍卫什么什么的时候,其实,他是很讨人厌的,因为这样子就不给旁边的人面子。

至少,可以说的委婉一点,至少,别说死。


The end!

下期人物:陈琳

(0)

相关推荐

  • 朱灵:曹魏元勋,几度沙场

    赋了高唐犹想像,不管孤灯明灭.各方势力中都有既有宗族子弟,也有着为数众多的外姓将领,其中佼佼者备受信任,可以在众多战事中见到他们活跃的身影.本篇就来聊聊朱灵,字文博. 朱灵是冀州清河人,汉末在清河地界 ...

  • 最熟悉的陌生人——曹操(六)

    (紧接上期) 李孚进出邺城的经历绝对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四人打马来到梁淇城(邺城北面城郊)时,李孚让随从去砍来几捆树枝,用刀削制加工了三十根问事杖,就是主管刑律的官员专用的凭杖,系在马边,然后四个人伪 ...

  • 曹操的替身,风流名士却被曹操用下流手法杀掉

    刘备有位同学,在曹操手下当组织部长,工作特别称职,堪称一代风流名士,但是却被曹操用文字狱给杀了. 在<世说新语>这部小说集里,他因为相貌堂堂,还当过曹操的替身. 这个帅哥叫崔琰,曹操为什么 ...

  • 他是清河崔氏的奠基人,三国最冤枉的人,因卷入夺嫡斗争而死

    军师联盟剧照 时光会偷偷溜走,但有些人能抓着它的小尾巴一起前行,看看那些白手起家的人儿,半生颠沛流离的刘备,豪情万千的曹操,他们真的将名字镌刻在了史书上,还有崔琰,字季珪. 内向少年的华丽转身 划重点 ...

  • 到底有哪些人参与了讨伐董卓?

    前文提及了曹操发起的讨董联盟,说是十路诸侯会盟,实际上响应者颇多,也是董卓的肆意妄为使得众家豪杰蠢蠢欲动.本篇就来梳理下讨董联盟的参与者. 189年末,曹操.卫兹.桥瑁等人就已经在组织讨伐董卓了,曹操 ...

  • 崔琰之死

    崔琰之死,是曹操称魏王之后发生的一件大事,也是曹操屠戮名士又一例证.在陈寿等史家笔下,曹操"性忌",既爱才,更忌才."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琰最为世 ...

  • 死于曹操之手的五位名士,除了杨修,你还知道哪一个?

    在<短歌行>这首诗中,曹操曾表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而这,自然体现出曹操求贤若渴,希望可以招揽天下人才的态度.当然,在汉末三国时期,曹操也确实在 ...

  •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 崔琰

    崔琰(?-216年),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东汉末年名士,司空崔林的从兄,曹操帐下谋士.崔琰相貌俊美,很有威望,曹操对他也很敬畏.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崔琰在给杨训的书信中写道& ...

  • 河北省邢台市籍三国名人:广宗县一人,清河县平乡县各四人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在汉末三国时期属于冀州刺史部.据不完全统计,籍贯为如今邢台市的三国名人共有九位.其中,广宗县一人,清河县平乡县各四人. 唯一一位广宗县籍的三国名人是魏文帝曹丕的皇后,名为郭女王. ...

  • 曹丕赐死甄宓后,为何要在其口中塞入污秽之物?

    三国时期出现的美女有很多,除了蔡文姬.邹氏.大乔和小乔以外,还是甄宓.文史不假个人认为,甄宓无疑是其中最具话题的一个传奇女性,极大地影响了那段历史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抱着公正客观的态度来还原历史,还 ...

  • 曹操攻下冀州后派人围住了袁绍府邸不让人进...

    曹操攻下冀州后派人围住了袁绍府邸不让人进去,并且命令不能杀害袁绍一家老小. 随军出征的曹丕知道了这事,立马带人赶往绍府.到了绍府之后,曹丕拔剑就要进去.一将军阻拦:"丞相有令,不能进去.&q ...

  • 崔琰:影响力越大,行事越要谨慎

    何人重觅鸾溪上,才问崔郎已渺然.家族的兴盛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清河崔氏在汉末还处于籍籍无名的状态,直到崔琰.崔林这一代人才渐渐兴起.本篇要聊的是崔琰之死. 崔琰,冀州清河郡人士,崔林的从兄.崔琰能成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