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熊:过去的朱家庄改建成了熹园——“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半亩方塘” 2024-04-22 01:29:37 墨念:难觅丁香(外一首) |诗歌 图文/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孔孟之道到后来演变为程朱理学,关键人物是宋朝学术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朱熹,他以研究儒家经典的义理为宗旨的学说——义理之学,是将《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书合刊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而关键之处是元朝皇庆二年的1313年,复科举的时候诏定了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明洪武二年的1369年,科举再次重申确定了以朱熹等的“传注为宗”。 强化了“三纲五常”的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以前读书人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再,唯遵了一家之言,歌赋诗词的百花凋谢,恪守了循规蹈矩。思想既被元明清三朝被尊奉为官学,朱熹因此得与圣人孔子并提,称为“朱子”。相似之处在于,都是生前多多少少颠沛流离的不受待见,死后却日渐愈益的哀荣倍至。 历史上行政区域多少次的划来划去,已然和今天有所不同。朱熹出生于福建的尤溪,祖籍是江西的婺源。我们是在一个比较特别的时期结伴而行前往婺源赏花观景。缪部长学富五车,谢总好学不倦,我只需旁听受益。临近清明时节,本想应景的看看朱子的墓,没成想阴差阳错的路过了朱家庄。 婺源县紫阳镇汤村街边的朱家庄,面水依山,左倚锦屏山,右傍星江水,古树掩映,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是朱熹二世祖、三世祖居住的地方。现在堂而皇之的开发建成了熹园。据说熹园通常只允许游客穿汉服进入。而我们是这个特殊时期唯一进入的稀零咣啷的一批游人,各种填报检测本就繁琐不堪,因此不再耗时费事,就免了这份尴尬,大家省力。 微雨初晴,垂柳依依,古香古色的熹园,晴光潋滟,远离喧嚣,颇有回归淳朴之感。园内结构围绕朱绯塘展开,依次建有“阙里牌坊”、“引桂桥”、“尊经阁”、“绣楼”、“澹成堂”、“朱家祠”等朱家庄的徽派建筑群,还有“紫阳书院”,“文化碑廊”、“老砚馆”、“歙砚制作车间”等建筑景观,既有阐释和弘扬深厚的朱子文化先贤讲学的展示,也有源远流长的徽派文化典型的木雕、砖雕、石雕等的场景,也是一处不一样的“江南文化园林”的展示。这是2013年的事。 “引桂桥”是朱家庄人建桥时的企望,希望这座桥能为朱家引出一个蟾宫折桂的贵人来。两百年后,果然朱家庄出了第九世孙朱熹。但是"圣人"这顶桂冠可不是状元,可以通过努力学习争取得来的,所以贴金色彩明显,是牵强附会带着朱家庄婺源荣耀的后续补记。 大名鼎鼎的紫阳书院当然让人心往神之,这是熹园最主要的一组建筑,总体格局按县志记载图案原样修复,由瑞云楼、讲经堂、方塘、三贤祠组成,规模宏大,构造精巧,雕刻精美,体现了徽派古建的独特魅力。 最早是在元至元24年由当时的婺源知县汪元圭所建,创建时名为晦庵书院,主要是为了祭祀朱熹,宣扬朱熹的理学思想。元至正12年毁于兵火,明朝重修时改名为紫阳书院。在其存续的几百年间,经历了七建五毁的历史。 现在看到的这个据说是在原址上重建的,但我总感觉其实这个也不过只是意思意思,建筑结构上除了门楼是瑞云楼的特别之外,里面和我们在浙西皖南看到的绝大多数的祠堂无异。“紫阳”是朱熹的号,人们以此名其书院大多是为了纪念他和尊崇理学。 历史上,以“紫阳”命名的书院还有很多,像徽州、苏州、杭州、漳州、汉口等地都有。