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农家门的演变
邮箱:3125136050@qq.com
农家门类演变记
作者 秦获幸
土门柴门破旧门,院子就用篱笆围。这就是曾经的农家画面。
所谓土门,就是在新墙的合适位置趁土湿润掏一个门洞,就算作门了。这是现实版的夜不闭户,开门揖盗。然而,梁上君子们是看不上它的,说一句还是个穷鬼!
华州柳枝镇的百年伙房门 秦获幸摄
有些勤快细发农民用树枝木柴,把院子围起来,再扎一个柴门。书面文字称之为柴扉,听起来是文雅的,更有一点田园风光的趣味,但却掩盖不住寒酸的窘境。
千百年前的陶渊明和王维老先生的田园假若有柴扉的话,那可真正能称得上雅,更是可以入诗入画。对人家来说和寒酸是不沾边的。
但是寒酸并非没有尊严。想当年孔老夫子带着一众弟子到一地缺粮了,附近有一座丐帮庄园。孔子命一弟子去讨食。那弟子推开柴门径直入内,结果被主人训为没礼貌赶将出来。弟子退出向孔子诉苦,老夫子就说他作的不对。你应该叩门,主人同意你才可进去,也合乎礼。弟子照办,事情顺利办成。有人当然要问,哪能算个门?真能使人哑然失笑!
其实别看那是柴门,它总是门。要进门也要叩门,丐帮也是人,人是有尊严的!
每一个正常人都渴望自已有一个理想如意的好院子好大门。且不说候门深似海,那是官家,不能攀比。豪门是民,豪门深似海。看那朱红色的大门,精雕细刻的青石门墩,那两座张牙舞爪的石狮子,那高屋建瓴的门楼,或者金碧辉煌的装饰。偶有高悬着耕读传家的金色大门匾的豪门,更值得人们敬仰。即便不耕,能让子孙读书也是传承文明!
华州农村的老门 秦获幸摄
只可惜,真正的农耕之家却无处挂匾,也挂不起匾。农夫们能看见现实中的美景,也不可能让这美景进入梦境。农民,在艰难的生存。要想盖一座理想的门楼,安一付大木门都成了可望不可及的奢望。要实现梦想,除非奇迹出现!
奇迹总算出现了。奇迹是从解决了温饱以后出现的。耕者有其田是铁的事实,而耕者吃不饱更是现实。究其原因耕的是大田,可惜大田不丰收。于是就有了小田,这小田却奇迹般打了很多粮食。耕者有了粮,心里就不慌,反而更踏实了。
农夫也是平常人,也知道改善居住环境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的本能。农夫们尽最大努力改门换庭!
光阴荏苒,时光流逝。农家子弟们眼界更宽广,于是昔日的农舍年年都有新变化。村庄还是那座村庄,农舍不是那个农舍。走进农村,两层楼房多不胜数,大门品牌各显特色。穿过二百米的村道,环顾两边,如同是门类展示台。
说不完的农家门,道不完的农家苦。从土门柴门破旧门,到能进架子车的改装门,能进四轮车的焊铁门,专进小轿车的卷闸门,,,,,,君不见,昔日的篱笆换成了欧式围栏欧式门,不锈钢围栏和不锈门竞领风骚。同样是三面透风,一览无余。昔日的是寒酸,今朝的典雅,气质是天壤之别。围栏里百花开放,姹紫嫣红,彰显着农夫的爱美素质。谁说农民不爱花,只因当年太寒酸。跟肚皮较劲,谁有心思养花弄草。门的演变使农夫们想都想不到,而现实中竟然做到了。今后的岁月里,门的功能品种形态是不断的变化,推陈出新,让人们选择出更心仪的好门来。
华州农村常见的门 秦获幸摄
俗话说,香油苦曲菜,各取心上爱。有的农夫喜欢建造大门楼子,并在上面镶嵌称心内容的门匾。如果有耕读传家内容者,祝你选择正确,符合农耕之家。但愿主人不仅仅是个耕耘者,更应家藏有图书,让子孙多读书。只耕不读,没有文化只有钱的农家充其量只是一个可悲的土豪!土豪!!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