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璞:南北“三苏”故里行,谈古论今感叹多(上)|散文

张从振:童年,记忆中的那些糗事儿|散文

文/曾璞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一、谁的词作能超越“南三苏”的苏东坡?
巳丑年国庆大假刚结束一天,县委宣传部和社科联就组织“三苏”研究会人员奔赴“三苏”故里考察。
一说到“三苏”,很多人想到的是北宋时期眉山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因为在“唐宋八大家”中,他们一家就占了三位,全是文坛巨匠,就连苏轼的小儿子苏过,也因诗文著名,沾上了父亲苏轼的字号苏东坡而享“小坡”之誉。
话说北宋嘉佑年间,苏洵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进京赶考,三人因同时金榜题名而轰动京城。从此,苏氏父子名闻天下,被世人称为“三苏”。
那一年,主考官是著名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他想借科举考试,选拔一批人才,以振当时正在颓废的文风。苏轼的文章写得洒脱豪放,风格浑厚,充满才气。当欧阳修读到他的考卷时,立马被震住了,准备点其为状元。那时的考卷也是密封的,欧阳修反复推敲之后,觉得试卷的文风很象是他的弟子曾巩的,为了避嫌,就把它定为第二名。
放榜后,按礼节考中的学生要去拜谢主考官,不想以第二名身份来的不是曾巩,而是年青的学子苏轼,欧阳修才知误会了。这时,欧阳修想到文里有几句话特别出色,就问苏轼文句出处。苏轼的回答很有个性:“妙语何必问出处,行藏由我自在心!”
这样的文笔,这样的性格,让欧阳修很服气。他曾对老友梅尧臣说:“苏轼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读了他的文章,不禁让我汗颜。真痛快啊!我应当给苏轼让路,使他高出我一头。”这就是“出人头地”成语的来源。
鲜为人知的是在眉山“三苏”成名之前,梓州属县郪县也即今三台县北宋初期的状元副宰相苏易简、书法家苏舜元和诗人苏舜钦祖孙三人,就已经创下了“三苏”的大名,为区别川南的“眉山三苏”,后世人称其为“北三苏”或“潼川三苏”。
以苏东坡为代表的“南三苏”故里眉山,几年前我去过,当时忙于工作上的事,对眉山“三苏祠”和“三苏纪念馆”的参观,也仅仅是去看了看“热闹”,并没有上心去看看“门道”,因而也没留下半点文字上的东西。
这次前去眉山的有二十多人,都是全县对历史文化有很深的研究者。从三台出发时,才早上六点多,到眉山时还不到上午十一点。我们一行人受到了眉山市及东坡区宣传部和社科联的热情接待。他们安排了专业的导游为我们讲解,一个多小时的游览,让大家对苏东坡的生平和成长历程,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下午的座谈会,听了眉山对“三苏纪念馆”及“三苏祠”建设的介绍,知道眉山十分重视“三苏”历史文化的传承,起步早,改革开放初就着手在恢复建设;起点高,背靠高校组建了副县级的管理机构;经费足,财政列有专项研究资金。
这次考察学习,苏东坡在我脑中的形象越来越鲜活。很多年前,我就听到有人说苏东坡把宋词推向了高峰,其代表作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他的乡人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楹柱题写的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上联的意思是说辛弃疾的文学成就和风格特点继承了苏词的豪放和创作风格,下联写的是辛弃疾一生的追求和政治理想。从郭沫若的对联中,不难看出他对苏东坡这首词的高度赞誉。