朱熹真正曾经两次讲学闻名遐迩的“紫阳书院”,是在江西省樟树市观上镇阁皂山九龙谷骆驼峰南麓。 熹园中的一池碧波朱绯塘是点睛之笔,让森严的徽派建筑群与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有了遥遥的呼应,缪部长徘徊流连时吟出一句“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大恍其然,也因此感到理学大师朱熹也有让人感觉亲近的地方。 虽然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修养有太多失缺,但在粗浅的古典文学知识中还稀稀拉拉有几句耳熟能详,只是有时疑惑语出何处疑问何人所做。这是朱熹的一首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程理学我们搞不清楚弄不大懂,但这首空灵蕴藉雅俗共赏,饱含深刻人生哲理的不朽之作,千百年来往往成为人们努力学习、探索真理的动力,众口传诵。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这是我们喜欢的,而我们以往排斥古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词孤僻晦涩难懂。 传说朱绯塘就是朱熹当年咏《观书有感》的地方,淳熙三年的1176 年,47 岁的朱熹第二次回到婺源,祭祖扫墓,途径此地,看到幽静而坦然的山边,一泓清水缓缓流过,恍惚从前梦中到过这里,有人告诉他这里就是朱绯塘,朱熹脱口吟出那一首半亩方塘的诗。也有说是应县令之邀,以朱绯塘情景为旁边藏书阁的题作。 朱熹的父亲朱松写过一首《蝶恋花(醉宿郑氏阁)》:“清晓方塘开一镜。落絮飞花,肯向春风定。点破翠奁人未醒。馀寒犹倚芭蕉劲。拟托行云医酒病。帘卷闲愁,空占红香径。青鸟呼君君莫听。”也提到了这个“半亩方塘”。 福建尤溪县城南的公山之麓,原为邑人郑义斋馆舍。北宋宣和五年即1123年,朱松任尤溪县尉,去官后寓居于此,朱熹在此诞生。朱熹逝后的37年,县令李修于嘉熙元年即1237年捐资在此修建文公祠、韦斋祠、半亩方塘和尊道堂等建筑,祀朱家父子,宋理宗赐额“南溪书院”。 书院内的方塘,为朱熹小时候读书的地方。而朱熹与南宋绍二年的1191年4月从漳州离任后,是到的建阳考亭买屋建房定居讲学,还在大门外凿建半亩方塘,在其上建“天光云影亭”。但这个也显然是怀旧了。 所以我觉得,所谓的“半亩方塘”,应该是指尤溪那的儿时记忆;而朱绯塘只是场景的吻合度很高,在那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吟出了那首千古传诵的诗篇。 此外,还有建阳童游乡的“半亩方塘”,浙江淳安县的“半亩方塘”,福建莆田的“半亩方塘”,都是一块面积半亩见方的“濯缨池塘”,应该都是当时有过渊源,后来怀念先贤的纪念;说得有鼻子有眼儿像真的似的,是浙江新昌县的“半亩方塘”,清康熙《新昌县志》卷十八收录豫章刘锡爵的《游醉园半亩塘记》开头写道:“庚戌之夏,浪游剡溪,坐卧一楼,几不知天地空阔。偶遇吕子吾日暨令弟旦复两兄……当日朱晦翁题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即此塘也。” 竟然还煞有介事的录有一幅“名克斋会友图”,描绘的就是朱熹与石墩在花园会谈的场景。当不得真的道听途说兴之所至随笔记之而已,弄不懂当时康熙的《新昌县志》怎么会收入其内,想必也是攀缘附会的心思作祟了。 似是而非的历史演绎,新新旧旧的混杂其间,真真假假的良莠参半,但凡一般新修的景点大都如此。而熹园作为理学宗师朱熹的祖居之地,因地制宜弄得这么有模有样,也属理所当然,让人们对朱熹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也是游有所为游有所乐了。 寻一处独家的记忆,梦一回千年的花前月下,了解更多的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也是美事一桩吧。