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去过黄鹤楼,人说以小见大,黄鹤楼非常能代表武汉整个城市的气质。而其实,与黄鹤楼齐名的,还有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与真武阁,并称中国江南四大名楼。这四大名楼,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也象征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的文化、艺术和传统。
不同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这三个名楼都有诗文传世,真武阁则略显低调。并且,真武阁也是唯一没有重建大修过的,基本就是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的原物,保存非常好。今天,我就带你们去看看真武阁,看它何以成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真武阁坐落在广西容县城东绣江北岸。
容县古称容州,西晋时置县,已经有1700多年历史。建国后五十年代称容县专区,辖梧州、玉林等县市,一度成为岭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块神奇的土地,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就出生于此。
所谓真武,就是道教中的玄武大帝,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也有一种说法,北方属水,故北方之神就是水神。
而之所以建起真武阁,是因为古代容州,道教盛行。真武阁的修建与命名,是根据道家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得来的。在真武阁之南,有一座都峤山,又名南山。道家认为:南方属丙丁火,克得容城的茅房常常发生火灾。
因此,明代的容县人在古经略台上建起了一座真武阁,内敬踏龟蛇的真武大帝像,“祀北帝以镇离火也”。如此,就能保得城内百姓安居乐业。经略台建于唐代,当时容州刺史在容州城东筑经略台,用以操练兵士,取“天子经营天下,略有四海”之义而得名。明朝初年在经略台上建真武庙,明万历元年将真武阁庙增建成三层楼阁,这就是真武阁。虽然关于真武阁可以镇火,这些可能只是以前的传说,但也证明了,建筑作为凝固的艺术,亦能承载人们的希望与期盼。
更为神奇的一点是,四百多年来,真武阁经历了5次地震、3次特大台风,仍然安然无恙。一直到今天,还能看到这座宏伟的建筑屹立在容县土地上。它的结构奇巧、举世无双,可见一斑。
60年代初,就连建筑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都称真武阁为“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罕见的一颗明珠”。1982年,国务院定真武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近真武阁,远远就能看到这是一座阁三层,檐三层的精巧建筑,有着强烈的韵律感。甚至你感觉不到这座楼阁有三层,反而像是一座单层建筑有三重屋檐,整体非常舒展大度、清新飘逸。在四周绿树的衬托下,又显得古韵悠长,这都是漫长岁月赋予真武阁的厚重底蕴。
仔细看来,底层平面是比上二层要大出很多,因而使得轮廓更显生动。这样的设计,在国内其他的建筑中都不多见。
真武阁有三大特色,其一是它的地基既没有坚硬的石头,也没有牢固的钢筋水泥,而全是在砖墙内填上夯实的河砂,真武阁就建在砂堆上,却能历几百年而不倒。
想象一下,真武阁整个楼阁共有三层,本身高13米,再加上台高近20米,竟然在没有稳固地基的情况下,还能保持长久的稳定?原因要看另外两个特色。
真武阁的特色之二是全楼阁不用一颗钉子,全部是木隼结构。
全阁为杠杆式纯木结构,不用一件铁器,只用近3000条格木构件,凿榫卯眼,斜穿直套,以杠杆结构的原理,串联吻合,彼此扶持,互相制约,组成了一个优美且稳固的整体。
乍一看,木隼彼此连接,仿佛在屋顶织了一张网。
这种特殊的构件连接方式,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甚至在地震情况下,还能通过变形来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保证建筑的安全与稳固。
再加上整齐的排列,雕花的设计,看上去也是完全的赏心悦目。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珍贵智慧。
真武阁的特色之三,得上了真武阁的二楼才能发现。在二楼,有四根大柱子承受上层楼板、梁、柱和屋瓦的千钧重量,柱脚却悬空不落地。
这其实也是运用了“杠杆原理”,才造成的悬柱奇观。
其实真武阁一共有二十根笔直挺立的巨柱,其中八根直通顶楼,是三层楼阁全部荷载的支柱。柱之间用梁枋相互连接,这些挑出去的枋就,像天平上的横杆一样,外面长的一端挑起宽阔的瓦檐,里面短的一端挑起二层的内柱,使它头顶千斤,脚不落地。所以,真武阁就像一架精确的天平,因而被誉为“天南杰构”、“天南奇观”。在当地的民间故事,还有人说真武阁是鲁班建造的“神仙楼”。
从真武阁里看出去,面前江水滔滔、白云朵朵、绿树萋萋,恣意壮观的景象,让人心生感慨。
两扇打开的木窗,将室外的风景传递进来。不知另外的季节,又能看到怎样的春花秋荣。
绿色的瓦片、红色的屋脊、葱绿的树木,眼前的画面美得像一幅名师笔下的水墨画,让人的心都无端安静了下来。
这大概就是真武阁的意义吧。从很早之前的承载期望,到后来被发现的精巧构造,再到今天,每个人登临都会生发自己独特的感慨。这也是名胜古迹存在的价值。
在摩登、现代的城市中央,覆盖着绿色的土地生机勃勃,而真武阁注定还会继续矗立下去,给更多来到这里的人带来震撼。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摄影|写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