历史沧海桑田变换,时间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个人挥毫而就写下一词,九年之后,这首词横空出世,当惊世界殊,词界成共识,认为这首词而今迈步从头越,是诗词高峰中的巅峰,词集气势磅礴、想象浪漫、文辞华美于一身,傲立词林,雄视千古,无论是从创作风格的豪放,还是词中蕴含的思想,都胜过了苏词。
这首雄词,词名叫《沁园春.雪》,他的作者不是别人,而是世人耳熟能详一个姓毛名泽东的人。被称为当代诗圣的柳亚子,在国共重庆谈判时向毛泽东索诗,毛泽东几次婉拒后,耐不住柳亚子的“死缠烂打”,只得将自己几年前率红军东渡黄河抗日时,在黄河边清涧县一个叫袁家沟的小山村,遇大雪而发诗兴,创作的这首咏雪词送给了他。
毛泽东没有想到在不经意间吟出的这首词,会成为震古烁今的千古雄词。在红军长征胜利与全民族抗战的转换之间,43岁风华正茂雄姿英发的他,胸中喷薄而出,睥睨六合,自铸伟词,从此“毛泽东”这三个字,也一下子深深地锲入了中国诗歌史的长长画卷之中。
柳亚子读后,心潮逐浪,推崇备至,挥笔写了一首和词,词的下阕写道:“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词中点评豪放派代表黄州太守苏东坡的词气势不够,“气吞万里如虎”的稼轩居士辛弃疾的词只会发发牢骚,“千古伤心词人”纳兰容若更是只能雕琢一点艳情……如此写完仍觉意犹未尽,还公然对陪都重庆词坛叫板:“毛润之之大作,苏、辛犹未能抗手,何况余子乎?!”
后来柳亚子应尹瘦石之邀,又在自己的和词上欣然命笔,加了一段跋:“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余词坛跋扈,不自讳其狂,技痒效颦,以视润之,终逊一筹,殊自愧汗耳!”
柳亚子的和词刊发于《新华日报》,人们从柳词的“小序”中知道了毛泽东有首咏雪之作,大家想方设法要读到原词,于是一些手抄本就在民间私下流传。不久,《新民报晚刊》发表了毛泽东的词,并在后面写了一段按语:“毛润之先生能诗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郭沫若赞扬毛泽东的词作“气魄宏大,前无古人”。法国著名学者布罗索莱赞扬毛词犹如“树立在某个地方或出现在某个特定环境中的碑石。”
毛泽东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才华超卓的诗人。在中国大陆,凡是识得几个字的多读过毛泽东的诗词。在国外,他的诗词被译成十多种语言文字而流传世界各地,从而使整个世界诗坛熠熠生辉。谈到毛泽东,谈到新中国,外国朋友感叹地说:一个诗人赢得了新中国。就诗论诗,就诗论人,毛泽东的确是一位名副其实、蜚声中外、流韵千古的诗词大家。
还有人从他写的《沁园春》长沙和雪两首词中,各取一句,构成了一幅最能反映他特点的妙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对联的横批“一代天骄”更是画龙点睛。有感于此,在下午返程的车上,我写下一诗:
宋词千家多绝唱,
独有东坡非凡响。
赤壁怀古说旧事,
故国神游思周郎。
铁板敲出天籁音,
铜琶赢得百世芳。
但爱冰封万里雪,
沁园一吟醉春光。
二、“北三苏”故里惹来的争议
三台地方史专家庆哥在座谈会上讲了一句话:“我们今天到眉山来,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访亲!”大家听了他的这句话,都感到不明就里。众人正等待着听他的下文时,在大家期盼的目光中,庆哥侃侃道出了他的考证结果:
