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不动就百亿播放量,行业内幕究竟是什么?

网视导读:2017年最受瞩目的开年大戏就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了,不仅让“老腊肉”赵又廷凭借“国民姑父”再火了一把,就连主题曲《凉凉》也是唱遍大街小巷,当然更引人注目的是电视剧收官的300亿播放量。似乎从去年的《老九门》开始,电视剧的头部内容都能纷纷破百亿,可这些惊人的数字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嘘~行业内幕这就揭露。

“破百亿”现象

网络视频平台成了年轻人观看视频的主流渠道后,比起参考电视台的“黄金档”,小伙伴们更喜欢通过点击量的数据来选择,于是播放量成了视频平台极为重视的一个专业领域,如何把数据做得好看也成了业内人士共同的追求。

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样的重量级IP就取得了异常漂亮的数据,在播放期间,《三生》曾达到一天破15亿的惊人点击量,这表明中国14亿总人口,一天之内所有中国人都点击观看了这部剧,其中一亿人还点击观看了两次。所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收官时打出了这样的噱头“33天、58集、309亿次的全网播放量”。

电视剧的网络播放量不断攀升,做的越来越漂亮,但我们还是从中嗅到一丝阴谋的味道,这数据根本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啊,并且这些破百亿的“流量爆款”几乎清一色的IP改编,基本都是人气与口水齐飞,内容质量不过硬,很难让人相信不靠市场营销生存下来。那么了解播放量数据的产生就成了拨开这表象的迷雾、探究真相的关键。

“播放量”不神秘

网络视频播放量,简称VV(Video View),即视频播放次数,是当前衡量视频网络播放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因其数据能够同时体现观看人数规模和观看频次,从广度和粘性两个角度表现电视剧受欢迎程度,因此在众多宣传稿件中作为主要衡量标准来评判视频的“群众基础”。

目前各视频平台对于视频播放量的统计算法各有特色,简单来说,VV是对前台用户播放行为的统计。从行为来看,不论是点击播放还是电视剧的每集自动播放,都会进入统计范围;从终端来看,PC端、移动端、OTT各自的播放行为都会分别进行加总;从内容来看,对于电视剧来说,每集的播放都会分别进行统计加总,与此同时,预告片、周边花絮、精彩剪辑等短视频,一般视频网站也会计入电视剧的总体VV中。

周边视频播放量也计算在内

也就是说,像之前在手机观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按一天更新两集,平均每天又有卫视版、网络版分别两个预告,也就是正常观看更新剧集和预告,至少贡献的VV也有6个,其中还不包括因为网速太慢、被人打断重新进入播放而产生的意外VV。再加上部分剧迷为了杨幂、赵又廷,看了各种精彩片段集锦和解读,如此计算,每个用户单日贡献10个VV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本部分专业表述来自艾瑞咨询)

数据注水“有蹊跷”

虽然业内共识的播放量计算方法不能简单等同于“观看人次”,但也要谨防在并不清明的数据混战中数据注水的“蹊跷”。不久前,CCTV6的《中国电影报道》栏目就针对网络视频播放量注水的现象,制作、播出一期专题节目《记者调查:点击率大数据背后的“假娱乐圈”》,揭秘了“破百亿”播放量数据背后的造假产业链。

90%的数据水分

今年最火的两部剧集在数据上就可以看出“蹊跷”: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累计播放量破35亿,人气IP改编《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则创造了33天、58集、309亿的全网播放量。乍一看来,《人民的名义》和《三生》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但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人民的名义》没有大IP、没有小鲜肉,网络流量35亿也显得普普通通,然而它的百度指数却一路上涨,收视率最高峰值破8,一举成为10年以来国内电视剧史上最高纪录,而这些数据才是真正反映国民度的,很难依靠粉丝刷上去。

从开播到现在也没有买点击率和收视率,主要是我们对这部剧的制作团队、演出阵容、包括所反映的题材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人民的名义》出品方品牌总监王维嘉

然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300亿数据就不能经过真实性的考验了,其中仅2月22日至23日的一天之内,点击量就猛增14亿。这意味着四海八荒的7.6亿网民每一个都在看剧,并且每个人至少观看两遍以上,显然是很难达到的。就第三方数据监测公司技术人员的证实来看,数据水分还是比较大的。

从这部剧在2月23号那一天的24小时播放量实时变化曲线来看,基本是平的,在50万左右摆动,和我们人的生活规律完全违背。

——云合数据CEO李雪琳

而正常的一条曲线应该是夜里比较高,然后到凌晨以后开始降低,然后在上午不断上升,中午出现一个小高点,下午有一点点下降,到晚上逐渐上升,然后再逐渐下降,出现水平曲线很明显是在做量,数据公司预估数据水分可以达到90%。按照这个份额推算,50万减去90%的造假数据,真实播放量可能只有5万。

“造假”产业链

如果说票房衡量电影市场,收视率就是用来检验电视市场,那么反映网络视频受欢迎程度的一个直观指标就是点击量了,为了在市场上获得话语权,网络视频的习惯性造假变成一条产业链维持着数据“水分”的注入。

数据造假之所以成为一条产业链,就因为不止是片方单方面参与进来,对于平台方来说,播放数据好说明平台优势大,就可以拉来头部内容;对于片方来说,片子播放量好,投资人就愿意加大投资,就可以扩大内容生产规模;对于发行方来说,片子播放量是和片方谈判的一个筹码;最后对于数据方来说,是乐见其成的,因为这是挣钱一个很大的渠道。此外,还有来自对赌协议的压力。

这条数据造假的产业链铺设还离不开“水军”的存在。市场上应运而生一批专业刷量的水军公司,他们通过编写代码软件,可以快速完成刷量。(原理是换IP,通过注册不同小号在不同地点的登录,可以实现点开之后停留短暂的一两秒)

微博话题阅读量一千万的话,我们一天就能够搞定。

——“水军”公司

“去伪存真”应对策略

这种有些病态的网络营销方式不仅违反了法律,也搅浑了业内有序的制度。

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

法律的支持下,影视从业者可以大方对数据造假者说不。

数据公司还积极开发软件来过滤假数据,生成真实数据的曲线图,提供给业内需求方客观、真实的参考标准,将造假方暴露在视野里,稀释掉造假的“迷雾”。

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现在,影视行业越来越多的热钱进入,人心也越来越浮躁,大家为了“捞快钱”,都用快餐化的方式生产影视剧,很难静下心深耕一部好作品。

流于表面的数据成了快速选择下的最佳呈现方式,豆瓣评分可以刷上去,证明作品质量好;微博热搜可以买,证明作品人气高,可是,想要真正发现一部优秀的作品,就必须练就一副“火眼金睛”,不然就只能淹没在假数据的浪潮中。

更可怕的是,为了造假数据,挪用大量制作费用,本来就被明星高片酬压得喘不过气的制作费大量削减,作品质量下降就成了必然宿命。

某业内人士的担忧

如此下去,最终将是影视行业整个的萧条!

-END-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网视洞察】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网视洞察】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如有其它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方授权并注明出处。

授权联系:微信号 xiaoxingxing050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