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 赞 (0) 相关推荐 朱熹的名句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诗 / 偶成>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偶成> 胜 ... 【随笔】婺源寻芳,视觉盛宴(三) 婺源寻芳,视觉盛宴(三) 文/木鱼 拜谒"熹园" "古来存圣迹,从此识前贤."到了婺源,方知此乃朱熹故里.朱熹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儒学集大成者,在中国文化 ... 【揭晓】纪念朱熹诞辰890周年征联评审结果公示 纪念朱熹诞辰890周年全国征联活动评审工作本着公平.公正原则,釆用匿 名编序双盲交叉评审的办法,经过初评.复评.终评.审查四个环节,共评出包 括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在内的21副楹联作品.特此公示于后 ... 朱熹故里 朱熹故里为文化旅游景点. 朱熹故里在五夫镇府前村,始建于南宋十四年,历代曾屡经修建,后毁于民国后期,现尚存紫阳楼原为朱熹旧居,内有朱熹幼时读书处--半亩方塘.灵泉古井.朱子樟等.朱子樟相传为朱熹手植, ... 情系朱家庄|献给朱家庄的几首诗 又回朱家庄 远峦横翠黛, 峪中满桑麻. 山势无尽, 起伏碧玉到天涯. 崮顶摆棋枰, 峭壁伴烟霞. 当是神仙曾住, 赏景对弈闲品茶. 峰间点珠贝, 甘露聚水洼. 柔波轻泛, 何来灵秀遍地洒? 石墙铺红瓦 ... 付莹|我的故乡大朱家庄 自从成为专职的文字工作者,我就从一个感春伤秋的文艺女青年慢慢成长为一个十项全能的职业女汉子,每年一二十万字的产出基本贡献给了伟大的事业.近日,刘东雨同志的<我的故乡大朱村><大朱村的 ... 刘东雨|回忆大朱家庄 作为一个来自平原地区的外乡人,我在2012年的中秋节,第一次踏上了大朱家庄的土地. 在回村的汽车上,我已被沿途的景致深深吸引.道路高低起伏,百转千回,为行程增添了无穷韵味.路旁花草繁茂,桃林青翠,漫山 ... 《遥想朱家庄》|冬日,想起沂蒙山区的一个小村庄…… 遥想朱家庄 落日峰间染碧丛, 炊烟半缕小河东. 围炉共叙当年事, 夜雪初堆映柿红. 附旧作: 又回朱家庄 远峦横翠黛, 峪中满桑麻. 山势无尽, 起伏碧玉到天涯. 崮顶摆棋枰, 峭壁伴烟霞. 当是神仙 ... 朱家庄 朱家庄 位于县城东北部,兴安大街中段两侧,南接柴武台公园,北邻河北传媒学院,东至大周村.小周村.2010年朱家庄有村民小组3个,260户,1290人,均为汉族.经济有农工商多种形式. 朱家庄系明永乐初 ... 朱扬顺 | 明朝情寄何处——写给消失了的朱家庄 [往期回读] 有客南方来 我的初中石碌 带父母进城 赵一锅 我是老前辈 明朝情寄何处 江都 朱扬顺 作者朱扬顺先生:1937年出生,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共党员,经济学副教授.历任:丁沟 ... 乾和栈史话和朱家庄名人录 鲁王文化,记录真正的历史 关注 鲁王文化 一起走近真实的大明历史 长按二维码关注 欢迎留言讨论 1 序 言 在胶东半岛,黄海之滨,生息养育着朱家庄人.这部人群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 ... 倪熊:瘦西湖的美丽屏风,扬州徐园的来龙去脉 陈二虎:书里识得高清林--开原历史纂记人 图文/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这似乎容易浮想联翩,好几件事儿. 其一,刚一下船,抬头咋一眼就是"徐园",不禁莞尔,对同行的徐馆长玩笑 ... 【半亩方塘】家在前方 扫二维码关注文艺众家,,更多精彩等着您! 乡愁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时时在心中奏起爱的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