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战场的武艺,生死场的搏击术,明戚继光《拳经》及其《拳法图》
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是明世宗嘉靖中的抗倭名将,山东蓬莱人(一说定远人,或系祖籍),自幼家贫好学,通晓经史,能文善武,胸怀壮志。少年时就曾写下了“封建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慷慨地表达了自己立志卫国和平定倭寇的抱负。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弱冠任职,旋即被提举为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范倭寇。嘉清三十四年(1555),改佥浙江都司,赴杭州任职。.竖年,即被任为参将,分派他参加镇守宁波、绍兴、台州等三镇,当时他才二十多岁。从此,他开始在浙东沿海率军抗倭。戚部屡建奇功,至嘉端四十年(1561),讨平侵浙倭寇,继光因功进秩三等。此后,他又奉命率淅兵驰援江西,并连年两次援闽,积功升任都督金事、副总兵官。嘉靖四十二年(1563),侵闽倭寇被剿灭后,论战绩数继光为头功,晋为都督同知,并继宿将俞大猷之职,被任命为福建总兵官。后两年又平定广东残寇,全部解除了东南倭患。
民族英雄戚继光
迨至隆庆元年(1567),因北方蓟门多警,继光奉命北上,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等三镇练兵事宜。在他到任之前,蓟门先后更换大将达十名之多,无不因防守不力戴罪去职。而他初到蓟门,就严格训练士兵,整顿原有部队,修饬边备,并请准招募当时以勇饶善战著称的浙江兵三千名,北上充任先锋部队,作为全军的榜样。从而改造了原有纪律松夸的北兵,使全军战斗力大为增强。他镇守蓟门十六年,屡战屡败俺答等外敌侵犯,使蓟门稳如泰山,竟至无敌敢再来犯。甚至在他卸职以后,后任的将领依他既定之法办事,也因此获得了数十年平安无事之太效。可见戚氏的将才确属不凡。
戚继光一生南战北守,抗击外敌,功绩巍巍,是个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将军。《明史》说:“戚继光用兵,威名震环宇。”又说:“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在南方战功特威,北方则专主守。”明·王士性《广志绎》也说:“而威功在闽,其方略又出诸将之上。”当然,继光的将才能够得到较好的发挥,除了南战北守都能获得广大士兵拥护,能万.众一心地投入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去,完成保卫祖国的伟大任务外,抗敌将领的团结和当国者的信赖、重用,也都是必不可少的客观因素。不幸在相国张居正逝世后仅半年,情形突变,给事中(官名,朝廷谏官)张鼎思说:“继光不宜驻在蓟门。”朝廷听信,就马上把他调往广东。次年称病,又遭给事中张希皋等人弹劾,竟至罢官归里。闲居三年,御史傅光宅上疏推荐继光复出,反被夺俸。这位一生戎马生涯近四十年,曾经使侵略者闻风丧胆的一代名将戚继光,也就此在抑郁悲愤交加之中溘然长逝了。读史至此,莫不令人惋叹不已!继光享年60虚岁,谥号“武毅”。
戚继光生前在戎马倥偬之中,不忘勤奋学习和著作,其一生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武备新书》、《莅戎要略》等兵学著作,都是后世研究古代军事学者所推崇的。诗文集则有《止止堂集》和《长子心铃》。他也酷爱民间武术,并结合兵学来进行研究,以达到为军事服务的目的。因此,他把所著《拳经》也收辑在《纪效新书》等著作集中。
(一)《三才图会》载《拳经》、《拳法图》说明
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末篇——第十四篇,为“拳经捷要”,下注:“此艺不甚预于兵,能有余力,则亦武门所当习,但众之不能强者,亦听其所便耳,于是以此为诸篇之末。”
