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中国古代影响最大中国的19次起义、叛乱

1 大泽乡起义(前209~前208)

领导人:陈胜、吴广

上榜原因: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州)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为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面的封建统治者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育,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开明统治很大程度上是受农民起义的影响。

2斩白蛇起义(前209~前202)

领导人:刘邦

上榜原因:

推翻秦朝

建立西汉帝国

斩蛇典故:

刘邦以亭长的身份为泗水郡押送徒役去骊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刘邦估计等到了骊山也就会都逃光了,所以走到芒砀山时,就停下来饮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刘邦说:“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远地走了!”徒役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他一块走。

刘邦乘着酒意,夜里抄小路通过沼泽地,让一个在前边先走。走在前边的人回来报告说:“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吧。”

刘邦已醉,说:“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于是赶到前面,拔剑去斩大蛇。大蛇被斩成两截,道路打开了,继续往前走了几里,醉得厉害了,就躺倒在地上。

后边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有一老妇在暗夜中哭泣。有人问她为什么哭,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儿,我在哭他。”有人问:“你的孩子为什么被杀呢?”老妇说:“我儿是白帝之子,变化成蛇,挡在道路中间,如今被赤帝之子杀了,故哭。”众人以为老妇人是在说谎,正要打她,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

后面的人赶上了刘邦,刘邦醒了。那些人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心中暗暗高兴,更加自负。那些追随他的人也渐渐地畏惧他了。

3[西汉]七国之乱(前154)

领导人:周亚夫、刘濞等

上榜原因:

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迅速发展 文景之治全国化

为汉武雄风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

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

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

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

七国之乱,西汉中央政权获得了绝对胜利。这次叛乱,从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开始,到三月即被平息,七王皆死。参加叛乱的七国,除保存楚国另立新王外,其余六国皆被废除。

4绿林赤眉起义(17~27)

领导人:樊崇、王匡、王凤

上榜原因:

彻底推翻新莽政权

建立更始政权

建立建世政权

起义过程:

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后来与刘演刘秀起义军会合,成为光武中兴的源头。地皇二年(公元21年),新莽荆州牧发兵2万人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击败莽军,部众增至数万人。

次年,绿林山一带发生疫病,起义军分兵转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

23年,绿林军拥西汉皇族刘玄为帝,年号更始,并攻占长安、洛阳,杀王莽,推翻新朝,刘玄移都长安。

樊崇赤眉军在更始政权建立后曾表示归附更始政权,因受排挤而率兵往关中,25年立刘盆子为帝,年号建世,不久攻入长安,消灭更始政权。次年退出长安,后为刘秀军击败。

5(东汉)黄巾起义(184~185、188)

领导人:张角、张宝、张梁、皇甫嵩、朱儁、卢植

上榜原因: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民变之一

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揭开了序幕

为三国分立种下远因

使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起义过程: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

东汉末期黄巾大起义,经过了十几年的秘密准备,但起义后仅历经9个月的时间,主力就遭到彻底失败。

6【西晋】八王之乱(291~306)

领导人:司马玮、司马伦、司马越等八王

上榜原因:

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

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导致了西晋亡g

导致之后近三百年的动乱

引起五胡乱华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

7侯景之乱(548~552)

领导人:侯景、宋子仙、萧正德、萧纶、萧绎、羊侃、王僧辩、陈霸先等。

上榜原因:

侯景之乱改变了南北朝的格局,

加剧了南弱北强的形势

加速梁朝的灭亡和陈朝的建立

为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江南地区经济文化造成毁灭性破坏

导致了南朝族群结构的变化,

社会阶级关系的调整

影响指数:★★★★★

8孙恩、卢循起义(398~410)

领导人:孙恩、卢循

上榜原因:

东晋南朝时期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农民起义

对东晋门阀士族和南北士族造成沉重打击

东晋王朝名存实亡

促使刘宋初期江南经济繁荣

影响指数:★★★★

9六镇起义(524~529)、关陇起义(524~530)

领导人:莫折大提、破六韩拔陵、杜洛周、万俟丑奴等

上榜原因:

促使北魏灭亡分裂

为隋朝统一奠定基础

侯景起义的原因之一

关陇集团登场

影响指数:★★★★★

10瓦岗寨起义(611~618)

领导人:翟让、李密等

上榜原因:

隋末起义军中最大的一支

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为唐朝的建立奠定基础

影响指数:★★★★

隋朝末年,隋炀帝骄奢淫逸,荒废朝政,穷兵黩武,百姓苦不堪言,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611年,震动全国、以翟让为首的瓦岗寨(今滑县瓦岗寨乡一带,有著名的瓦岗寨四十六友,农民大起义就这样暴发了。公元613年,韦城人翟让便带领一支起义军在此举兵兴事,号称瓦岗军。

瓦岗军战果的不断扩大,内部也逐渐出现了分裂,不久,瓦岗军被王世充击溃,李密率残部投唐。轰轰烈烈的瓦岗寨农民起义至此失败。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使腐朽的隋王朝灰飞烟灭,为唐王朝的建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隋末起义军中最大的一支,瓦岗军的作用不可忽略。

11[唐]安史之乱(755~763)

叛军领导人:安禄山、史思明、安庆绪、史朝义

官军领导人:李光弼、郭子仪、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颜真卿

上榜原因:

