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寒食帖》究竟好在哪里?
《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书法的代表作,这件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因此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苏东坡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诗人,他在各个方面都是一流的人物,因此可以说他是天才型的,也是一千年才可能出一两个的人物,无论他作词、作诗或者写书法,都是天赋型的,不是功夫型的,这是他艺术上的一个特色,他一生经历尽管很坎坷,但是他把坎坷作为禅宗的一种修为,去达到豁达这样一种人生境界。
有人说苏东坡是把别人的苟且活成潇洒。那么他的一切的艺术成就是依赖于他的一种世界观,一种豁达的潇洒心态,这是他的一种人生的境界,那么他从事艺术也是这个样子,尤其在书法上面,苏东坡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他的文艺思想以及在书画方面的成就一直对后世影响非常大,尤其是他张扬的一种意的精神,他不是以法为主,他是要张扬自己的意志。
陈忠康临《寒食帖》
从宋代以来,尚意书风在他的倡导之下,找到了一种历史性的坐标,这是苏东坡的整个艺术的特点。他曾说自己学习书法,“吾虽不善书 , 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 , 常谓不学可”。这样的一种思想,并不是一种苦学的精神,他曾说自己是“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因此他追求的是意造,张扬自己的意志,对于具体的点画的书写,从不斤斤计较,不推求一笔一画,这是他的一个基本的艺术理念。
《黄州寒食诗帖》这件作品是他的代表之作,为什么它能成为天下第三行书,为什么这么重要?我们知道这个三大行书:第一个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第二个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第三就是《黄州寒食诗帖》,历史上凡是能成为经典的作品,它必定有其特殊的价值。很重要一点就是他的文学内容跟他的书法艺术性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而且达到一种极致的融合。
《黄州寒食诗帖》(局部)
《黄州寒食诗帖》的内容是苏东坡在被贬黄州时期写的两首诗,大概是他四十六岁左右的作品,诗中反映了他当时的一种境遇,是他在焦灼凄苦的环境下与一种豁达的心境产生的一种矛盾,因此反映出来的是一种比较凄苦的状态,尤其是第二首诗,比如说“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下雨了以后,他的屋子里面到处是水,自己就像坐在船上一样。“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这种处境是非常非常艰难的。历来欣赏《黄州寒食诗帖》,往往会注意到其文学性的情感的波动,这种文学性与其书写状态往往又有很直接的联系,因此我们欣赏这件作品的时候也必定会把它的文字内容跟书法家在表现时候的那种笔墨状态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会在我们欣赏的时候带来一种非常神秘的审美感受。
《黄州寒食诗帖》(局部)
对苏东坡的整个书法来说,《黄州寒食诗帖》的特色是非常明显的。他的其他一些作品,要么写得温文尔雅,要么显得比较平淡,要么法度比较严谨。只有这件作品,可谓是神来之笔,在作品里散发出一种不可遏制的激情。这件作品是一个手卷的形式,往往在这种形式里面,它有一个时间的展开,就像音乐一样,我们很明显地可以看到第一首诗和第二首诗的情感状态是不一样的,第一首诗的前面三行与中间又不一样,这个就体现了用空间去表达,一种类似于音乐节奏的情感。书法的空间感,用文字的大小穿插节奏去调节,这个形成了他的作品的一个特色,所以说这件作品之所以被称为神来之笔,就是因为这一点,我们可以对照一下他的其他作品,基本都是比较平淡的,唯独这种作品,跌宕起伏,充满一种豪情,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那么这种豪情如何去体现,我们可以在具体示范的时候,通过一些笔墨的讲解去感受它。
在了解苏东坡的艺术风格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他的师承。苏东坡主要是师法唐人,早年是徐浩,后来是颜真卿,再后来是李北海。为什么重唐法,他有一个观念,就是他认为学习书法要“备于正书 , 溢而为行草”, 所以他一生主要的功夫是花在写楷书上面的。我们从他的《前赤壁赋》、大字《丰乐亭记》这些字帖来看,他的楷书功夫非常严谨,为什么他“溢而为行草”呢,就是说他的行草没有真正地亦步亦趋地学古人,而是在楷书的基础上的一种推导变化。因此他的书法是建立在各种楷书的基础之上。它的形体主要是来源于唐人,但是他的精神境界又是天才型的人物,他也学二王,从精神层面上他对二王又是一种回归。
黄庭坚题跋
这件作品除了苏东坡写的正文之外,后来黄山谷在后面又做了题跋,黄山谷的题跋也非常好,二者可谓珠联璧合,对黄山谷来说,这件题跋同样也是他的代表作,黄山谷平时是以草书著名,但是这个题跋介于行书与行草之间,写得特别放松,内容也非常好,黄山谷认为苏东坡这些作品是兼有颜真卿、杨凝式、李建中几家的笔意,是一种融合古人之后的一种创造。这个当然是他的一种特殊的感悟。总之,苏东坡书法是继承了唐人以及二王的精神,以一种意志的张扬,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个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一个背景。
本文由陈忠康先生录音整理而成
好书推荐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苏轼墨迹陈忠康临本
编写:陈忠康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书法思考◎
亲 近 书 法 的 美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