《纪效新书》原刻本存亡不详,现存较早者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周世选重刻本,其中《拳法图》三十二势图诀,已缺第十四图后的八势图诀。嗣后清代照旷阁张氏刻本,来鹿堂张氏刻本,钱塘许氏刻
本及日本平山潜本,均据周本而缺八势图诀。1958年春,我查阅了浙江省立图书馆藏文澜阁四库全书本,缺图诀亦如之。1937年唐豪著《戚继光拳经》,亦缺图诀八势。
考清初陈梦雷辑《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拳搏》中有《拳经》三十二势,但有诀无图。我曾于1956年发现稍早于陈梦雷的明末茅元仪辑《武备志》卷九十一载有《拳经》,三十二势图诀俱全,实为宝贵的发现。但新近经李松福先生指出,尚有明万历版《三才图会》、《人事图会》第七卷有《拳经》和《拳法图》(即三十二势图诀)两篇,与戚氏《拳经捷要》相同,不过未署作者姓氏,三十二势图诀的次序也倒过来,如《武备志》图诀第一页为“懒扎衣”、“金鸡独立”,而《三才图会》则为末页,《三才图会》的首页“顺鸾肘”“旗鼓势”,却是《武备志》的末页。兹将两书图势名称的顺序列于后,以资对照。
《三才图会》是明嘉靖、万历间王圻及其子王思义辑。王圻,上海人,嘉靖进士,辞官归上海,筑室松江之滨,终生以著书为乐,与子思义辑刻《三才图会》共一百零六卷,分天文、地理、人物、时令、宫室、器用、身体、衣服、人事、仪制、珍宝、文史、鸟兽、草木等十四门,每一事物,均有图说。所收《拳经》和《拳法图》是《人事图会》卷七中的一部分,虽未署作者姓名,但为戚继光所作是可以肯定的。王圻与戚继光是同时代人,无疑是按照戚氏的原本刻印的,有校勘价值,特以此为蓝本,并参以他本作校注。至于“懒扎衣出门架子”显为《拳经》三十二势的第一势,《三才图会》何以颠倒其次序?这很可能是排版者的错误。
茅元仪,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崇祯中历官副总兵,著作中有《武备志》,成书于1621年。辑有戚继光《拳经捷要篇》,三十二势图诀俱全。拳经全貌,赖以保存。但刻印后不几年,明亡,《武备志》遂成禁书。1956年我在上海图书馆发现此书有戚氏《拳经》,今据以校正《三才图会》本之误植。
(二)《拳经》校订
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故存于后,以备一家。
学拳要身法活便,手法便利,脚法轻固,进退得宜,腿可飞腾。而其妙也,颠起倒插;而其猛也,披劈横拳;而其快也,活捉朝天;而其柔也,知当斜闪。故择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势,势势相承,遇敌制胜,变化无穷,微妙莫测,窈焉冥焉,人不得而窥者谓之神。
俗云:拳打不知,是迅雷不及掩耳,所谓:“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博记广学,多算而胜。
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囮拳”,名势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至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番”,“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校注:《武备志》无“未”字,似不通)。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校注:《武备志》作“跌”,今两存之),张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与青田棍法相兼,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虽各有所长(校注:《武备志》作“取”),各传有上而无下(校注:《武备志》作“然传有上而无下”;平山潜本作“所传者有上而无下”),有下而无上,就可取胜于人,此不过偏于一隅;若以各家拳法,兼而习之,正如常山蛇阵法,击首则应尾,击尾则首应,击其身则首尾相应,此谓上下周全,无有不胜。