“眉山三苏”与“潼川三苏”有亲缘关系,应属同宗,均为唐末从陕西武功县迁蜀,“潼川三苏”年龄辈分高于“眉山三苏”两辈,苏易简之孙与苏轼为同辈。
庆哥的这一席话,引起了与会者极大的兴趣,大家期盼着对“潼川三苏”故里的考察。
“潼川三苏”故里究竟在哪里?目前很有争议。庆哥所著的《梓州史迹录》,将这一公说公有道理、婆说婆有依据的史实讲得很清楚。据此书第九十五页记载:
苏易简的故里在三台柳池清溪村,原属郪县、涪城县地域,唐高祖武德三年(620)新置盐泉县时,将柳池清溪村一带划入,盐泉县属绵州辖县,县城在今游仙区玉河镇,因此产生了“游仙玉河人”之说。公元618年唐在郪县西南新置铜山县,苏易简的曾祖父苏振任铜山县令时,在辖地景福院阁老湾置田建宅,后人称作苏公祠。宋太平兴国五年(980)苏易简以梓州铜山籍贯应试,中进士第一,入仕后亦做过铜山县令,因此宋史记载为“梓州铜山人”。
因铜山县的县城在今中江县广福镇,从而又产生了“中江广福人”之说,这也是史载“铜山三苏”的来源。元代至元二十年(1283)废盐泉县、铜山县,柳池、景福又划回三台管辖至今,因此苏易简故里无论哪一说都应当为今三台县人。
记得在两年前西人的情人节这天,受县文明办时任主任高明兄之邀,我首次去到了苏易简故里柳池清溪村,在那里参观了毛泽东著作学习室、苏易简纪念馆、状元楼和步苏桥,写了一篇随笔《比肩“眉山三苏”的“潼川三苏”是三台人吗?》此文被梓州智谷推出后,引来热议。
师兄虫虫飞谈到,“潼川三苏”是三台历史文化的重要名片,应深入挖掘传承。他认为,目前“潼川三苏”没有“眉山三苏”影响大,那只是因为没有人去发掘打造。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的诗曾经长期被定为末品,杜甫的诗也只在清人编著全唐诗后,才被人重视。
微名叫宋墨的认为,“潼川三苏”文夺状元郎,官至副宰相,也是历史上的大人物,只可惜他们没多少文章留世,加之自身缺乏宣传推广,后世就更无人加以传颂,故而名不出乡里,贵不过当年,比起“眉山三苏”千古传颂,那就差太远了。宋墨感叹道:“人生一世,不能光想着当多大的官,更要想着多造福于民,并懂得品牌的营销。”
邹师爷读后,赞道:“这是一篇正儿八经的深度好文,大赞特赞!”没有想到他这短短两句点评,却惹得一个叫薛程的微友大怒:
“这是在卖弄才情,古往今来有廿绝或廿律吗?欺世无人也!能比吗?为吹捧地方官员政绩,挖出了祖宗十八代,我为你羞愧!邹老师!我是你的学生,从今天起,我再也不会尊重你了!”
看了薛程的这几句话,我心里很淡定,但又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于是回道:
“薛程兄好!此文是我写的,您的老师邹师爷只是对该文给予了点赞,请您继续尊重他吧!因为这个不能株连他呀!您骂作者吧!作者我虽然不赞同您认为这是一篇挖空心思捧地方领导的观点,因为作者也是一位官场的闲者,他捧也无用了!但我很喜欢您的骂声,现在能听见骂声是作者的幸福,是社会的进步,让您的骂声来得再尖锐些吧!”
作为玉河人的市计生协会苏会长读了此文,写下留言:“很好!我是玉河人,读后认为作者把状元故里讲清楚了,也很客观。”他看了这些留言,又用一首诗写下点评:
易简状元乃先贤,
争执故里为哪般?
同姓他光我不沾,
八仙神通各自显。
产业特色皆为路,
为民谋利走在前。
振兴乡村靠自己,
管他今贤与古贤。
在柳池当过镇长的彩虹美女,为自己当年在那里任领导时,没有利用好这一历史资源而惋惜。她写道:
“这的确是三台难得的资源,宝贵的财富,早该挖掘保护了!以前在那里工作时没做好,现在只能留下遗憾,期待他人来实现了。”
