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血压高吃什么食物好
老年人血压高吃什么食物好 这几样很有效
高血压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病症之一,高血压人群其实可以通过一些食物来改善高血压这一问题,那么老年人血压高吃什么食物好呢?一起了解一下。
老年人血压高吃什么食物好
茄子
茄子的紫色皮中含有丰富的和P,是其他蔬菜无法比拟的。其中P具有增加毛细血管的弹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坏血病者,均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而茄子纤维中的皂草甙具有降低的功效。所以,茄子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来说是食疗佳品。
芹菜
芹菜是降血压的“明星蔬菜”,因此芹菜炒香干还有降血压的食疗效果。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芹菜炒香干对肝热高血压患者效果尤其好,但是对肾性高血压患者就不太合适,患有肾炎或肾性高血压的人可以改吃芹菜配西红柿。
花生
用花生仁浸醋一周,酌情加入红糖、大蒜和酱油,早晚适量服用,一两周后,一般可使高血压下降。
菠菜
菠菜是降压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蔬菜,也是高血压老人中意的。菠菜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抗氧化剂,其中钾对调节血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钠低钾是高血压的重要发病因素,因此膳食补钾,有益降压。
大蒜
大蒜是最有效的食疗降压秘方之一,大蒜中富含的硫化物有助保持人体内一种酶的稳定,进而避免出现高血压。高血压老人常吃大蒜比其他人群平均血压水平更低,每天吃2~3瓣大蒜是最简单易行的降压妙招。
土豆
高血压老人饮食通常还少不了土豆,土豆具有低脂肪、低热量、营养丰富的特点,富含多种抗氧化剂。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土豆还是微量元素钾的绝佳食物来源,常吃土豆有助于降压护心。土豆连皮煮熟或烤制最佳,这些方法不增加脂肪或热量,也不会破坏土豆中有益健康的营养物质。
香蕉
香蕉是吃了可以使人快乐的十种食物之一,对于调整高血压患者的情绪有积极意义。同时香蕉可治疗便秘,促进胃部消化。据研究发现,香蕉可治疗高血压,因为香蕉的含钾量十分丰富,可平衡由钠引起的高血压。多吃香蕉可预防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研究显示,每天吃两条香蕉,可有效降低10%血压。
无花果
无花果含有苹果酸、柠檬酸、脂肪酶、蛋白酶、水解酶等,能帮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促进食欲,又因其含有多种脂类,故具有润肠通便的效果;无花果所含的脂肪酶、水解酶等有降低血脂和分解血脂的功能,可减少脂肪在血管内的沉积,进而起到降血压、预防冠心病的作用。
以上就是“老年人血压高吃什么食物好 这几样很有效”的内容分享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哦。
六味中药,共治头、面、颈、背部出汗
人家说干活儿挥汗如雨,可有人吃饭也像在干活儿,汗雨纷飞。
升麻正具有这样的本事。升麻升麻,升举透发,其所升举的,主要是脾胃清阳之气。金元医家张元素提出“若补脾胃,非此为引用不补”“脾痹非升麻不能除”。
上药一分约为0.3克,共碾细末。一次服完。
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
甘温除热之法并不拘泥于补中益气一方,其如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等皆是此意,一并论之。升阳益胃参术芪 黄连半夏草陈皮 苓泻防风羌独活 柴胡白芍姜枣随
升阳益胃汤,用治“脾胃虚弱,阳气不伸,而致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沥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等证。是皆脾胃虚馁,清阳不升,兼以湿热少留而为患也。方用参、芪、炙草、姜枣以补益既虚之中气,苓、术、泽泻通利下流之湿气,羌、独、防、柴升举下陷之阳气,更合黄连以清散上炎之火气,白芍调和不平之阴气;陈、夏蠲除湿聚之痰气。诸药并用,其人中气得补,阳气得升,湿气得利,热气得清,则诸症自愈。此升阳益胃之意也。
升阳散火汤,用治“血虚或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而致男子妇人四肢发热,肌热,筋痹热,骨髓中热,发困,热如燎,扪之烙手”等证。此脾胃气虚,阴火不特上乘且更郁遏而为发热之证。经云:火郁者,当发之,即此意也。方用参、芍、炙草补中气而调和阴血,柴、葛、升麻升清阳而清散阴火,羌、独、防风除湿气而发散阴火,更有生草一味补中气且清泻阴火。诸药合用,令中气充足,郁火清散,则发热亦愈。此升阳散火之意也。
