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开歧:走笔萧公馆(二)

邹开歧:走笔萧公馆(一)

文/邹开歧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走笔萧公馆一一破解萧氏家族龙飞凤舞的传世密码
谨以此文纪念京城名医萧龙友诞辰150周年
三台鲁班 人杰地灵
萧氏家族 辈出精英
聚泰公同夫人康氏,因为经商作买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慧眼观风水,精心识宝地。离开雅安,沿“成都官道”一路北上,见三台鲁班镇不仅地处“成都官道”,且人文景观奇特,文化底蕴厚重,是一处开展商贸活动的黄金口岸,居家度日、养儿育女的一方福地。毅然决定,迁入三台鲁班。
民间有句常用语,“从小看大”。萧龙友出生在大熊猫的栖息地,以茂林修竹名天下的雅安,修竹成了萧龙友一生品与志的昭示。但成就萧龙友的人生品格,是在东川沃土的梓州大地。萧龙友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又因父严母慈,濡染家教,小小年纪就熟读经史、诗词歌赋。同时,经受了严格的书法训练。
萧龙友父亲家教很严,四书五经,昭明文选必须篇篇背诵,熟记于心。因超负荷读书、背诵,时常在背书时头撞墙壁,有时撞得额头出血。聚泰公觉得龙友的父亲过于严厉,就将龙友带至三台鲁班读书一年。因此,儿时的萧龙友,在读书求学期间,每有闲暇,就来鲁班镇同曾祖父和曾祖母一起生活。
到了鲁班镇,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药店里辨识各种药材的颜色、形状、味道、功能及其真伪等。常向长者请教关于中医方面的知识,小小年纪,对中医救死扶伤的医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萧龙友每次到了鲁班镇,最喜欢听街头巷尾,人们津津乐道讲述的鲁班传说,在少小的心灵中,烙上了“匠心”的印记。
从雅安来到三台鲁班,萧龙友才真正认识了“成都官道”。这条官道,就是历史上的古郪道。在西汉和蜀汉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鲁班镇在这条官道上所处的位置,特别是发生在鲁班镇周围,古郪道上那些让人回肠荡气的故事,真是刻骨铭心。
比如,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刘备派遣诸葛亮分定州界,就是经这条官道扺达郪县(今郪江镇)会军堂山,受到郪人的热烈欢迎,“百姓以牛酒犒师”,官民同乐,留下“会军堂山”这一美名。
萧龙友最上心的,是蜀汉末年,大将军姜维,率兵骑四五万之众,首尾相接400里。行至郪县,得知后主刘禅要他投降的诏敕。姜维和众将怨声一片,咬牙怒目,须发倒竖,纷纷拔刀砍石,于古郪道上留下了长达10里的刀斑剑痕。特别是鲁班镇,不仅是大国工匠之先师一一鲁班,施展技艺,彰显才华 的名胜之地,还留下了“落板桥”的传说。
说起这“落板桥”的传说,除了与鲁班建桥有着密切的关系之外,还有蜀汉刘备平定马泰、高胜叛乱的传闻。说的是叛军马泰、高胜路过“成都官道”上的“鲁班桥”时,超载而行,因该桥年久失修,不堪重负,瞬时桥身断裂,兵马死伤惨重,刘备趁势率军将叛乱平息。
古镇上,不仅有很多寺庙及名胜古迹,还有凤凰山上的马祖寺、望君山上的明真院,都蕴含着丰富的佛教文化和浓郁的人文气息。这些人文景观和故事,像磁石一样,吸引着萧龙友,去了解、认识,并铭刻在他的心灵深处,影响着他的人生。
萧龙友能成为京城名医,华夏才俊,萧氏精英,与三台这方士地有着割不断,分不开的密切关系。萧氏家族,在当时三台鲁班那一方土地上,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名门望族。
但是,萧家先辈追求完美的祖德家风永无止境,源远流长。他们又看中了一处比鲁班更好的风水宝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