三台把建设文化强县作为发展目标已经多年,但真正作为行动,还是马辉到三台来任县委书记之后,才有了今天的起步和迈步。你看潼川古城的盛世重光,已成为今日三台一张靓丽名片,惹来众多文人吟咏不断。史学专家左启写下“潼川古城重光记”,著名诗人野川写下“潼川古城赋”,有“现代陶令”之誉的田园诗人陈炳生写下组诗“诗行潼川古城,遇见满面晨光的你”,其中的开篇诗这样写道:
“迷失于历史烟云中的潼川古城
被一个叫马辉的人
硬生生从涪、凯两江交汇处
拽了回来
其繁华与沧桑作对
她的惊艳,却比世界殊。”
为挖掘三台厚重的历史文化,马辉还亲笔作序并组织编撰了《三台诗词全集》,这是一本反映从先秦到民国时期三台的地物风貌乡土风情的诗词全集,也是目前收集三台历史跨度最长、内容最全的一部诗词全集。为抢救三台非遗文化,县人大主任杨增辉组织编撰了《潼川豆豉》《涪江号子》《三台博物馆馆藏书画撷珍》,县委宣传部、县社科联还组建了“潼川三苏”研究会……
带着一丝忐忑,怀着万分敬仰,在这些争议声之中,我与众人再次踏上了去探访状元故里的路。
乘着大巴,一行人来到了柳池镇政府。镇上的书记王运波早已迎候在那里,因去清溪村的路窄,大家只好换乘镇上安排的小车,在分管副镇长袁春梅陪同下,大家参观了省保文物毛泽东著作学习室、状元坟、状元楼、苏易简纪念馆和步苏桥。
上次来清溪村因时间紧,没有去看成状元坟。这次在清溪村支书的引领下,大家踏上长满秋草的山路,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清溪岗山腰二台地一空坪。
村支书指着空坪边背靠青山的一座古坟,告诉大家,这就是状元坟。一眼望去,只见坟后是一片郁郁青青的柏树林。有几个人跨过坟前一宽三四尺的排水沟,来到墓前。只见墓右侧的合椁已露,石椁上方的斗拱花纹精美,浮雕清晰。从墓前部的另一洞口,可以看到里面有两块精细凿纹的砌纹条石。
带路的村支书对大家介绍说,据他的父亲讲,这座被称为状元坟的古墓,过去墓园占地很宽。墓前的两块石碑,在当年改田改土时才被挖倒,一块后来被农户用作做了水缸的底板,一块被用作做了过路的桥板。后来村民捐资在清溪庵原址重建“苏易简纪念馆”时,两块墓碑被找出移到了馆内。据说还有人到村里愿出高价想买走墓碑,几年前的清明节,也还有外省自称是苏状元后人的,来到这里扫墓祭祖。
苏易简纪念馆,在山下不远处的清溪河畔,为两层仿古建筑,大门两侧的馆联仍然是几百年前传下来的那幅古联:
潼川三杰开宋先贤,清廉参政领魁首;
清溪一流恒古正气,爱民苏公是楷模。
走进一楼大门,正中位置是苏易简的塑像,两侧放置的是状元坟的古墓碑,岁月流逝,风雨洗涤,碑上的小字依稀可辩,阴刻的“宋参政苏公讳易简及白夫人之墓”及另一碑面阴刻的“参政苏易简之墓”的大字,字迹清晰完整,两碑落款皆为:清光绪二十七年春三月补刻。
拾阶而上,来到二楼,上面有一口古色古香的大铜钟,铜钟外面横刻有“清溪庵”三字,下面竖刻着捐款者的姓名。
纪念馆的对面是状元楼,几株古柏分布在楼的两侧,树干高大,参天入云,足有合抱之粗。行走其间,驻足读树,浓郁的柏油清香,直沁心扉。向天伸展的树枝,遮日蔽月,傲视天下,似乎在告诉人们,千余年的风霜雪雨又奈我何?至今还能守立在此的,舍我其谁?
村支书指着这些古柏,告诉大家,这些古柏有千多年历史,相传为当年苏母薛夫人所栽。胸有珠玑,通经史,晓礼仪的薛夫人,就是在这些柏树之下,“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教育幼小的苏易简成人成才。在苏易简成为参知政事也即副宰相后,宋太宗召见苏母时,称赞她教子有方:“真乃孟母也!”从而被奉为天下母亲楷模,三台县城东山上的“苏母教子”石雕,就是根据这个故事而来。
雕梁画栋的“状元楼”也为两层,楼上为戏台,屋檐下的白壁上书有三个镏金大字:状元楼。因年代久远,字迹有些斑驳。门厅两侧书有对联:
沧海桑田虎啸龙吟,喧起尘世兴旺衰落;
春光秋月鸾笙凤管,奏出人间欢乐疾苦。
