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薛宝钗为什么将自己的房间布置得雪洞一般?

林黛玉和薛宝钗作为红楼双艳,一直都是众人争论不休的话题。“拥黛派” 往往爱屋及乌,觉得黛玉错也是对;“拥钗派”往往武断自私,觉得宝钗才是最理想的那个媳妇。这不,在薛宝钗的审美趣味上,就有很多人提出了异议。

比如,宝钗为何将自己的房间布置的如同“雪洞”一般?

小编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

第一,宝钗生来天性如此,恬淡自守。

薛宝钗和林黛玉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太“热”,一个太“冷”。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常年吃“冷香丸”的缘故,导致她冷心冷情,缺乏对于情感的感知能力。所以,她对其他人的生死毫不关心,对于宝黛之间的爱情也缺乏理解,认为他们有所逾越。这也许和她从小接受的儒家教育有关,所谓“后妃之德”,所谓温良恭俭让,就是不能过分放纵自己的感情,所以体现在装饰上面也推崇极简之美。所以薛姨妈也说,“宝丫头古怪着呢,从来不喜欢这些花儿粉儿”。过早的成熟让她失去了女子应有的细腻柔情和敏感,也让她陷入一种热衷追求名利的圈套,也即宝玉说称之“禄蠹”。正是这一点,让宝钗和宝玉犹如两条平行线,怎么也走不到彼此的心里去。

薛宝钗

第二,宝钗幼年时期曾经受过刺激,从此性情大变。

其实每个人都曾经有过童年,只是有些人的童年,因为某种原因过早地结束了。年幼的宝钗未尝不曾经像林黛玉那样天真烂漫过,在小的时候,她也曾像黛玉一样和薛蟠偷偷看过《西厢记》等书。她自己就亲口和黛玉说:

“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

由此可见,七八岁时候的宝钗,也曾像黛玉一样顽皮淘气过。只是后来被大人知道,打的打,烧的烧,才丢开了。因为宝钗不像黛玉一样过早进入贾府,没有父母用意栽培,或者说即使培养,林如海的培养策略也是“放养”而不是“圈养”。

很明显,薛爸爸的培养思路不同,他见宝钗聪慧非常,务必要让她成为封建淑女,所以某些“不该看”的书自然不让她看了,就像杜丽娘的老爸不让她睡午觉一样。而她也安然接受了父亲的教诲,从此用意做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学着打理薛家事务,所以进入贾府之后才会显得那么会笼络人心。

还有一点,父亲的过早去世,让年幼的宝钗知道了家道的艰难,也知道了这些繁华终究是镜花水月。

父亲的去世、家事的纷争让她知道,什么都可以没有,什么都可以失去,而自己的哥哥又如此不成器,于是到她身上,便承担了太多的责任,从此以后就只能慢慢坚强,为了复兴薛家而付出自己的一切。而拯救薛家的方式,除了入宫,就是嫁一个好人家。

薛宝钗

第三,宝钗房间的布置体现了宝钗的审美和做人品格。

因为这些,宝钗过早地学会了“断舍离”,对于取舍分得非常清楚,也可以说她是一个奉行“极简主义”的人。

所以,当她看到邢岫烟裙子上探春给的碧玉珮的时候,对她说:

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将来你这一到了我们家,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

可见,宝钗本身对于物质其实是很淡泊的。七八年前的她,还喜欢看《西厢记》,还喜欢装饰,父亲也还在世,所以享受这一切,就显得理所当然。

只是,由于中途的变故,复兴家业的责任,让她变得处处小心翼翼,犹如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无法真正地做自己。

其实何止教育别人如此,她自己也是如此行事的。所以,当宝玉第一次看到病好之后的宝钗的时候,是这样的情形:

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薛宝钗

这就有点儿像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了,一般的人很难欣赏得了。

这也正说明了宝钗是个有智慧的人,而林黛玉是个聪明的人。

林黛玉是惊鸿仙子,薛宝钗是世俗圣人。

反过来我们再来看宝钗屋子里的装饰:

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贾母叹道:“这孩子太老实了。你没有陈设,何妨和你姨娘要些。我也不理论,也没想到,你们的东西自然在家里没带了来。”说着,命鸳鸯去取些古董来,又嗔着凤姐儿:“不送些玩器来与你妹妹,这样小器。”王夫人凤姐儿等都笑回说:“他自己不要的。我们原送了来,他都退回去了。”薛姨妈也笑说:“他在家里也不大弄这些东西的。”

这就可见,是宝钗自己不想要这些类似于“富丽闲妆”的东西,而不是没有。

她认为最美的东西在于其本质,而非装饰。

就像老子所说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所以宝钗对于声色之物能减则减。

就像孔子说的“绘事后素”,宝钗是不屑于“绘事”的。她就是不把“漂亮”“美丽”这些东西当作自己的资本。

庄子说,“大美不言”,也即所谓的“美而不自知”,这恰恰是美的最高境界。

这就是为什么宝玉觉得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理由了。

薛宝钗

原因即在于宝钗有着很高的美学造诣,她知道怎么样做到“恰到好处”,而不同于真正的寒酸。

只是这点儿,不但贾母欣赏不了,黛玉也欣赏不了。

因为她们不是一个类型的人。

当贾母给惜春布置下任务,让她绘制大观园图景时,宝钗出了个主意,让宝玉记录这些画器,依样采购了来。

惜春道:“我何曾有这些画器?不过随手写字的笔画画罢了。就是颜色,只有赭石、广花、藤黄、胭脂这四样。再有,不过是两支着色笔就完了。”宝钗道:“你不该早说。这些东西我却还有,只是你也用不着,给你也白放着。如今我且替你收着,等你用着这个时候我送你些,也只可留着画扇子,若画这大幅的也就可惜了的。今儿替你开个单子,照着单子和老太太要去。你们也未必知道的全,我说着,宝兄弟写。”

她能开出那么长串的单子来,可见她自己首先就曾经用过这些东西,知道这些东西的用处。可是黛玉竟然取笑她把自己的嫁妆也写上了。

黛玉又看了一回单子,笑着拉探春悄悄的道:“你瞧瞧,画个画儿又要这些水缸箱子来了。想必他糊涂了,把他的嫁妆单子也写上了。”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审美上面,薛宝钗绝对不比林黛玉差。

红楼诸美

只是,宝钗的美,需要历经沧桑的人悟出;宝钗的付出,也需要有人懂得,才算值得。

曲高和寡,宝钗虽然表面行事似与人同,但要真正走进她的心里去,也需要一个非一般的人。

宝玉的心中,早已有黛玉进驻。而宝钗的尴尬处境,正是因为她身上承担了太多的责任。所以她命运的不幸,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也幸亏她有这种淡泊自守的属性,才能像李纨一样“竹篱茅舍自甘心”,才能够做到“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宝钗心中苦啊!就像那苦守寒窑18年的王宝钏,默默任自己的青春流逝。

正如《好了歌》注解所说“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脂批说的就是宝钗、湘云一干人。

王宝钏还能等到薛平贵的归来,获得夫妻的最终团圆,皆大欢喜。而宝钗却只能“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多可惜啊!

“锦瑟年华谁与住,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怀金悼玉

所以,《红楼梦·引子》中才说出了“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的主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