国医大师李乾构治胃三法:疏肝和胃、散寒温胃、补中益胃!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北京中医医院知名脾胃病专家李乾构先生治胃法中的三法,分别是疏肝和胃法、散寒温胃法、补中益胃法。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所有中医药方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仅供行业内部人士及中医爱好者学习、交流使用。
1. 疏肝和胃法(适用于胃痛肝胃不和证)
主症:胃脘胀痛。
次症:痛窜胁背,气怒痛重,胸脘堵闷,嗳气频作,善喜叹息,排便不爽,舌苔薄白,脉象多弦。
诊断:凡具备主症和任意二项次症即可诊断为胃痛肝胃不和证。
辨证:肝气犯胃,胃失和降。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方药:自拟疏肝和胃汤。
醋柴胡10克,醋白芍15克,枳壳10克,元胡12克,川楝子5克,陈皮10克,青皮10克,甘草5克。
按语:本证系肝胃不和胃痛,自拟疏肝和胃汤系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化裁而成,方中柴胡、元胡疏肝理气活血止痛;醋炒白芍入肝经柔肝止痛;枳壳、川楝子、青陈皮行气疏肝,加强柴胡、元胡理气止痛和胃降气之功;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凑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之功,可使肝逆之气疏散,气滞胃痛得以缓解,另可加生姜、大枣调养胃气,药证相符,每获良好效果。
元胡、川楝子配伍名金铃子散,出自《活法机要》一书。元胡辛散温通,理气止痛,又入血分,活血化瘀;川楝子苦寒降泻,清泻肝火,又能胜湿解郁止痛。二药配伍相得益彰,理气活血,清化止痛。
2. 散寒温胃法(适用于胃痛寒凝证)
主症:胃部凉痛
次症:遇冷痛甚,口淡流涎,喜热喜按,或有寒热,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象弦紧。
诊断:凡具备主症和任意二项次症即可诊断为胃痛寒凝证。
辨证:寒邪客胃,胃气阻滞。
治法:散寒温胃,调理气机。
方药:自拟散寒温胃汤。
制香附10克,高良姜10克,荜茇10克,甘草5克,苏叶6克,土炒白芍10克,陈皮6克,生姜5克。
按语:本证系寒邪侵犯胃腑而致胃痛寒凝证,自拟散寒温胃汤系用良附丸加味而成,方中香附、高良姜、生姜行气温中,散寒定痛;荜茇、苏叶暖胃驱寒,行气发表;土炒白芍合甘草缓中止痛;陈皮健脾和胃。诸药合用共凑温中行气、散寒止痛之功。
香附、高良姜配伍名良附丸,出自《良方集腋》。香附辛散苦降,药性和缓,为理气良药;高良姜辛辣芳香,温胃散寒,为温中上品。二药配伍,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为治寒凝胃中、气机阻滞之妙方。
3. 补中益胃法(适用于胃痛中气下陷证)
主症:胃部坠胀。
次症:不思饮食,食后症重,脘腹痞满,呕吐清水,漉漉水声,面黄体瘦,舌淡苔白,脉象沉细。
诊断:凡具备主症和任意二项次症即可诊断为胃痛中气下陷证。
辨证:脾胃气虚,中气下陷。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药:自拟补中益胃汤。
炙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柴胡6克,炙甘草6克,枳壳10克,升麻6克,陈皮6克。
按语:本证系中气不足所致的胃痛气虚下陷证,自拟补中益胃汤系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而成。方中黄芪为君补益中焦下陷之中气;且党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为主,并有陈皮健脾理气为佐;升麻、柴胡升举下陷之清阳为使药;方中枳壳虽为臣药但有理气宽中、行滞升提之功,为治胃下垂、子宫脱垂、久泻脱肛的要药。可助黄芪补益中焦下陷之气,又可防君臣药补气之腻。诸药合用共凑,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对胃痛中气下陷证疗效颇佳。
胃痛的辨证论治
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湿热中阻、瘀血停胃、胃阴亏耗、脾胃虚寒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须牢记的架构图】
1.寒邪客胃证
主症: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代表方: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
常用药:高良姜、吴茱萸、香附、乌药、陈皮、木香。
2.饮食伤胃证
主症: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神曲、山楂、莱菔子、茯苓、半夏、陈皮、连翘。
3.肝气犯胃证
主症: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芍药、川芎、郁金、香附、陈皮、枳壳、佛手、甘草。
4.湿热中阻证
主症: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身重疲倦,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代表方:清中汤加减。
常用药:黄连、栀子、制半夏、茯苓、草豆蔻、陈皮、甘草。
5.瘀血停胃证