这古联、古楼、古柏,浑然一体,显得十分庄重肃穆。从状元楼、纪念馆之间的一条水泥村道路前行二三百米,就是发源于县境内中太镇奶子山的清溪河与魏城河的交汇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三台县在清溪河鹅项岭修建了红旗堰,长二十多公里,库容达千万立方的湖区从此形成,这里地势开阔,水面宽阔,远山,岸树,漠漠平林烟如织。
沿着湖岸右侧走去,陡峭的石壁上刻有“清溪映月”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踏着石壁下蜿蜒的林间小道前行几十米,就是淹没于湖水之中的步苏桥。
湖水清澈见底,淹没在水中的桥板、桥墩,用眼直视而无碍。桥高四米左右,有九个桥墩,位于桥正中的石龙高昂着龙头,栩栩如生,气势非凡,姿势张扬,龙口里衔着石珠,龙尾浑圆。两侧各有四龙,首尾为圆雕,与桥板平齐,头部低沉,龙嘴露齿半张,在中龙带领之下,逆流而上。
带路的村支书说,早年立在步苏桥头的桥碑上有记载:后蜀广政二十一年(958年),梓州状元苏易简出生后,其母亲薛氏携易简、易直寓居清溪庵故里,亲善乡里,常捐资修路补桥,矜孤恤寡。后在清溪河牛头山下,捐资修了这座十孔双板平桥。
桥修好后,苏易简每天经过平板桥去盐泉县城读书,他中状元后,人们就将他常步行走过的平板桥改名为步苏桥。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三台县志上,也有这样的记载。
“现在的步苏桥属于在清代原址重建,为了纪念苏易简,桥名依然沿用原名。可惜在50多年前,步苏桥桥碑被人挖出来做了乒乓球台,后来又做了沟渠桥梁。”村支书无不遗憾地说。
来到桥边,只见十多个钓者在湖岸静心垂钓。村支书告诉我们,这里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外市外县甚至成都都有爱好钓鱼的来这里垂钓,有的还搭起帐篷,在这里一住就是几十天。
我问了问正在专注垂钓的一个美女,这里好钓鱼吗?她告诉我说,她与钓友们去过很多地方,但更喜欢这里的山清水秀,这里的宁静清幽,这里的那份野趣,即使一天下来钓不到鱼,也能享受到给心灵放个假的那种愉悦。听了美女钓者的话,一幅深山渔乡的画卷浮现在眼前:
清溪映月远树深,
步苏桥头觅故人。
钓者岸上乐抛钩,
锦鳞波里喜浮沉。
浅山碧水藏渔乡,
峡湖云霞掩秋影。
寻春不知春何处,
惟见此处有春声。
在这山环水绕的清溪河畔,有一个叫曹家坝的美丽村落, 这里四面群山环抱,中间有一小盆地,盆地中部隆起一形如金龟的小山,山不高,车可直接开上山顶。龟背上苍松翠柏掩映着一座古老寺院,院门上方挂着三学院的匾牌,门的右侧有一石碑,据石碑记载,寺院始建于唐玄宗时期,原名弘华寺,寺院规模宏大,有九进十八殿。明末清初,部分建筑毁于战火,但寺院里的三圣殿、川主殿和书院保存完好。清光绪十二年,百紫大师对原有殿宇进行了重修,并新建了观音殿、鲁班殿和山门。
同行的梅柳先生,是一位七十多岁的退休教师,对状元文化情有独钟,写有苏易简之考证专著。这时,他指着石碑上依稀可见的碑文介绍到,寺内有一书房,苏易简幼时就在此读书。他的夫人白氏后来常到弘华寺念佛诵经,其子寿、耆、宿三人随母在这里读书,当地人便将书院尊为三学院。随时间推移,弘华寺渐渐在人们的记忆里淡忘,而一说到三学院,无论远近,无论男女,无论老少,可以说无人不知。
站在三学院的大门前,庆哥指着对面的山梁说,山的那一边就是苏房湾,苏易简小时候翻过这道山梁,就可来到三学院读书,这是距苏易简家最近的读书之处。
梅柳先生接过庆哥的话题,他认为民间传说或史载的苏易简是到盐泉县城附近的上方寺读的书,纯粹是以讹传讹,经他多年考证,苏易简就是在三学院读书中的状元,后来盐泉县废止后,三学院又迁到今塔山而改称凤鸣书院,这书院也就是今天塔山中学的前身。
(0)

