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课堂(4) 对联平仄的严与宽
对仗除对偶的词性、语法结构等要求外,增加了声律限制,即本句平仄交替、对句平仄相反、避免不规则重字的要求。
但也并非铁板一块。上下联的平仄对立相对句内平仄相间的原则更严格。换言之,上下联对应的句尾字、句中节奏点的字须从严讲究平仄对立,本句句中节奏点的平仄交替可以放宽。从实际来看,对联句内的平仄相间、上下联的平仄相反在一些情况下是难以完全一致的。如“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上联是平仄平平仄平仄,下联是仄平平仄仄平平;“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上联是仄平仄仄仄仄仄,下联是平仄仄平平仄平。可见。“平仄相间”是可以灵活的,甚至“平仄对立”也可作少许变通,关键是要保证一句之内、两句之间的平仄和谐。
五、七言句的对联一般照律句句式安排平仄。如果不是五、七言,也不是律句节奏,那应该如何处理?这要看对联语句使用的是哪一类文体节奏,文艺性强的、散文语体风格的,带有外来词、习惯语、专有名词等固定语的等等,平仄节律难免有一些变化。不妨按意节论,即按语意的节奏点来处理平仄关系。如:“欲识世故人情,谐联胜过红楼梦;纵观奇思幻境,妙语优于镜花缘。”它的意节可分为:欲识/世故人情,谐联/胜过/红楼梦;纵观/奇思幻境,妙语/优于/镜花缘。上联意节点是“识”(仄)“情”(平)、“联”(平)“过”(仄)“梦”(仄)5个字,下联对应的意节点是“观”“境”、“语”“于”“缘”,与上联平仄对立,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平仄交替。
其实就古联的平仄,本句不相间、对句不相反也都出现过。如“纸灰飞作白蝴蝶,百户变了红蜻蜓”,“作”与“了”都是仄声,下联平仄不间也不与上联相对,“红蜻蜓”还是三平调,可见对联的平仄还是有一定宽松度的。
原创制作 《国艺副刊》
《国艺副刊》微信平台编辑部
顾问:徐剑星 陈明秋 谭五昌
郑允钦 张 炜 陈晓明
主编:欧阳滋生
编委: 金镯 范儿
END
文:讴阳
图源:网络
排版:范儿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