主症: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代表方: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常用药: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砂仁。
6.胃阴亏耗证
主症: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代表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当归、川楝子、芍药、甘草。
7.脾胃虚寒证
主症: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代表方:黄芪建中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桂枝、生姜、芍药、炙甘草、饴糖、大枣。
四、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
寒邪客胃证,如兼见风寒表证者,可加苏叶、藿香等以疏散风寒;若兼见胸脘痞闷、胃纳呆滞、嗳气或呕吐者,是为寒夹食滞,可加枳实、神曲、鸡内金、制半夏、生姜消食导滞,降逆止呕;若寒邪郁久化热,寒热错杂,可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热并调。
饮食伤胃证,若脘腹胀甚者,可加枳实、砂仁、槟榔行气消滞;若胃脘胀痛而便闭者,可合用小承气汤或改用枳实导滞丸通腑行气;胃痛急剧而拒按,伴见苔黄燥、便秘者,为食积化热成燥,可合用大承气汤以泄热解燥,通腑荡积。
肝气犯胃证,如胃痛较甚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理气止痛;嗳气较频者,可加沉香、旋覆花顺气降逆;泛酸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子中和胃酸;痛势急迫,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乃肝胃郁热之征,改用化肝煎或丹栀逍遥散加黄连、吴茱萸疏肝泄热和胃。
湿热中阻证,湿偏重者加苍术、藿香燥湿醒脾;热偏重者加蒲公英、黄芩清胃泄热;伴恶心呕吐者,加竹茹、橘皮清胃降逆;大便秘结不通者,加大黄通下导滞;气滞腹胀者加厚朴、枳实理气消胀;纳呆食少者,加神曲、谷芽、麦芽消食导滞。
瘀血停胃证,若胃痛甚者,可加延胡索、木香、郁金、枳壳以加强活血行气止痛之功;若四肢不温,舌淡脉弱者,为气虚无以行血,加党参、黄芪等益气活血;便黑可加三七、白及化瘀止血,出血不止应参考血证有关内容辨证论治;若口干咽燥,舌光无苔,脉细,为阴虚无以濡养,加生地、麦冬滋阴润燥。
胃阴亏耗证,若见胃脘灼痛、嘈杂泛酸者,可加珍珠层粉、牡蛎、海螵蛸或配用左金丸以制酸;胃脘胀痛较剧,兼有气滞,加厚朴花、玫瑰花、佛手行气止痛;大便干燥难解,加火麻仁、瓜蒌仁等润肠通便;若阴虚胃热,加石斛、知母、黄连养阴清胃。
脾胃虚寒证,泛吐清水较多,加干姜、制半夏、陈皮、茯苓温胃化饮;泛酸,可去饴糖,加黄连炒吴茱萸、乌贼骨、煅瓦楞子制酸和胃;胃脘冷痛,里寒较甚,呕吐肢冷,加理中丸温中散寒;兼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用附子理中汤温肾暖脾,和胃止痛;无泛吐清水、手足不温者,可改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气,和胃止痛。
胃痛与肝脾的关系
肝与胃是木土乘克的关系。若忧思恼怒,气郁伤肝。 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为痛; 肝气久郁,可出现化火伤阴,又能导致瘀血内结,病情至此,则胃痛加重,每每缠绵难愈。
胃痛 <七证>
( 1 )实症
1、寒邪客胃症
症状: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
证机概要:寒凝胃脘,暴遏阳气,气机郁滞。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代表方:良附丸加味(高良姜、香附)。
常用药:高良姜、吴茱萸、肉桂、厚朴温胃散寒。
香附、陈皮、木香行气止痛。
加减变化:
寒邪客胃证,如兼见恶寒,身热等风寒表证者,可加香苏散(香附、紫苏叶各12、陈皮60、炙甘草30)以散风寒;
如兼有纳呆、身重、恶心欲吐、苔白腻等寒湿症状,可用厚朴温中汤 (厚朴、陈皮各9,炙甘草、茯苓、木香、草豆蔻各5、干姜2 此剂红黄舌不宜用: 气虚不运或胃阴不足者,以免耗气伤阴;气滞化热亦忌用。) 以温中燥湿;
若兼见胸脘痞闷,胃纳呆滞,嗳气或呕吐者,是为寒加食滞,可加枳实、神曲、鸡内金、制半夏、生姜等以消食导滞,降逆止呕;
若寒邪郁久化热,寒热错杂,可半夏泻心汤(黄连、黄芩、半夏、党参、甘草、姜、枣)辛开苦降,寒热并调。
2、饮食伤胃证
症状: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酸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或便后稍舒,有暴饮暴食病史。 舌苔厚腻,脉滑。
证机概要:饮食积滞,壅阻胃气。
治法:消食导滞,和中止痛。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莱菔子消食导滞,半夏、茯苓、陈皮和胃化湿,连翘散结清热。
加减:脘腹胀甚,加枳实、砂仁、槟榔、以行气消滞;
食积化热嗳腐酸臭者,加黄连、栀子以清热;
胃脘胀痛而便秘者,合用小承气汤或改用枳实导滞丸以通腹行气;