相关推荐

  • “三苏故里”苏邱村栾城归葬苏味道2020年11月29日

      □袁冰 在中国,只要问到历史上的"三苏"是谁?相信很多人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苏洵.苏轼.苏辙. 是的,纵览中国历史,没有哪一家能像苏氏家族一样,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三个席位 ...

  • 周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眉山悟东坡

               周末散文五人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眉山悟东坡 文|李培禹 ...

  • 19.王立群讲解丨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①卜算子:词 ...

  • 故乡在四川眉山的苏东坡,为何安家于江苏长眠于河南?

    苏轼仕途坎坷,半生漂泊 资料图 苏东坡一生颠沛流离,21岁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道走出四川眉山,前往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从此开始坎坷的仕途.也曾居庙堂之高,出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更多时间是一 ...

  • 曾璞:南北“三苏”故里行,谈古论今感叹多|散文

    曾璞:南北"三苏"故里行,谈古论今感叹多(上)|散文 文/曾璞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三.状元故里古盐泉县之行收获多 在柳池午餐后,我们匆匆踏上了去有近七百年历史的古盐泉县城玉河 ...

  • 十一期征文 | 曾棠:萧红故里行

    萧红故里行 文/曾棠 秋雨绵绵.梁丕营沉浸在无垠的忧伤里. 这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坐落在鲁西大平原的一隅,就像一颗被岁月遗弃了的野草籽,发芽.生根.成长.枯黄,再发芽.再成长.再枯黄......自从公 ...

  • 词话人物·唐义烈孔子故里行专辑

    作者简介: 唐义烈  昵称  梦幻园(婉儿)女,汉族,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金顺镇人(原籍泸州纳溪).出生农家,酷爱诗词,网上学习诗词.其作品在各大平台均有展示,2017年10月份荣获白雀奖优秀奖.201 ...

  • 富春三小 倪思涵 ||《孙晓梅烈士故里行》

    "如果档案会说话"系列活动 寻访富阳名人足迹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 "宁死不屈的女中豪杰--孙晓梅"活动习作之4 孙晓梅烈士故里行 富春三小  五(4 ...

  • 【散文】陈占超/“神笔”王铎故里行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平台所刊发作品,同步在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今日头条.知乎号五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陈占超 庚子暑期,趁着星期六休息日,我和登封市书法 ...

  • 【征文大赛075】 孔子故里行

    <文艺众家>"心中有座城"征文 孔子故里行 包作军 鲁国故都曲阜,以其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而蜚声中外.山东向有"一山一水一圣人"的说法,圣人即孔 ...

  • 杨彬良:伟人故里行​

    · 文化范儿 出品 · 文化范儿,文化人的家,读出精彩,写出温暖. 杨彬良:伟人故里行 伟人故里行 文/杨彬良 2016年6月1日,我们自己组团去伟人的故乡,"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

  • 王光德 || 相如故里行组诗九首

    相 如 故 里 行 组 诗 壹 相如故里感怀 相如才智入干云,一赋长门帝有闻. 凤恋凰兮传婉曲,韵幽情动卓文君. 贰 题<吴道子嘉陵江三百里风光图> 道子专程下果州,丹青妙笔画图幽. 嘉陵 ...

  • 【名家新作】张行健丨在故里的上空飞翔(上)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张行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作协主席团委员.国家一级作家.山西文学院首届签约作家.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临汾市作家协会主席.1983年开始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