建立“大燕”叛军政权

使唐朝由盛转衰

促使唐朝出现藩镇割据

使社会遭到巨大浩劫

使唐朝无力扩充边疆

促使经济重心南移

影响指数:★★★★★

12[唐]黄巢起义(878~884)

领导人:黄巢

上榜原因:

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

导致唐末国力衰竭,

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建立大齐政权

影响指数:★★★★

13【宋】王小波、李顺起义(993~995)

领导人:王小波、李顺

口号:均贫富

上榜原因:

首次提出“均贫富”口号

建立大蜀政权

瓦解了宋朝在川蜀的统治

严重打击地主阶级

导致博买务取消,四川旁户基本消失

改善四川生活条件

促进川峡地区生产关系变化和生产力发展

标志农民起义发展到新阶段

影响指数:★★★★

公元993年,王小波在青城县发动起义,提出“均贫富”的主张,从者万余,占青城、彭山。

不久,王小波牺牲,李顺继为首领。次年占成都,建大蜀政权,控制四川大部。

宋政府派兵镇压,攻陷成都,李顺遇害。余部坚持战斗,至995年失败。

14(元)红巾军起义(1351~1366)

领导人: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

口号:以“明”斗“暗”(“明”指起义军;“暗”指元朝统治)

上榜原因:

建立韩宋政权

沉重打击了元军主力

为南方起义军的发展以及最后推翻元王朝创造和奠定了条件和基础,起了决定性作用。

影响指数:★★★★

起义爆发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颍州。因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又因其烧香聚众,亦称“香军”。1355年-1363年,刘福通在亳州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

15(元)张士诚起义(1353-1367)

领导人:张士诚

上榜原因:

切断了元朝漕粮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从经济上沉重的打击了元朝统治者

牵制了元朝的主军力

建立大周政权

影响指数:★★★

起义经过: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正月,张士诚秘密联络了弟弟三人及壮士李伯升等十七名胆大的盐民,积极筹备武装暴动。

一天夜里,十八名热血盐民在草堰场的北极殿中歃血为盟,抄起挑盐用的扁担,在寒风中悄悄摸进盐警邱义的家中,把这个平日里为害乡邻的恶霸乱棍打死。

随后,十八个人又冲进当地富户家中,打开仓库,把粮食和钱财分发给当地的老百姓,接着一把火把房屋烧了个干净。

当时,在盐场干活的盐丁们正嫌工作太苦太累,于是共同推举张士诚为首,攻下了泰州。

高邮府的知府李齐招降了他们,但是他们不久又叛逃出去,杀掉了行省参政赵琏,同时攻取了兴化,在德胜湖集结,有一万多人。

元朝廷派人拿着“万户”的委任状去招降他们,张士诚嫌官太小,不接受。

他用欺骗手段杀死了李齐,偷袭占据了高邮,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佑”。这一年是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

元至正十四年九月(1354年),张士诚树大招风,大元朝的丞相脱脱率百万大军来攻,把高邮团团围住,脱脱铁定了心攻下高邮后要尽屠当地兵民,以在江南树威示警。

人算不如天算,脱脱遭朝中奸臣算计,元顺帝一纸诏书把他就地解职押往吐蕃,半路毒酒赐死。至于那“百万大军”,一时星散,群龙无首,张士诚乘机击溃了元军。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淮东发生饥荒,张士诚便派其弟张士德从通州渡江进入常熟。

元至正十六年二月(1356年),张士诚攻陷平江,接着又攻陷湖州、松江及常州等路。他把平江改为隆平府,张士诚从高邮迁都到这里。15(元)张士诚起义(1353-1367)

领导人:张士诚

上榜原因:

切断了元朝漕粮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从经济上沉重的打击了元朝统治者

牵制了元朝的主军力

建立大周政权

影响指数:★★★

14(明)靖难之役(1399~1402)

双方领导人:朱棣、张玉、朱能等;耿炳文、李景隆等

口号:清君侧,靖国难

上榜原因:

导致了明朝皇位归属及继承改变

极大影响了明朝政z思想走向

削弱了开国功臣的影响力

开启了“永乐盛世”

根本上改变了中央和诸藩的军事力量对比

结束禁止宦官干政政策,开始重用宦官

割弃大宁,导致之后蓟辽战事不断

影响指数:★★★★

17(明)刘六刘七起义(1510~1513)

领导人:刘六、刘七

口号:直捣幽燕之地,重开混沌之天

上榜原因:

明朝中期规模最大的起义之一

沉重地打击了统治阶级

明朝因此耗尽了府库之银

促使杨廷和改革

明朝出现嘉靖中兴

影响指数:★★★

18 李自成起义(1629~1645)张献忠起义(1630~1646)

领导人:李自成、张献忠

口号:“均田免赋”等

上榜原因:

建立大西政权、大顺政权

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对赋税思想有深远影响

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发和总结

对社会生产力带来毁灭性破坏

影响指数:★★★★

19三藩之乱(1673~1681)

领导人:吴三桂、尚之信、耿精忠、吴世璠

口号:兴明讨虏

上榜原因:

建立吴周政权

清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避免了国家大分裂

加强中央集权

提高了抗御外敌能力

影响指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