胃痛急剧而拒按,伴见苔黄燥,便秘者,为食积化热成燥,则合用大承气汤以泄热解燥和胃,通腑荡积,此时理气药应选择香橼、佛手、绿萼梅等理气而不伤阴的解郁止痛药。
3、肝气犯胃证
症状:胃脘胀痛,或攻撑窜动,牵引背胁,遇怫郁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叹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枳壳、甘草、陈皮、香附、川芎)加减。夲方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用于治疗胃痛胀闷、攻撑连胁之证。散郁和中。
常用药:柴胡、川芎、香附、陈皮散郁和中;白芍、甘草缓急止痛;枳壳、佛手、绿萼梅理气解郁而不伤阴。
加减:若疼痛较著者,可加金铃子散、青木香、郁金等,以增加理气止痛之效;若嗳气频繁者,可加旋覆花、代赭石和胃降逆;泛吐酸水者,加左金丸(黄连6、吴茱萸1),或加乌贼骨、川贝母、锻瓦楞子等和胃制酸。
若痛势急迫,嘈杂吐酸,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乃肝胃热证,改用化肝煎或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以疏肝泻热和胃。
郁热迫血妄行,吐血、便血者,宜加大黄、地榆、白及粉等以凉血止血。
若病情反复久延,脾气已伤,胃痛而胀,饮食不佳,神疲乏力,属肝郁脾虚证,宜疏肝健脾,理气和胃,用逍遥散加佛手、香附、砂仁、郁金等。
4、湿热中阻证
症状:胃脘灼痛,吐酸嘈杂,脘痞腹胀,纳呆恶心,口渴不欲饮水,小便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湿热蕴结,胃气痞组。
治法:清化热湿,理气和胃。
代表方:清中汤加减。黄连、栀子、草豆蔻,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黄连、栀子、清热燥湿,半夏、茯苓、草豆蔻祛湿健脾,陈皮甘草理气和中。
加减:
湿重加苍术、藿香燥湿醒脾;
热重加公英、黄芩、连翘清胃泄热;
恶心呕吐者加竹茹、代赭石清胃降逆;
大便秘结不通者,加大黄通下导滞;
气滞腹胀者,加厚朴、枳实以理气消胀;
纳呆少食加炒三仙、莱菔子消食导滞。
若为痰湿阻胃,症见胃脘胀痛,痞闷不舒,泛泛欲吐,咯吐痰涎,苔白腻或滑,可用二陈汤合平胃散(),燥湿健脾,和胃降逆。
5、瘀血停胃证
症状:胃脘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疼痛延久屡发,发后加剧,入夜尤甚,甚或出现黑便或呕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证机概要:瘀停胃络,脉络壅滞。
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代表方: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前方(蒲黄、五灵脂)活血行瘀,散结止痛,治血瘀内阻之胃痛。后方(丹参、檀香、砂仁)调气化瘀,治胃痛因气滞血瘀所致者。
加减:若胃痛甚者,加延胡索、郁金、九香虫、木香、枳壳以加强活血行气止痛之功;若见呕血及黑便等出血现象者,当以止血为先,宜去檀香、砂仁,加大黄、茜草根、三七粉等化瘀止血。
二、虚证
6、脾胃虚寒证
症状:胃脘隐痛,绵绵不休,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纳呆,大便溏薄,神疲倦怠,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虚缓无力。
证机概要:中焦虚寒,胃失温养。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代表方:黄芪健中汤加减(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饴糖)。本方甘温补虚,缓中止痛,适用于胃脘隐痛,喜温喜按之脾胃虚寒证。
常用药:白术、黄芪补气健脾;桂枝、干姜、生姜温胃散寒;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加减:若泛吐酸水者,去饴糖,加吴茱萸、锻瓦楞子以制酸止痛;若泛吐清水较多,或胃中有振水音,宜加干姜、半夏、陈皮、茯苓,或配以苓桂术甘汤 ( )以温化饮邪;若寒甚者,可合用理中丸( ) ,或改用大建中汤()温中散寒;若疼痛较著,加延胡索以止痛。
7、胃阴不足证
症状:胃脘隐隐灼痛,有时嘈杂似饥,或似机而不欲食,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光剝无苔,脉弦细无力。
证机概要:胃阴不足,润降失司。
治法:养阴益胃。
代表方:益胃汤(北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加味。夲方养阴益胃生津,用于脾胃阴虚,胃脘隐痛,口干咽噪,舌干苔少等症。
常用药:北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石斛甘凉以滋养胃阴;佛手、绿萼梅调气止痛。
加减:若胃中嘈杂,或有呑酸者,可加左金丸()以制酸和胃;胃酸明显减少者,当酌加乌梅、诃子肉、鸡内金等,以增强酸甘化阴之力;胃脘胀痛较剧,兼有气滞者,宜加厚朴花、金铃子散()等行气止痛;若便秘,可酌加麻仁、瓜蒌仁以润服通便;倦怠无力,不思饮食,属气阴两虚者,加太子参、山药、白术以益气养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