大抵拳、棍、刀、枪、钗、钯、剑、戟、弓矢、钩、镰、挨牌之类,莫不先由拳法活动身手(校注:《武备志》“由”作“有”),其拳也为武艺之源。
今绘之以势,注之以诀,以启后学。既得艺,必试敌,切不可以胜负为愧为奇,当思何以胜之,何以败之。勉而久试,怯敌还是艺浅,善战必定艺精。古云:“艺高人胆大”,信不诬矣。
按:《三才图会·拳经》到此为止,《武备志》及许乃钊刻本等尚有下列一段:“余在舟山公署,得参戎刘草堂打拳,所谓'犯了招架,便是十下’,之谓也。此最妙,即棍中之连打”。(日本平山潜本于此后尚有“连戳一法”四字)可能是《三才图会》根据戚氏《纪效新书》初刻本,《武备志》所据为重刻本,戚氏补充了一则。
(三)拳法图
(据《三才图会》影印,惜其次序为手民颠倒。今悉依《武备志》恢复其原来次序。)
图1“懒扎衣”出门架子,变“下势”霎步“单鞭”,对敌若无胆向先,空自眼明手便。
图2“金鸡独立”颠起,装腿横拳相兼,抢背卧牛双倒,遭着叫苦连天。
图3“探马”传自太祖,诸势可降可变,进攻退闪弱生强,接短拳之至善。
图4“拗单鞭”黄花紧进,披挑腿左右难防,抢步上拳连劈揭,“沉香势”推倒太山。
图5“七星拳”手足相顾,挨步逼上下提笼,饶君手快脚如风,我自有搅冲劈重。
图6“倒骑龙”诈输佯走,诱追入遂我回冲,恁伊力猛硬来攻,怎当我连珠炮动。
图7“悬脚虚”饵彼轻进,二换腿决不饶轻,赶上一掌满天星,谁敢再来比并。
图8“丘刘势”(武本作邱)左搬右掌,劈来脚入步连心,挪更拳法“探马”均,打人一着命尽。
图9“下插势”专降快腿,得进步搅靠无别,钩脚锁臂不容离,上惊下取一跌。
图10“埋伏势”窝弓待虎,犯圈套寸步难移,就机连发几腿,他受打必定昏危。
图11“抛架子”抢步披挂,补上腿那怕他识,右横左采快如飞,架一掌不知天地。
图12“拈肘势”防他弄腿,我截短须认(许本认作忽)高低,劈打推压要皆依,切勿手掌(武本作脚)忙急。
图13“一霎步”随机应变,左右腿冲敌连珠,恁伊势固手风雷,怎当我闪惊巧取。
图14“擒拿势”封脚套子,左右压一如四平,直来拳逢我投活,恁快腿不得通融。(投似应作活)
图15“井栏四平”直进,剪廉踢膝当头,滚穿劈靠抹一钩,铁样将军也走。
图16“鬼蹴脚”抢人先着,补前扫转上红拳,背弓颠披揭起,穿心肘靠始(武本作妙)难传。
图17“指当势”是个丁法,他难进我好向前,踢膝滚踏上面,急回步颠短红拳。
图18“兽头势”如牌挨进,恁快脚(武本作腿)遇我慌忙,低惊高取他难防,拽(武本作接)短披红冲上。
图19“中四平势”实推固,硬攻进快腿难来,双手逼他单手,短打以熟为乖。
图20“伏虎势”侧身弄腿,但来凑我前撑,看他立站不稳,后扫一跌分明。
图21“高四平”身法活变,左右短出入如飞,逼敌人(武本无人字)手脚无措,恁我便脚踢拳锤(武本作捶)。
图22“倒插势”不与招架,靠腿快讨他之赢,背弓进步莫迟停,打如谷声相应。
图23“神拳”当面插下,进步火焰攒心,遇巧就拿就跌,举手不得留情。
图24“一条鞭”横直披砍,两进腿当面伤人,不怕他力粗胆大,我巧好打通神。
图25“雀地龙”下盘腿法,前揭起后进红拳,他退我虽颠补,冲来短当休延。
图26“朝阳手”偏身防腿,无缝锁逼退豪英,倒阵势弹他一脚,好教师三丧(武本作“好教师也丧声名”;四库本作“好教师也丧精魂”;许本作“好教师也丧身”)。
图27“雁翅”侧身挨进,快腿走不留停,追上穿庄一腿,要加剪劈推红。
图28“跨虎势”那移发脚(那应作挪),要退去不使他知,左右跟扫一连施,失手剪刀分易。
图29“拗鸾肘”出步颠剁,搬下掌摘打真心(真,武本作其),拿阴捉兔硬开弓(拿阴,武本作拿阴,许本作怒鹰),手脚必须相应。
图30“当头炮”势冲人怕,进步虎直撺两拳,他退闪我又颠踹,不跌倒他也忙然。
图31“顺鸾肘”靠身搬,打滚快他难遮拦,复外绞刷回拴,肚搭一跌,谁敢争前(前,《武备志》本作先)。
图32“旗鼓势”左右压进,近他手横劈双行,绞靠跌人人识得,虎抱头要躲无门。
(校注:现存戚氏《拳经》各家翻刻本,所缺佚图诀八幅的号码为:15.井栏四平,16.鬼蹴脚,17.指裆势,18.兽头势,21.高四平,22.倒插势,23.神拳,24.一条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