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产】搞好文化地产建设 促进房地产业创新转型
一、房地产市场在嬗变,亟待创新转型升级
近期虽然全国有多个城市取消或放松限购,有部分城市甚至出台户籍、金融、财政、税收、人才等方面的刺激政策,但各地市场成交未见明显起色,库存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前几年房地产市场处于卖方市场,房子当青菜萝卜卖甚至经常出现“日光盘”时,掩盖了很多问题。随着买方市场的确立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竞争的不断加剧,房地产业粗放式发展的矛盾和后果进一步显现,突出表现为“一高五低”,即资源能源消耗高、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创新成果转化率低、管理水平低、文化附加值低。在建房和购房以投资投机追求土地房产增值为主要目的及驱动力的市场环境中,人们不太注重住房和各类建筑的质量和品质。当下房地产市场发生变局,一方面市场低迷,购房人买涨不买跌,他们捂紧钱袋子就是不出手;另一方面在实现中国梦和实现小康社会目标鼓舞下,居民消费观念更加理性成熟,他们追求以新型健康住宅为支撑的全新生活方式的欲望更加迫切。对开发商而言,单纯依靠土地增值获取高额利润的时期已经过去。目前正处于增速的换挡期,结构的调整期,政策的完善期,品质的提升期,房地产业必须转变粗放式的发展方式,企业要增强转型发展的紧迫感,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早转早主动,晚转失主动,不转更被动。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不能主动顺应市场变化,调整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方式,将面临被动甚至被市场所淘汰。显而易见,发展文化地产事业,无疑就是一个实现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希望大家抓住机遇,调整思路,顺势而为,改革创新,通过发展文化地产,为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构建长效发展机制,并步入房地产业新的业态模式。
二、挖掘文化的软实力,把握时代发展机遇
随着人们知识层次和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不断提高,追求“知识休闲,文化消费”已成为现代消费时尚。 “昨天买绿化,今天买文化”、“昨天买房子,今天买生活方式”已经成为购房者的共同诉求。房子对人们来说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栖身之地或办公场所,而是人们精神情感和文化情怀的载体。文化元素的嵌入,使冷冰冰的建筑拥有了活的灵魂,具有了高尚的价值倾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文化精神层面上的契合与共鸣,便是成功的文化地产的无穷魅力。
为此,发展文化地产就应充分把握现代生活的脉搏,聚焦现代时尚人文,满足人们“文化、创意、休闲、健康”的消费特征,努力在人文点、兴奋点、价值点、关键点上进行项目打造。文化地产只有开发出体现人类文化智慧的项目,才能在社会发展中为需求者提供一个舒适宜居充满情趣的精神文化陶冶的乐享家园,进而达到人类精神文化回归本位的目的。
鉴于当前房地产市场波动,整个房地产行业聚集度快速提高,中小企业面临去化压力和资金短缺的困难,企业发展前景不确定因素变大,房地产企业必须抓住文化地产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求变,坚持文化地产的正确发展方向,以文化内涵领衔规划设计、业态布局、营销推广与管理服务等运营全方位和全过程。文化地产产品不是单一模式,而应趋于系统化、阵列化、集约化,提升文化地产在市场中的品牌效应,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必须坚持走以文化为引擎,重点谋局开拓文化地产新路径,挖掘一切潜在的资源,探讨摸索以文化创意主题地产、历史人文地产和全新文化概念综合体的文化地产产品路径,合力打造一个房地产业新型业态模式。
三、 领会文化地产内涵,坚持正确发展方向
文化地产的内涵是以推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提升国家软实力为目标,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汲取世界先进文化,构建以文化为精神内涵的房地产核心价值体系,立足转型升级,形成文化产业与房地产业跨界组合,共生融合,同时提升人文价值和商业价值并进入常态化运营的新型产业模式。
文化产业必须与房地产业跨界组合,共生融合,但是,在文化不被重视的年代里,搞文化的不懂房地产,搞房地产的不懂文化,文化与房地产形成“两张皮”。即便有企业想搞文化地产,往往也是“穿新鞋走老路”或是“隔靴搔痒”。在文化地产的旗号下出现了一系列圈地现象、空城现象、贴皮现象、改规现象,有的甚至出现停工烂尾现象。
过去我们讲到文化地产,往往将其局限于建筑文化。毋容置疑,在世界公认的古代三大建筑体系中,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明显区别于以几何体、人工化为主要特点的欧洲建筑和西亚建筑,而且延续时代最绵长,内容最为丰富,影响最为广泛,成就最为辉煌,至今仍是国际建筑界的典范,蕴藏着巨大的文化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中国建筑表现着强烈的崇尚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的人文精神。尽管中国建筑是灿烂的艺术魁宝,但在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中,有相当的建设者对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建筑文化的认同度越来越低,他们为了“人来风”,只搞“欧陆风”,排斥“大陆风”,这种不认祖的倾向已经使我们的城市建筑风貌严重“西化”,从而失去中华建筑文化应有的魅力。最近这股风开始有所转向,随着文化地产的兴起,中国建筑有所回归,而且也有所创新,如万科搞的徽派创新,是一个典型代表。但这还远远不够,即便我们在建筑文化上坚守传统加创新有所建树,这对文化地产而言,也仅仅是开篇之作。
文化地产作为体现中华文明以及现代文明的聚集体,其文化要素还体现在房地产投入使用后如何体现人文精神、人文价值、人文环境、人文关怀等,这些都集中体现在居住文化,包括对建筑物居住享用全过程中的孝道文化、亲情文化、邻里文化、娱乐文化、健康文化、社区服务文化、公共服务文化等。
以上是以住宅为主要载体的文化地产,除此之外,还包括含具有较高文化元素的特色文化地产包括:旅游文化地产、商业文化地产、养老文化地产、产业文化地产、城市综合体以及以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影视、卫生、体育为题材投资建设与运营的产业基地或产业园区。
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出,文化地产是一个十分宽泛又深邃的概念,既包括硬件建设,又包括软件建设;既包括静态的建筑载体、又包括动态的运营服务;既包括建筑的投资建设,又包括建筑投入市场后的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因此,房地产业的创新、转型、升级应该体现在房地产业的全产业链,我们不仅要注重产品的品质,更要注重产品投入使用后的运营服务;我们不仅要有一个开发建设的团队,更要有一个运营服务的团队;我们不仅要注重产品的营销,更要注重服务的营销;我们不仅是卖产品,更是在卖有文化品味的生活方式;我们不仅仅要做一个开发商,更要做一个部分或全部持有物业的运营服务商。
建设文化地产不是一日之功,必须持之以恒精心打造,我们的投资经营理念、策划设计理念、管理团队、人才队伍、产业模式、产品模式、营销模式、融资模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都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才能适应创新转型升级的需求,才能走出山穷水尽的困惑,迎来柳暗花明的前景。